蟳埔簪花手艺人为学生簪花。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东南网4月8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8日上午,由泉州学研究所、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图书馆党总支与华为天生会画联合举办的“刺桐印记,簪花技艺”真人图书馆活动在泉州师院图书馆举行。活动邀请了蟳埔簪花手艺人黄瞻作为“真人图书”,分享蟳埔簪花习俗,并现场为参加活动的师生们簪花。 据黄瞻介绍,簪花围始于宋代,一位生活在泉州的阿拉伯人,建了一个花园,园里有许多从西域引进的奇花异木。他经常将鲜花赠送给相邻的蟳埔女簪戴,于是渐成蟳埔女发髻簪花习俗。早期的蟳埔女从孩提起,就把头发留长,到十一、二岁将秀发盘于脑后,系上红头绳,梳成圆髻,然后再穿上一支“骨髻”,另用鲜花的花苞或花蕾串成花环,少则一、二环,多则四、五环,再以发髻为圆心,圈戴在脑后。自今年起,受明星效应影响,蟳埔簪花围体验日渐“火爆”,丰海路的蟳埔村开设了不少簪花围体验店。“我们平均盘一个头发要5-7分钟,男女老少都来体验过。”黄瞻认为,保留这样的蟳埔文化,体现的是泉州蟳埔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共同的文化传承记忆。
通过现场体验,为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非遗技艺课。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除了介绍簪花围的历史由来,黄瞻还进行现场要点教学和动作要领指导,分解每一个步骤,寓教于乐,为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非遗技艺课。 “很好看,比想象中的还要好看,下次有朋友来泉州,我一定会带她来体验。”这是来自河北的2021级化学专业学生衡赛首次体验簪花围,“花的颜色和大小搭配得宜,整个人看起来很有精神,真的是‘流动的花园’。” “之前在很多短视频媒体平台上刷到过,一直很想去体验,没想到这次有机会体验下,很开心。”2021级国贸专业学生迟婷芳告诉记者,虽然头饰有点分量,但妆扮完后,整个人也变得活力十足。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一场“簪花绘画秀”。师生在体验簪花的同时,通过平板绘画将这一非遗传承技艺记录了下来,以创新、有趣的方式为广大师生带来非遗之美。
首次体验簪花围的学生兴奋自拍合影。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据了解,蟳埔女习俗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申报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古城ID结合宋元文化,搭配当代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潮流时尚,让泉州这一古城重新点燃多元文化的浪潮。今年以来,赵丽颖、王冰冰、毛晓彤等名人相继前往蟳埔进行簪花创拍,“簪花围”在社交媒体上被火爆宣传、大放异彩,蟳埔女习俗这一非遗项目再次在全国掀起热潮。通过此次“簪花+绘画”的真人图书馆创新活动,让参与的师生记住泉州特色,留住非遗记忆。
泉州师院图书馆前“流动的花园”为春日的周末增添一抹春色。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
![]() 特色村落之石狮古浮:渔舟唱晚 紫菜飘香 | ![]() 福建: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 | ![]() 福建:发挥多区叠加优势 在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上走前头 | ![]() 福建: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 ![]() 福建: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

关于我们





a888f4e5-5a21-48cc-a094-5bfaa76d4776.jpg)
56d9f68e-f024-4834-bf13-4ddaf7fd5bd3.png)
a9da6dac-8db4-4af9-8e1a-d065db4bef84.jpg)
4f2e5b40-7a35-4259-957d-5e89b3339adb.jpg)
16d2e3f9-b4ff-4f9f-ad98-0d35e850b6a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