笋江扒龙船:传承闽南热血精魂
兴盛于清末的笋江扒龙船习俗,拥有龙船鼓、请龙、献江、祭神、竞渡等环节,具有浓郁的闽南民俗特色;龙船鼓一起,犹如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龙舟队平常就在笋江上训练
本报讯 (记者吴拏云 通讯员刘浩淼 文/图)“哟……嘿,走喽!哟……嘿,走喽!哟……嘿!”进入五月,每到傍晚时分,从鲤城笋江上就会传来一阵阵嘹亮的“龙船鼓”。一群膀阔腰圆、精神抖擞的汉子驾着一艘蓝黄相间的龙舟,迎着奔涌而来的江水,用如雷的鼓声、震耳的号子、均匀一致的动作、刚猛有劲的划水,在江心上激荡出一条笔直的水纹线。这是鲤城区龙舟文化促进会的成员们正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笋江扒龙船做着准备。
扒龙船,又名赛龙舟,古称“竞渡”,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仪式。后来,为了纪念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竞渡”逐渐演化成为端午节一项重要活动。《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竞渡自古相传,延续至今。明清时期,泉州舟人竞渡成为盛大节日活动。据清乾隆版《泉州府志·风俗篇》中记载:“端阳,龙舟竞渡,黄克晦﹙明﹚诗:乍采芙蓉制水衣,蒲觞复傍钓鱼矶。歌边百桨浮空转,镜里双龙夹浪飞。倚槕中流风澹荡,同桡极浦雨霏微。为承清宴耽佳赏,自怪猖狂醉不归。”
俗话说,“五月节,龙船鼓,满车路”。兴盛于清末民初的笋江扒龙船习俗,拥有龙船鼓、请龙、献江、祭神、竞渡等环节,具有浓郁的闽南民俗特色。龙船鼓,是一种民间传唱的龙舟调,既有鼓声又伴以歌声,歌声雄浑壮美,节奏鲜明,扣人心弦。据鲤城区龙舟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友强介绍,龙船鼓会从农历四月初一一直唱到五月初五,算是对端午竞渡的一种“预热”。在竞渡开始前,还要举办非常隆重的请龙仪式,一方面祈求出入平安、身体健康,一方面也祈祷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现年104岁的黄大头老先生,是笋江龙船队的第二代传承人。原来居住在鲤城黄甲街(也称黄甲村),在14岁时(1927年)他有幸接触到扒龙船,当时因为自身水性好,笋江边的龙船队在训练时,都愿意带上他。近距离的耳濡目染,让他对于扒龙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长大后,在他的推动下,在长达一二十年的时光里,黄甲街与邻近的溪后村几乎每年都举办龙舟赛。“坐在龙舟上,龙船鼓一起,每个人都会埋头奋进!”一说到这里,情绪激动的黄老竟用拐杖当作桨,试着比划给我们看,虽然力道早已衰弱,但勇猛的竞渡精神却从未离开过他。
祖籍永春的诗人余光中在《漂给屈原》中写道:“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竞渡就有人击鼓……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在歌里,风里,水里。”端午节里的笋江扒龙船,或许正是唤醒乡愁的又一种方式。
独特龙船文化 重温民俗记忆
请龙试水
最近,傍晚时鲤城笋江上会传来一阵又一阵嘹亮的“龙船鼓”。笋江扒龙船作为一项水上娱乐活动,经过历代的传衍,除了具有竞技性外,还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民间习俗文化。去年年初,“笋江扒龙船习俗”顺利入选泉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一传统习俗正加快复苏的脚步。
□本报记者 吴拏云 陈小阳 通讯员 刘浩淼 文/图
长者为龙舟队员演示如何走“龙步”
地利人和 造就龙舟竞渡
“五月初五是庆端午啊,爆竹声声是入云谷啊,看龙舟竞渡嘞,挥旗又擂鼓啊,嗦啰涟嘞啰哈哩啰涟,嗦啰涟嘞啰哈哩啰涟,啰哩啰涟啰涟哩啰涟,嘿……”这是在泉州地区流传甚广的古俗嗦啰涟的《龙船曲》。嗦啰涟又称采莲,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篇中记载:“五月初一日,采莲城中,神庙及乡村之人,以木刻龙头,击鼓锣,迎于人家,唱歌谣,劳以钱或酒米。”实际上,嗦啰涟《龙船曲》已把泉州自古以来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呈现在世人面前了。
现今的鲤城区浮桥街道地处晋江下游南岸。宋皇祐年间(1049—1054年)郡守陆广于江面上“造舟为梁”,民间始有“浮桥”之称。浮桥街也因此得名。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僧人文会倡建石桥,因在笋江之上,故称“笋江桥”。浮桥的南岸是浮桥街,北岸为黄甲街,这是古代两个著名的港口街市,商贾云集。浮桥一带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这里民风古朴,民俗文化活动活跃,笋江扒龙船习俗便是其中之一。
笋江龙船队第二代传承人、104岁的黄大头先生告诉我们,扒龙船(即龙舟竞渡)要盛行,必须有两个先天性条件:第一是必须具备有适合竞渡的水域;第二是该水域附近,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使用船的人们。明清时期,笋江一带舟楫往来如织,恰好拥有地利与人和的条件,加上扒龙船本身的魅力,使得“舟人竞渡”成为盛大节日活动,这一风尚在清末民初也获得了延续。黄大头说道:“我还记得小时候去江边看扒龙船时,人山人海,乡邻们挤满了桥上、岸边,看过去黑压压的一大片,十分惊人。看到精彩的地方,四处欢声雷动,气氛十分热烈。”
抬着龙头巡境
赛龙船有利 培养团队精神
清末民初,在笋江一带,溪后村的刘德民、黄甲街的周来发等都是造船能手,还特别善于制造龙船,这里的龙船制作技艺远近闻名,龙船赛的参赛龙船大多出自他们的手,这也从另一方面推动了扒龙船民俗的风靡。黄大头表示,有一段时间里,黄甲街乡人组了一支龙舟队,溪后村的造船工匠们也组一支队伍,两队每年在端午节期间进行赛龙舟,一较高下。“十几年内,双方互有输赢。越竞争,队员之间的关系就越密切,两队成员在生活中大多相互结成好友。”
笋江扒龙船习俗根植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在成为一项竞赛活动的同时,也能展现出团队凝聚力和精神鼓舞力。鲤城区龙舟文化促进会会长王友强表示,笋江(浮桥)龙舟队在近20多年时间里,参加过不少大型赛事,也取得过不俗的成绩。划龙舟是一项考验团队协作的运动,舵手、鼓手、水手之间的默契配合至关重要,经常参与划龙舟,无疑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
安装龙头
传统习俗 正在逐步复苏
由于历史原因,笋江扒龙船活动曾一度中断过。但在最近20多年来,扒龙船场面又逐渐返回人们的视野,并重燃民众对于传统习俗的记忆。去年年初,“笋江扒龙船习俗”顺利入选泉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笋江扒龙船传承人发起并成立了鲤城区龙舟文化促进会,这一传统习俗正加快其复苏的脚步。
1984年,国家体委决定将龙舟赛列为体育比赛项目,这对笋江龙船队的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笋江扒龙船第四代传承人周天明表示,笋江(浮桥)龙船队在1991年已有二三十人的规模,曾代表泉州市参加在莆田蚶江举行的“妈祖杯”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在上世纪90年代,龙船队在周天明的带领下,刻苦训练,参加各类赛事,得到了很好的磨炼,也使龙船队更具影响力。1997年10月,笋江(浮桥)龙船队代表泉州市参加在洛江马甲仰恩湖举行的“福建省第三届龙舟锦标赛”,取得了600米项目第四名的优异成绩。
由于水性高超,周天明还在浮桥一带义务承担起了“巡江救生员”的责任,在近30年的时间里,他共救起了20多位溺水者,在民间广受赞誉。他说,这也是龙船队的另一种文化,每一位水性佳的成员都应见义勇为,在别人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
王友强称,如今,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传承人已经很好地承载起了笋江龙船队发展的重任。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完善传承人梯队,开办划龙舟技艺培训班,组织龙舟文化交流活动,并开展龙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熟悉龙舟习俗,并参与龙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笋江龙船队第二代传承人、104岁的黄大头讲述扒龙船的历史
民俗祭祀仪式十分隆重
扒龙船作为一项水上娱乐活动,经过历代的传衍,除了具有竞技性外,还保留了请龙、祭神、献江等民俗祭祀仪式,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民间习俗文化,也成为端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时,每年农历四月初,浮桥、黄甲街龙船队就开始敲起锣打起鼓,这称为“打船鼓”(龙船鼓),人们一齐唱道:“四月初一起鼓声,五月初五扒龙船”。歌声悠扬,朗朗上口,意味着赛龙船的时节到了,要做好准备。随后,龙船队要举办隆重的请龙仪式。民众将去年收藏好的船抬出来,重新上色,谓之“请龙”。仪式开始时,先要在龙船前设香案,由长者带领众龙船队员上香、祭拜、三鞠躬。礼毕,对龙船进行修整、上漆,龙头需重新上色,还要开光点眼。请龙时,村里要设宴款宾,邀请戏班搭台唱戏,热闹非凡。请龙后,把龙船放入水中,这就是“试水”。试水礼毕,村里长者会到浮桥观音寺和黄甲街接官亭观音庙晋香,在观音像前进行卜签,选好日子,定下巡境踩街的时间。
到了卜定的日子,队员们抬起龙头,扛起龙旗,敲锣打鼓,后面跟随周边社区的民俗队伍表演助威,龙头所到之处,村民们在门头摆上香案,供上水果物品,上香燃金放炮,长者把吉祥香包发给沿街村民,念四句(说一种吉祥祈福的话),保佑风调雨顺、合家安康。
五月初五当天,龙船队会举行祭神、献江、答岸、竞渡表演等活动。祭神就是队员们在江边摆上猪头尾吊、三牲五果、粽子米包、鲜花艾草,队长和长者点香祭祀。献江就是由龙船队员划着修复一新的龙船沿江边巡行,一般从浮桥出发,途经霞洲、东浦、南门、后山、内港、金山、伍堡、西门港、乌墩等乡村,队员们边划船边向江里抛撒粽子米包,缅怀爱国诗人屈原。沿江村落要扛出境铺大旗来迎接,在岸边摆上香案供品,等待龙船来巡礼。龙船在江边划行一周,采用三进三退的方式进行“答岸”,沿江村落的代表回赠彩礼。
接下来,竞渡正式拉开帷幕。据黄大头回忆: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每逢端午节举办的浮桥龙舟赛,一是赛划船竞技,二是比龙船的制作技艺。浮桥参赛龙船由溪后造船坊的刘德民制作,黄甲街参赛龙船由黄甲街造船业周来发制造。一般来说,胜出一方的龙船就是设计较好的那艘。船下水后,按锣鼓节拍划桨撑篙,穿梭前进,一起一伏冲波逐浪,在江里进行表演赛,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那场面可谓群情激奋、斗志昂扬,恰如唐代张建封在《竞渡歌》中所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除了龙舟赛外,端午节笋江还会举办“江上捉鸭”、“攻炮城”等民俗活动,妙趣横生。
划龙舟是一项考验团队协作的运动
笋江扒龙船传承人谱系
笋江扒龙船习俗传承至今已历七代人,其传承情况如下:
第一代:黄礼斧;第二代:黄大头;第三代:欧阳鑫、林首长;第四代:周天明、区秋水;第五代:王友强、廖明超、区天华、林文海等;第六代:刘浩淼、吴端欣、吴伟志、张国俊等;第七代张汉思、张汉超、魏少伟、欧阳章渠等。
相关新闻
48支海外龙舟队端午竞技泉州
本报讯 下周二是端午节,近日泉州各地正筹备各种民俗活动以纪念这一节日。记者获悉,5月29日在惠安县黄塘镇黄塘溪(流经聚龙小镇)将上演一场以“传承龙舟历史文化,推动海丝侨界青年梦想激情”为主题的海丝侨界青年端午龙舟赛。
据悉,此次龙舟赛邀请了来自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地的48支海外龙舟队,除此之外,泉州本地的南少林寺武僧龙舟队、惠安崇武惠安女龙舟队也将参赛,为该龙舟赛增添了多元文化交流的注脚。
(吴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