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

目前,德化现有陶瓷企业26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是首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县将打造声名远扬的“世界陶瓷之都”,力争2020年陶瓷年产值突破300亿元,产值上亿元陶瓷企业60家以上,规上陶瓷企业100家以上。

 资  讯 

德化县举办第七届中小学生现场陶艺比赛

即时 | 2017-05-20 11:02

东南网5月20日讯(本网记者 潘贤利 通讯员 李宏图)5月20日,德化县举办第七届中小学生现场陶艺比赛,全县18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比赛。据悉,陶艺比赛包括创作青花挂盘、瓷板画等。

近年来,德化立足本地陶瓷文化特色,各学校都有意识地开设陶艺课,以校本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为平台,通过大师进课堂、学生进厂房等,从小学到初中乃至中专大专,广泛开展陶瓷文化技术教育,从而突出产业服务意识,解决陶瓷人才、用工短缺问题,优化人力资源开发,打造德化陶瓷业后备“人才引擎”。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国内外艺术家聚首德化 探讨交流瓷艺创作创新

即时 | 2017-05-12 07:40

东南网5月12日讯(本网记者 潘贤利 通讯员 林婉清)“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驻地创作项目启动至今,已有多名艺术家入驻德化进场创作。为促进交流,加深艺术家对德化陶瓷的了解,5月11日, 德化县举办首期“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驻地创作国内外艺术家文化沙龙活动,大奖赛驻地创作艺术家和德化陶艺家深入探讨、交流了陶瓷艺术创作。

记者了解到,很多驻地创作的艺术家都是第一次来德化,更是第一次接触德化白瓷。其中一名驻地创作艺术家王戈说道,她从事雕塑多年,第一次用德化的瓷土进行创作,“真是不可思议,德化白瓷非常细腻,跟头发丝儿似的。”

“传统的技艺更需要新元素的润养。”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驻地创作项目协调专员云鹤(Donal)如是说,艺术创作就在于特有的东西有不一样的成品展现。云鹤说,这好比一个水瓶,满瓶、半瓶,甚至把瓶子扭一扭都是不同的展现形式。“只有新的元素、新的形式,才能真正激发出创作的灵感。”

驻地创作的独立艺术家李钢的想法与云鹤不谋而合,“德化传统的白瓷不管是艺术形式还是表现手法,已几近极致,传统要与新元素结合,才能保留和延续原有的韵味,让艺术永久传承下去。”

中国“小白”漂流记:欧洲许多博物馆有德化瓷器

即时 | 2017-05-10 10:21

新华社福州5月9日电(记者邰晓安)福建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也是公认的中国三大瓷都之一。

德化窑历史上尤其以白瓷闻名于世。德化白瓷具有釉色纯净、釉面晶莹光亮,具有“白中泛黄、温润如玉”的质感,有“中国白”“象牙白”等美称。历史上,德化白瓷也代表着中国白瓷的最高水平,还有“世界白瓷之母”的美誉。

德化窑具有显著的海洋文明特征,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最主要输出商品之一。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瓷就伴随着泉州港的繁荣,远销亚非欧各国。著名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以及清代沉船“泰兴号”都曾发现大量德化瓷,欧洲许多博物馆至今也都藏有德化瓷器。

改革开放以来,德化把陶瓷业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德化白瓷正迎来发展的新机遇。除了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陶瓷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外,德化和沿线地区以“瓷”为媒,陶瓷艺术文化交流风生水起。新时期的“中国白”,更是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人民民心相通的桥梁。(完)

走特色之路 德化宝蓝金斑跳刀茶具走俏市场

即时 | 2017-04-21 17:30

工人正在修坯。

张金溪查看新产品宝蓝金斑系列茶具。

东南网4月21日讯(通讯员 王双季 本网记者 潘贤利)“由于走特色之路,产品的销路也就容易打开。”德化县大元陶瓷公司总经理张金溪指着展厅墙上的中国地图说,每插上一面小红旗就指那个地方有销售他们的产品。近日,在该公司里,记者见到地图上的各大城市上都插着一面小红旗。张金溪说,现在他的经销商,已经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今年产值有望比往年得到较大的提高。

来到公司琳琅满目的瓷器展厅内,张金溪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新产品宝蓝金斑玄机壶。只见壶身蓝宝石般的釉色,釉面上不规则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金色斑点,看起来好像夜晚湛蓝的天空布满繁星。有趣的是,不是熟悉的人操作,壶里的茶水就倒不出来。张金溪介绍,这就是玄机壶的玄机所在,只有壶盖的出气孔对准壶身的小孔,才能出水,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茶水易自动流出、壶盖易掉落等问题。在泡茶时,因为茶壶的密封性好,有锁香、绝尘功能,闲暇时还可以用于把玩。

“这种釉水叫金斑天目,属于天目釉范畴,在宋代很有名气,近年来才得以复兴,台湾对天目釉的研究比大陆要早一些。”在学习台湾先进的理念与经验的基础上,张金溪研发了宝蓝金斑、孔雀金斑系列天目釉,同时又将其与传统跳刀工艺结合起来,生产出独具特色的茶具。

参与研发生产的还有张金溪的哥哥张金圳,张氏两兄弟都是张氏跳刀第36代传人。他们出生于德化县龙浔镇高阳村,从小接触陶瓷,十几岁时被张氏跳刀第35代传人张金福看中,开始拜师学习张氏跳刀基础技法。20多年来,他们熟练掌握了张氏跳刀技艺,2011年在德化县城关创办张氏跳刀工作室。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张氏跳刀技艺,他们还先后赴北京、上海、台湾等地拜师访友,受到徐朝兴、徐晓峰等大师、学者的精心指点。“我们想把张氏跳刀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来了解这项工艺。”张金圳说。

在生产车间里看到,张金圳正在运用跳刀工艺制作陶瓷杯子,只见陶瓷坯体在转盘上快速转动着,他们手中的跳刀从杯底层层递进一直延伸到杯口,一气呵成,杯体纹路疏密有序,犹如一圈圈的年轮。

待坯体晾干后,施上宝蓝金斑或孔雀金斑天目釉,再经过1300摄氏度高温的煅烧,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瓷杯、瓷壶便新鲜出炉。杯外跳刀纹路精美有序,独具匠心;杯里釉面光洁细腻,色彩斑斓绚丽。

据了解,跳刀曾与彩陶、绳印、色釉、青花等众多技法一同并称为中国古陶瓷装饰技艺,在我国陶瓷历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高古瓷装饰技法。但由于历史遗物较为稀少及失传已久,今日国人难得一见,即使在业界,也很少有人了解。“这一特色产品也让宝蓝金斑跳刀茶具走俏市场,产值不断得到提高。”张金溪说。

德化陶瓷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交流

即时 | 2017-04-16 23:25

东南网4月16日讯(本网记者 潘贤利 通讯员 李宏图)4月16日,德国知名陶瓷艺术设计专家苏书(中文名)在德化县三班镇洞上陶艺村“有家陶坊”负责人黄秋阳交流陶瓷柴烧艺术。

德化陶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近年来,德化县努力挖掘历史上的丝路文化,开掘现代文明对丝绸之路的影响,以陶瓷为媒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德化:政企共谋发展新思路 打造陶瓷产业升级版

即时 | 2017-03-24 07:42

陶瓷产业是德化县的支柱产业,如何在巩固原有基础之上,将这一产业做精做优、做大做强,县委书记梁玉华与县直各部门、企业共谋发展新思路—— 政企合力,打造陶瓷产业升级版

梁玉华(左二)在云水窑公司调研。

东南网3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程枝文 通讯员 王双季 文/图)

新闻背景:德化县制瓷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数千年。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县陶瓷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陶瓷生产格局。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高度肯定德化作为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授予德化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如今,德化80%的陶瓷产品出口,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有陶瓷企业26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该县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发展最迅速、后劲最强的瓷雕艺术产业基地,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是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获评“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

3月23日,春风和煦。上午8点,梁玉华来到办公室做着准备工作,这一天的行程她在一周前就安排好了。

“陶瓷产业是我们县的支柱产业,涉及全县10万多人的就业,容不得半点懈怠。我待会就要带着科技、经信、商务、人社和金融办等部门的负责人,到陶瓷企业现场办公。”去年刚履新的梁玉华,这几个月经常加班加点,以开展“抓落实、勇担当,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带头落实挂钩企业制度,深入企业倾听诉求,查摆问题、解决问题。

8点40分,宝美工业区二期,梁玉华等人的车子在德化云水窑陶瓷有限公司门口停下。这是一家4年前注册成立、总投资1500多万元的中小企业,去年才开始全面投产,主营高端日用陶瓷产品及原辅材料与配件。

“选择这家企业,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它在产品设计、器形、装饰技法方面很有特点,属于成长型、创新型企业,也最需要政府扶持。”梁玉华说。她认真向企业负责人询问公司经营情况,以及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

“在无抵押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普遍问题,建议县里出台融资优惠政策。”云水窑公司总经理许庆水开门见山。

“你提的建议很好,我们已经在考虑,会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接下去,我们要调整金融监控方式,采用贴息贷款等多种途径,更加精准地为企业服务。相关部门要尽快收集企业贷款需求,及时与各商业银行共享、对接信息。”梁玉华向金融办和银行等部门、单位负责人提出明确要求。

“陶瓷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不足是每家企业都面临的问题。今后‘机器代工’将成大势,县里能不能出台政策,鼓励陶企购买自动化设备?”许庆水继续发问。

“目前,县政府已出台陶企技术改造的文件,单家企业年度最高可获奖励150万元,今后还将出台更多优惠政策。科技和经信部门要加大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企业获得相应奖励。”梁玉华边听边记录,并表示将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针对不作为等现象将加大问责力度。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0点30分,梁玉华又带队来到福建海峡两岸安成青年创业园。这是她履新之后,第三次到这里调研。

这是一个“政府参与、高校共建、行业联动、企业搭桥、学生创业”的低门槛创业基地,拥有2.5万平方米创意创作交流基地,目前已经招商入驻133家创客。该园区是省级高校创业孵化园和市级众创空间示范基地。

“梁书记,今年完成目标的压力有点大呀!”创业园董事长曾振辉曾表示今年要实现入驻创客达300家的目标,如今任务还未完成一半。

“你不用担心,县里会统筹安排。待时机成熟,我们会向国内外发出邀请,到时就担心你的创业园容不下呢。”梁玉华说。

“人才来了,就怕留不住,这需要县里配套相应扶持政策。”梁玉华的话让曾振辉吃了颗定心丸,但他很快又抛出一个问题。

“你说得对,只有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才能推动产品结构升级,这也是县里重点考虑的。目前,我们已经有不少优惠政策。比如,获得相应技能职称的,除了享受省、市级补助外,县里还给予购房补贴、配偶就业及子女就学等一系列优惠;又如,首次在德化创业者,可申请最高2万元的开业补贴,享受免租减租等优惠政策。”梁玉华说,政府将不遗余力地帮扶创业园,并积极推荐申报省、市级科技项目。

曾振辉又添信心。他说:“接下去,我们会加大投入,还要将园区打造成创业创新特色旅游新亮点,同时把这个陶瓷营销平台打造成德化的标杆。”

梁玉华要求,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转变招商引资方式,争取项目建成后能够有效运营。同时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引导中小企业走差异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目前,德化是国内最大的陶瓷电商基地。在县域电商方面,德化位列全国第九、省内第二。“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引导陶瓷企业包括陶瓷大师和新秀,全面利用互联网把德化陶瓷产业带到新的发展高地,推动传统工艺在继承的基础上提高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日用陶瓷的品质和产值。”梁玉华认真倾听意见,不时提出新思路。

离开前,梁玉华发现园区门口公共交通不够便利,向交通部门负责人叮嘱道:“现有两条公交线路虽在附近设有站点,但站点距离园区还有点远。要尽快完成公共交通规划编制,通过开通新线路、优化公交网,不断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书记感言>>>

作为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陶瓷之都”,陶瓷产业如何提质增量、扩大影响,实现转型升级,是德化县的重大课题。我们要通过强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围绕生产由制造向智造转变、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的“三个转变”,走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的“四型路子”,实施政策、文化、设计、科技、市场“五个引领”,推动传统瓷雕的继承创新,增强西洋工艺瓷的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元素,提升日用瓷的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实现产业结构由工艺美术陶瓷及日用陶瓷独大,向工艺美术陶瓷、日用陶瓷、高技术陶瓷、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陶瓷产业配套均衡发展转变,让“世界陶瓷之都”更加声名远扬。德化要力争2020年陶瓷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产值上亿元陶瓷企业达60家以上。

德化获评“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

即时 | 2017-02-28 21:30

在德化华茂陶瓷有限公司展厅内,各式各样的出口陶瓷琳琅满目。

东南网2月28日讯(本网记者 潘贤利 通讯员 王双季 吴朝烨)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授予德化县“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德化县成为继广东潮州之后,我国第二个、全省首个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

德化是我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县现有陶瓷企业2600多家,2016年陶瓷产值199.5亿元,其中出口陶瓷137.64亿元,销往五大州190个国家和地区,约占全国陶瓷出口总量的9%,2015年5月被授予全球唯一“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为进一步提升出口陶瓷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出口陶瓷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德化县在2013年12月成功创建首个省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基础上,通过培育技术、品牌、服务等出口核心竞争优势,打造“互联网+外贸”发展新引擎,助力陶瓷出口。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顺美集团陶瓷研发中心,来自澳大利亚陶瓷设计专家参与研发陶瓷动漫新品。

多管齐下 保护陶瓷出口质量安全

在德化县华茂陶瓷有限公司,只见数万品种的瓷器摆放于展厅之中,各式各样的西洋工艺瓷、家居日用瓷,一应俱全,琳琅满目,一些客商正在仔细挑选喜爱的陶瓷产品。据公司负责人陈能慈介绍,该公司出口陶瓷以日用餐具居多,大部分销往美国,去年全年达500多万美元的自营出口销售额。

近年来,德化县先后成立陶瓷产业园区管委会、陶瓷发展委员会,始终坚持县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按照“抓大扶小”的思路,主动靠前服务,企业有困难,政府来帮忙。

德化县相继出台了支持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参展补贴、争创品牌奖励、出口增量补贴、扶持鼓励上市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开展“万家企业手拉手”“万家企业成长工程”,深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全力培育和扶持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迈进,培育出了冠福集团、佳美集团、顺美集团、龙鹏集团等龙头集团企业。

与此同时,德化县积极应对国外技术壁垒,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报行业动态,公布国外陶瓷技术规范,指导企业改进工艺技术,制定标准。其中佳美集团主导修订的《陈设艺术瓷文化用瓷》、《陈设艺术瓷雕塑瓷》两项国家标准和宁昌陶瓷主导制定的《空气净化用陶碳》省地方标准已发布实施。

正是因为形成了依靠政府、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等工作机制,才从源头上解决出口陶瓷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从根本上确保出口陶瓷产品质量安全,有效促进了出口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一名英国客商在顺美集团公司样品车间参观采购工艺品。

园区聚集 彰显示范区德化特色

德化陶瓷企业密集度日益增强。陶瓷产业园基本集聚在宝美、鹏祥、诗墩、城东、城后、科技园等六大工业项目区,示范区“一区六园”全域发展。确定30家示范企业,以点带面,以龙头拉动整体,在保障就业的同时,也拉动了德化经济发展的马车,更促进了德化陶瓷文化的发展。

陶瓷文化街、文化园、文化馆层出不穷。节假日里,市民游客常常带着孩子到一些企业开设的陶瓷DIY馆里进行自由创作,寓教于乐,感受陶瓷带来的乐趣。在这里,陶瓷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它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德化陶瓷文化的具体体现。

德化,不仅仅只是一个陶瓷产区,更是一个陶瓷文化大展厅。如今,德化形成了聚集于城关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及较为完备的区域性陶瓷产业链,并实现国内国外、线上线下市场的同步发展。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德化“大城关”战略良性互动,产城融合,与德化人民的生产生活和谐共存。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提升质量 增强出口核心竞争力

“现在形势总体比较乐观了,订单也在稳定增长,每年约有10%左右的增幅。”德化县协发光洋瓷器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富垚如是说。该公司每年都会研发一些瓷器新品,今年就有出口东南亚的清真系列酒店餐具影黄绿、雨花台白和麻布纹产品,以及出口英国的云纹石系列日用餐具。

得益于县里的政策支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德化陶瓷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突破,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技能不断提高。许多企业建立持续稳定生产高质量产品的队伍,质量显著提升。

有了好的产品,更要有好的销售渠道。对此,德化县建成了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中国·瓷都德化电子商务创业园。成立电子商务协会、电子商务分销协会和电子商务物流协会,建成电商专业仓储物流中心,引进全国首家阿里巴巴中供拍档(LBS)德化站,在全国率先设立陶瓷跨境海外仓,打造跨境电商生态圈。目前,全县拥有电商企业6000多家,其中100多家企业加入阿里巴巴国际站开展跨境电商。

2013年以来,德化县内30家国家级示范区企业全部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3家企业获得输美陶瓷认证,居全国各大陶瓷产区第二位;自营出口陶瓷企业数由254家发展到400家。示范区企业自主品牌数量不断增加,国家级品牌拥有量居福建省山区县首位,形成了德化出口陶瓷品牌的集聚优势。2014年-2016年,德化陶瓷出口逆势增长,连续三年分别增长6.35%、2.97%、8.47%。陶瓷出口产品铅镉检验不合格率由2014年的0.23%下降到2016年的0.12%。

法国陶艺家眼中的德化陶瓷:很诗意能透光很美

即时 | 2017-02-28 08:05

法国陶艺家眼中的德化陶瓷

卡特琳·舍维约(右)在德化参观古窑遗址。

东南网2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林婉清 许华森 文/图)“我觉得德化陶瓷给人的感觉很诗意,它是能透光的,很美。”近日,法国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舍维约在德化蕴玉瓷庄观赏一件件精美的瓷雕时,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

卡特琳·舍维约是专程来德化参加“中国白”陶瓷艺术大奖赛启动仪式的。活动结束后,她与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国际主管热拉尔迪娜·勒南、法国赛尔弗国家陶瓷艺术中心主任罗曼·萨尔法蒂、中国当代陶艺家赵梦等中法陶艺专家、学者、艺术家、工艺大师一同参观、考察了蕴玉瓷庄、三班梅岭古窑址等地,深入考察了解了德化窑烧制过程、历史、人文等特色,被德化悠久的制瓷历史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考察团成员刚来到德化蕴玉瓷庄就被深深地打动了。蕴玉瓷庄的展厅,收藏着近百年的精品,俨然一个小型主题博物馆,这些作品特别的工艺、独特的创意更是让卡特琳·舍维约及同行的法国陶艺家惊奇不已,惊叹连连。法国塞尔弗陶瓷城专家奥利维耶·达尔戈也为这些作品点赞,称“就像有了生命一样”。

“看到这些,我非常开心,也很兴奋,太壮观了。在这里可以看到古老的陶瓷艺术传承至今,历经千年窑火不熄。罗丹博物馆收藏了不少古代德化的陶瓷,也许它们就是从这里制造出来的。”在三班梅岭古窑址,卡特琳·舍维约一路拍照、一路询问。她说,通过触摸,她能感受到德化陶瓷的历史。

据德化县博物馆馆长郑炯鑫介绍,梅岭窑古窑址从宋、元时期开始使用,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泉州海丝的一处重要申遗点,它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看到这个有3000多年历史的窑址,罗曼·萨尔法蒂说:“这个古龙窑非常棒,它见证了古代中国陶瓷的辉煌,这里是灵感之源,艺术家只有到了这里,才能真正感受到古瓷都带来的心灵震撼。”

“德化古窑址被保护得很好,德化几千年来的陶瓷技艺非常杰出,令人感动。”从事中国陶瓷艺术研究已有20多年的热拉尔迪娜·勒南赞叹道,尽管这是她首次来到瓷都德化,但她感觉这里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家园,自己的心灵在这里找到了栖息地。

瓷都考察之旅结束 12位艺术家将进驻德化创作

即时 | 2017-02-24 08:04

本报讯(记者陈智勇 通讯员许华森)昨日,到德化参加“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的国际知名艺术家,在德化职业技术学校与德化的20多位陶瓷大师,讨论对当代陶艺的看法和今后的发展之路,为此次中法艺术家瓷都考察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讨论会前,他们还到屈斗宫古窑址、辽田尖商周古窑址和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宏益陶瓷研究所、中国白艺术宫等处考察。

“德化陶瓷艺术精美绝伦,与这里独特的瓷土资源密不可分,前来德化创作的艺术家要深入了解德化瓷土的材质,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法国塞尔弗国家陶瓷艺术中心专家奥利维耶·达尔戈说,德化制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传统陶瓷、艺术瓷、日用瓷、西洋工艺瓷等品种繁多,百花齐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希望今后中法两国艺术家在陶瓷文化、产品技术创新、创意产业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合作,促进中西方陶瓷艺术共同发展。

中国当代陶艺家、美国哈佛大学陶瓷中心项目负责人赵梦说,希望前来参加大奖赛的陶瓷艺术家和爱好者能用心去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这些活动中发现一些机会和优秀的材料,然后去从事创作,在这条路上走得就更坚定一些。

据主办方介绍,“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已正式启动,第一届12位驻场艺术家将于3月1日前进驻德化,开始为期7个月的创作,优秀作品将有机会于今年9月在法国展览。

德化诗意陶瓷折服法国专家

即时 | 2017-02-23 10:56

专家考察团昨日探访德化蕴玉瓷庄、三班梅岭古窑址、月记窑

精致的陶瓷作品让专家们折服

早报讯(记者 陈小芬 通讯员 林婉清 许华森 文\图)“看到这些,我非常开心、也很兴奋”“德化陶瓷非常有诗意”……继前天“中国白”陶瓷艺术大奖赛启动之后,法国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舍维约、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国际主管热拉尔迪娜·勒南、法国赛尔弗国家陶瓷艺术中心主任罗曼·萨尔法蒂、北京中法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哈佛大学陶瓷中心项目负责人、中国当代陶艺家赵梦等考察团一行,于昨日参观考察德化“百年老字号”蕴玉瓷庄、德化三班梅岭古窑址、月记窑。

考察团深入考察了解了德化窑烧制过程、历史、人文等特色,为德化悠久的制瓷历史和精湛的陶瓷工艺所折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专家被月记窑工匠的技艺吸引

古窑遗址里诉说海丝渊源

德化梅岭窑遗址占地面积约1.17平方公里,发掘了十多条古代窑炉,其中宋元时期古窑4处、明清8处、民国至今2处,该窑址一直使用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涵盖阶级窑、龙窑等多种窑炉形态。古龙窑依山而建,其中有两座古龙窑较为明显,窑头、窑尾仍在,但中间部分已坍塌。虽已破败,但散落的瓷瓦片仍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看到这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窑址,法国塞尔弗国家陶瓷艺术中心主任罗曼·萨尔法蒂惊叹道,“这个古窑址非常棒,它见证了古代中国陶瓷的辉煌”。罗曼·萨尔法蒂说:“这么棒的古窑址,要让艺术家驻地来创作,让游客来现场感觉陶瓷的历史,发挥出古窑址应有的价值。”

法国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舍维约一到古窑址现场就拿出相机拍照。她说,罗丹博物馆收藏了不少古代德化的陶瓷,“也许它们是从这里制造出来的,我要把它们的出生地带回去”。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一路拍一路问,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古龙窑的窑壁,她说,通过手的触摸能感受到德化陶瓷的历史。

“古窑址被保护得很好,历史遗点展示的内容告诉我们德化陶瓷几千年来的技艺非常杰出,让人非常感动。”热拉尔迪娜·勒南感叹道。

德化县博物馆馆长郑炯鑫介绍,以前该窑址主要包括瓷土加工和瓷器制作烧造两类要素。其中,瓷土加工工场等位于山脚小溪边的平地上,沿溪均有分布;瓷器制作烧造相关遗迹位于溪流两侧的山坡地带,沿溪流从上而下可分为内坂窑片区、大垄口窑片区、梅岭窑片区。清代道光年间沉船“泰兴”号和南宋沉船“南海一号”上,有许多瓷器均产自梅岭窑。梅岭窑遗址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上商品贸易的繁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月记窑国际艺术中心的瓷器让专家眼前一亮

诗意陶瓷让专家惊奇不已

在蕴玉瓷庄,专家们对德化陶瓷制作工艺——结晶釉惊奇不已。当看到一个红色花瓶上的结晶釉上花,他们纷纷拿起相机拍照记录,并不忘向创作者了解创意想法及制作工艺。

蕴玉瓷庄成立于1699年,传承至今,第四代传人苏献忠在继承家族传统的同时,推陈出新,独立创作了许多颠覆性的作品,成为德化陶瓷艺术界一颗散发独特光芒的明珠。专家们在参观了蕴玉瓷庄作品展示区后,被他们的创意、构思深深打动。

“虽然手法简单,但很有想法和内涵。”卡特琳·舍维约在看了《猪哭了》《北极熊不冬眠》等作品后称赞道,“德化陶瓷能透光,非常美,给人诗意的感觉”。

塞尔弗陶瓷城专家奥利维耶·达尔戈也为这些作品点赞,称“就像有了生命一样”。

“应该让游客来德化,让游客更深入了解德化的陶瓷。”罗曼·萨尔法蒂说,德化陶艺和旅游业结合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方向,把旅游做好,吸引更多人甚至是外国人来德化,给德化带来新鲜元素和血液,可以很好地帮助传统工艺创新,提升德化陶瓷的价值和市场空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专家们在梅岭窑古龙窑追溯陶瓷生产历史

文化交融让传统技艺延续

此次“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作为中法文化论坛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命之一就是把中国文化带出去,与西方文化、艺术、设计充分交流。

罗曼·萨尔法蒂说,应该有一个专门的项目,让德化陶瓷技艺与欧洲雕刻工艺共融,两者的结合不应该只局限于形状上的结合,不是这部分粘到那部分,而是内涵要相通。

考察团表示,尽管德化陶瓷工艺与西方雕刻艺术在传统内涵和主题上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一些元素上却是相通的,比如宗教元素,他们对今后中西结合、交流发展充满信心。

中法文化论坛法方秘书长胡欣告诉记者,对于德化传统技艺的延续和创新,“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只是第一步,接下去将请来著名的陶瓷艺术大师、设计师、艺评人、拍卖行等,给德化带来新鲜的元素,帮助传统创新,另外要让他们成为我们德化的使者,把德化陶瓷的传统、技艺等宣传到全世界。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梅岭窑遗址出土的陶瓷标本引得专家纷纷驻足

中法陶瓷艺术家德化论剑 感受鲜活海丝古瓷艺术

即时 | 2017-02-23 09:39

法国艺术家参观德化白瓷作品

东南网2月23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徐锡思 王金淼 文/图)昨日,“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活动进入第二天,12名艺术家开始在德化驻场为期7个月的创作。当天上午,艺术家考察团一行深入德化“百年老字号”蕴玉瓷庄、德化三班梅岭古窑址等地方。

考察团的第一站,来到了传承百年的蕴玉瓷庄,由著名德化瓷人苏学金创立于清朝末年。瓷庄的展厅,收藏着近百年的精品,俨然一个小型主题博物馆,这引起了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国际主管热拉尔迪娜·勒南的注意,“我们要了解收藏家的趣味,什么样作品他们喜欢、愿意购买。今天中国正在形成自己的陶瓷风格,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完全抛弃传统,而是要继承。”

位于三班镇的梅岭古窑址,从宋、元、明、清、民国延续到现代,周边的生产作坊、瓷土加工水碓等保存较好,也是泉州海丝的一处重要申遗点,经过环境整治,古窑址群的壮观已经初显。“这些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陶瓷瓶子,我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马可波罗瓶。”法国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舍维约在现场四处走动,田间地头的原生态遗址,每处都有新发现,其中经过考古挖掘、清洗整理后的瓷器,让她最感兴趣,在很多国家博物馆都收藏着中国德化瓷器,将之命名“马可波罗瓶”,也是对这位发现新大陆、大航海家的敬重和纪念。

“德化的陶瓷非常特别,它非常通透,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很难找到这样的瓷。德化陶瓷很纯洁,它特别的品质吸引着大家。”卡特琳·舍维约说,时代在变化,考古发现可以为我们提供古人智慧,但往前看更加重要,此次大赛除了发现德化陶瓷的品质外,更是要让德化传统陶瓷走进世界当代的陶瓷,“这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努力,也许是很艰难的一条路,但我们都会努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相关报道>>>

世界瓷都邂逅法兰西浪漫 法国艺术家考察德化陶瓷文化

法国艺术家在一座古窑前感受它的前世今生

本报讯(记者陈智勇/文 林劲峰/图)“这样的作品直击人心无需翻译”、“在这里我找到了世界陶瓷的源头”、“我想将家安在这里与千年窑火为邻”……昨日,到德化参加“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的法国艺术家和专家们深入考察,世界瓷都的陶瓷文化和高超的艺术令他们赞叹不已,并激发出法兰西浪漫和激情,对德化陶瓷艺术热爱之情倍增。

参加此次考察的有法国权威艺术机构负责人和艺术家,也有世界陶瓷研究和拍卖机构的专家,他们大多是首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的评委,通过实地考察以加深对瓷都的了解。主办方安排考察参观了德化“百年老字号”蕴玉瓷庄、德化三班梅岭古窑址和有400年历史的月记窑等,每一个点都令他们流连忘返。

古老陶瓷艺术 千年薪火相传

考察团成员刚来到德化蕴玉瓷庄就深深被打动了,他们欣赏到了百年瓷雕世家一件件薪火相传的作品,既有传统,又有现代,还有融合中西艺术理念的作品,仿佛看到了瓷都近百年来的陶瓷发展历程;随后考察团成员走进具有千年历史的德化三班梅岭古窑址和400年窑火兴盛不衰的月记窑,大家都感到震惊。考察团成员兴致勃勃地查看了古老柴烧龙窑,小心翼翼地走过脚下的古窑址,详细了解了德化窑烧制过程和历史、人文等特色,为德化灿烂的制瓷历史和精湛的艺术所折服。

“太壮观了,在这里可以看到古老的陶瓷艺术传承至今,历经千年窑火不熄。”法国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舍维约说,这些精湛的技艺是历代德化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当前德化陶瓷艺术家首先要传承好古老的技艺,并不断创新发展,创造出更多有创意的当代陶瓷艺术作品。此外,还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共同关注陶瓷艺术,提升陶瓷艺术品的价格,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热情。

从事中国陶瓷艺术研究20多年的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国际主管热拉尔迪娜·勒南十分喜爱德化陶瓷,尽管这是她首次来到瓷都德化,但她感觉这里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家园,期待自己的心灵在这里找到栖息地,与千年窑火为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中法艺术家在陶瓷雕刻室里交流

大师现场创作 跨越国界交流

“这里是灵感之源,要吸引更多的国际艺术家进行现场创作,促进世界陶瓷艺术发展。”法国塞尔弗国家陶瓷艺术中心主任罗曼·萨尔法蒂说,艺术家只有到了这里,才能真正感受到古瓷都带来的心灵震撼,还能进一步激发艺术家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和创作激情。

法国是接受德化白瓷较早的国家,并始终都对德化瓷器甚为推崇,不但许多博物馆有收藏,法国国家博物馆还将何朝宗的瓷雕作品设计成明信片在世界发行。第一个把德化白瓷称作“中国白”的,也是法国人,他叫普拉德。

罗曼·萨尔法蒂认为,艺术家相互交流十分重要,通过交流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技艺,还可让双方的艺术作品更有价值,携手推动陶瓷艺术的发展。

中法文化论坛法方秘书长胡欣说,通过“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等国际艺术交流活动,可以吸引来更多的国际知名艺评人、博物馆馆长和大学教授等,他们有着很好的宣传渠道。他们的到来不仅可以给当地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还可以将大奖赛的成功举办带到各自的领域,进行宣传推广。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参观德化陶瓷收藏品

着眼收藏市场 引入当代理念

“长期以来,德化陶瓷作品一直深受西方收藏家喜爱,此前在国际拍卖市场能看到的德化陶瓷作品,大部分是十八至十九世纪的创作。”热拉尔迪娜·勒南说,以往在西方拍卖市场流通的作品,大部分是西方藏家拿出来的,很少来源于德化本土的藏家。

新世纪以来,一个可喜的现象即国际拍卖机构对陶瓷艺术品更加看好。热拉尔迪娜·勒南说,中国收藏家的参与,也进一步抬高陶瓷艺术作品的价值,陶瓷是国际收藏市场非常稳定的艺术品,现在已经深受东西方收藏界看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德化当代陶瓷艺术品的发展,要引入更多当代陶瓷艺术设计理念,这样面对的收藏面就会更广,不仅会受到古陶瓷收藏家的关注,还会受到当代艺术收藏家和设计爱好者的喜欢。”热拉尔迪娜·勒南说。

来源:泉州晚报

“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在德化启动

即时 | 2017-02-21 23:00

“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启动仪式在德化县文庙举行

东南网2月21日讯(本网记者 颜财斌 潘贤利)2月21日下午,以“一带一路 共融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启动仪式在德化县文庙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们分别举行了五个主题分享,并与德化方面的古陶瓷研究专家、工艺美术大师、企业家、陶瓷新秀等代表展开了互动。

本次活动由中法文化论坛组委会、泉州市人民政府、德化县人民政府主办,中法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法国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舍维约(Catherine Chevillot),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国际主管热拉尔迪娜·勒南(Géraldine Lenain),法国赛尔弗国家陶瓷艺术中心主任罗曼·萨尔法蒂(Romane Sarfati),北京中法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艺术8创始人、哲学家、作家佳玥(Christine Cayol),哈佛大学陶瓷中心项目负责人、中国当代陶艺家赵梦,中法文化论坛法方秘书长胡欣,以及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李冀平、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等相关领导和嘉宾参加会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中共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致辞。

中外专家分享陶瓷艺术文化

2016年5月,在首届中法文化论坛上举办的德化陶瓷艺术展上受到各方好评,并决定每两年一届举办“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掀开了德化与国际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互动的崭新序幕。

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今天的启动仪式上,中共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介绍,目前德化陶瓷从业人员占全县人口总数约1/3,陶瓷企业2600多家,陶瓷研究所200多家,创办了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德化职业技术学校,把陶瓷教育引入中小学课堂。同时,德化还规划建设新秀园、大师园,涌现了柯宏荣、邱双炯、陈桂玉、苏玉峰等一大批现代知名陶瓷艺术大师,形成了代代传承的陶瓷匠人、大师队伍,陶瓷文化已植入每个瓷都人的基因。当前的德化更是乘着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的春风,支持陶瓷企业融入世界陶瓷发展潮流,培育形成了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陶瓷等专业化产业集群,全县80%陶瓷产品出口国外,远销190多个国家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把德化陶瓷产业版权保护作为优秀案例示范点向全球推广;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高度肯定德化作为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授予德化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陶瓷之都”。

梁玉华表示,作为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的重要项目之一,此次大奖赛的启动为推动德化与世界陶瓷文化交流融合提供了新的广阔舞台。德化真诚地向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家和广大爱好者发出邀请,期待大家如约相聚世界瓷都·中国德化、相聚“中国白”大奖赛,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德化将全力为艺术家驻场创作、开展交流,提供优质的服务与保障。德化也将以中法文化论坛为载体,支持陶瓷艺术家、企业家“走出去”学习交流,也邀请世界陶瓷艺术大师到德化开展合作,推动德化陶瓷与国际艺术、文化创意、时尚潮流全面接轨,重塑德化在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把德化陶瓷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为“一带一路”文明对话增光添彩。

在随后举行的主题分享会上,法国塞尔弗国家陶瓷艺术中心主任罗曼·萨尔法蒂进行了《法国国家陶瓷城对于欧洲陶瓷文化发展及烧制工艺的推动》主题分享;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国际主管热拉尔迪娜·勒南进行了《国际陶瓷艺术发展过程和陶瓷收藏的发展》主题分享;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琳·舍维约进行了《伟大艺术家罗丹对雕塑艺术发展的贡献和罗丹美术馆对于国家艺术发展的贡献》主题分享;中法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佳玥进行了《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品牌建立的关系》主题分享;哈佛大学陶瓷中心项目负责人、当代陶瓷艺术家赵梦的《传统陶瓷材料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的魅力》。

在互动环节,德化方面的古陶瓷研究专家、工艺美术大师、企业家、陶瓷新秀等代表与分享专家展开了互动,并就专家的分享内容、陶瓷艺术创作、陶瓷文化发展等进行了探讨对话,气氛热烈友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启动仪式活动上还进行了主题分享会。

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启动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德化陶瓷将借助中法文化论坛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促进中法两国历史、文化、艺术的交流,进一步向全球宣传展示德化的风采,向世界讲述德化陶瓷在中国与外界交流历史中的影响,让德化再次成为中外交流的纽带。

作为该论坛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正式启动。该活动系公开、公平、公正地发掘、选拔、培养、宣传国际优秀陶瓷艺术家而特别设立,一年举办一次的驻场项目,艺术家前往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进行驻地创作。

此项目旨在帮助从东西方选拔出的当代优秀艺术家(不仅限于陶瓷艺术家)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基于其各自所属文化,以德化白瓷为载体,取人之长,进行各自现代陶艺创作和创新,引领现代陶瓷艺术的提升,并且通过此项国际活动,搭建起一条德化与世界级博物馆、艺术馆和美术馆沟通的桥梁,宣传德化历史悠久的白瓷文化,让陶瓷在世界艺术史上开始新的篇章,也让陶瓷国际市场认可德化白瓷。从而实现德化白瓷从传统向现代陶艺的转型,进一步促进陶瓷艺术的发展、激活公众对于陶瓷艺术的兴趣、为陶瓷艺术创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据悉,第一届12位驻场艺术家将于3月1日前驻场德化,开始为期7个月的创作。优秀作品将有机会于2017年9月在法国进行展览。

据悉,2月22日,专家一行还参观、考察了德化“百年老字号”蕴玉瓷庄、德化三班梅岭古窑址、有400年历史的月记窑、德化陶瓷博物馆,对德化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深厚的陶瓷文化、精彩的对外交流、精湛的制瓷技艺以及发展现状都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对德化作为国际陶瓷艺术家驻场创作基地作了充分的肯定。

德化陶瓷手艺人:一年的活儿 从出窑开始

即时 | 2017-02-08 11:45

欣赏柴烧作品

东南网2月8日讯(本网记者 潘贤利 通讯员 连江水 许华森 林婉清)2月7日,农历正月十一,苏记茶陶的苏天培、苏隆谊兄弟俩正忙着出窑。陶瓷手艺人新的一年的活儿,很多人是从出窑开始。这是德化瓷都很多手艺人的习惯,原因还要从“压窑”的习俗说起,很多手艺人在春节前就把窑烧好,压在窑里,等过了年再出窑。例如,苏氏兄弟俩在2016年农历十二月廿四五,花了40多个小时烧好,等到今天才来出窑。压窑这一习俗,寄寓着手艺人希望年年薪火不熄,一年更比一年好。

苏天培、苏隆谊兄弟俩,一人负责釉水配制等事务,一人负责器型制作。窑大两立方米左右,一人在窑内活动尚自如。窑内以盆罐杯具居多,有的不施釉色彩斑驳,有的釉面光滑色泽天青。另有一件雕塑,古朴天然,与一般白瓷雕塑相比,别有风味。苏天培介绍,这件雕塑是朋友寄烧的,他们专注于茶器的烧制。茶器的烧制看似简单,其实好的器具,设计成型、烧造成品、受众认可,每一个环节都要用心思在里面。有些器具刚从窑内拿出来就被丢在地上,那是烧得风化的、开裂的、粘釉的,每一窑内都会有烧坏的。“这一窑还算挺成功的了,烧到1300多度,小窑的气氛又很活跃,入窑一色,出窑不一,很多时候是看天吃饭,达到百分七八十的成功率实属不易。”苏天培说。

这个柴烧小窑建在2011年,已翻建两次了。“慢工出细活,其实真正的手艺人,钱并不会看得太重,自己做的东西有人欣赏才是最重要的。小窑柴烧,在德化也是近几年的事,烧制的这些个性复古的东西,在市场上受众不是太多,当然价钱也会好一些。今年,从现在开始,我们将用心地做好每一件器具,销路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苏隆谊笑着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窑门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打开窑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一年的活儿,从出窑开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有些粘合的地方轻轻敲一下就分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爱不释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沉甸甸的劳动成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刚出窑的这尊雕塑效果不错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烧得不错

“德漂”艺族 为德化陶瓷艺术创新注入新鲜血液

即时 | 2017-02-08 07:48

四面八方的创作力量汇聚德化,本土技艺和创新理念相得益彰,给德化陶瓷艺术创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德漂”艺族,瓷都新力量

“蛙叔”孙正元和他的青蛙瓷作品。

东南网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芳 通讯员 寇婉琼 文/图)立春这天,漆彩驰陶瓷工作室的黄国銮一大早就急匆匆地从厦门赶回德化。“今天有一位客人想来看看作品《诞生》,可能还要定制一批。今天就算开工了!”黄国銮一边说着,一边打开工作室大门,抓紧时间整理茶席,备好茶叶,烧上水,等候客人的到来。

在德化,像黄国銮这样的人很多。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为了心中所热爱的陶瓷艺术,在这座小城坚定地漂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德漂”艺族。

探索无限可能

“看到德化白瓷后,我眼前一亮,这是景德镇陶瓷所无法比拟的。一眼就喜欢上,没有办法。”2007年,欧阳兆坤第一次看到德化瓷的温润洁白,便爱不释手。为这一眼的惊艳动心,他说走就走,毅然关掉了在景德镇经营了五年的工作室,来到了德化进行瓷板绘画创作。

欧阳兆坤的创作,追求自然天成。德化白瓷通体洁白透亮,好似一张等待创作的画纸,恰好给了欧阳兆坤创作空间。“我喜欢连画带写,任墨汁自由流动,再根据其自然形成的肌理效果加以想象创作。”话虽这么说,但他对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心构思,“在动刀雕琢玉石前,要再三思量;对于好的瓷坯来说也是一样,构思很重要。”

和欧阳兆坤一样,来自广东梅州的陈威红也在德化白瓷中看到无限可能。

陈威红的作品,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谁能想到取名为《望月》的作品,其实是屁股高高翘起的一头肥猪,脑袋趴在地上拿眼偷偷地望着天空?陈威红喜欢琢磨不同的雕塑材质。她尝试将白瓷与紫砂相结合,意外得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陆羽思茶》是陈威红的代表作之一。陆羽端坐在一截树根上,左手执扇,头略微抬起,仿佛正在回味一道好茶。人物采用白瓷来体现,树木则涂一层紫砂土,两种材质组合绝妙,作品意境迥然。“德化瓷洁白细腻,紫砂粗犷而质朴,二者的结合使作品呈现出天然本色,不仅独树一帜,更体现德化白瓷的包容性。”

陈威红的丈夫是德化瓷艺人杨德宝,两人因“瓷”结缘。

刚到德化时,陈威红并不了解德化瓷,在创作时遇到了不少问题。而杨德宝技法熟练,陈威红常向他请教。现在,两人都找到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既有差别,又有默契。

如此,陈威红便在德化深深扎下根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创作融入自然

“蛙叔”孙正元,辽宁大连人,自小生长在海边。1997年,孙正元骑着一辆单车从北京到了厦门,在厦门做外贸生意,与德化瓷和德化人结缘。

多次造访德化,孙正元看过了德化的山山水水,并为山水间的陶瓷文化而着迷。于是,他开始一趟趟地去山间水旁寻找老房子,“只要能与山水相伴,再偏僻也没有关系”。最终,他把自己的陶艺工作室安在龙浔镇英山村的一处山腰上,屋旁有竹林瀑布,取名“上土陶舍”。

孙正元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就是凭着一腔热情,开始把玩泥巴。他的作品大都随性之至,并与自然和谐相融。他偏执地只做“蛙”,工作室的展厅里摆满了蛙,形态不一,绚丽斑斓,所以得了“蛙叔”这个称号。

不仅爱蛙,孙正元对蛙也有着不一样的解读。青蛙吃害虫,是人类的伙伴;童话故事中的青蛙王子,让人感受真爱的神奇;井底之蛙,甘于井底,迷恋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就这样,孙正元创作出了40多种形态的陶瓷青蛙,写实或写意,规矩或夸张,可爱非常。置于茶几一隅,攀于墙面一角,握在手中把玩,怎样都不违和。

大自然中的小东西,总是蕴含着生活的大情趣。“占山一隅,竹为邻,流水即乐,蛙便是我搭档。”孙正元如是说。

汇聚创意力量

“这里有老龙窑,又有大批的年轻艺术家,古老与现代的融合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陶艺兄弟工作室的柯舜说。

陶艺兄弟有三个人,都是泉州泉港人,2009年毕业于泉州工艺美术学院陶艺设计专业。他们同样曾到各大中城市辗转闯荡,去年听说德化洞上陶艺村提供了创业平台,便相约来到了德化。

郝赛毕业于清华大学雕塑系。还是学生时,郝赛每年暑假都会到德化创作。现在她成了一名大学教师,就常常带着学生回德化驻地创作。“这里保留着一整套陶瓷手工技艺和最优秀的工匠,有着最完善的配套服务,能让我更容易实现自己的创作灵感。” 郝赛这样评价德化。

除了洞上陶艺村,德化近年来为众多“德漂”艺族搭建了“新秀园”等多个艺术创作的平台,让他们能从瓷都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汲取营养。

而这些“漂”在德化的艺术家们,也为这座古城带来了惊喜。

2016年底,德化陶瓷博物馆的一场名为“探索”的陶瓷双年展,让人们看到了一批德化当代优秀陶艺家的艺术追求与探索。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戴雨享在展览序言写道:“作品注重陶瓷造型语言的创新及艺术本体语言的表达,注重自我思想的呈现,作品具有鲜明的表现性和个人风格,融入当代审美,体现出当代艺术的价值追求,作品流露的内涵及视觉感染力,传递出当代艺术中的自我表达与情感凝聚。”

谈到“德漂”艺族,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授张南章难掩激动之情。“他们对德化这座古老的艺术之城起了震撼作用。”他进一步说道,“别人说起德化,首先想到的是何朝宗的‘渡海观音’。除了观音,还能有什么呢?当下德化陶瓷发展如果注入新鲜的血液供养,那么德化陶瓷完全可以再造另一座高山。”

据了解,德化将参加今年在法国里昂举办的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同时,德化今年还要举办首届陶瓷艺术大赛,并出台政策支持国外艺人、企业家、艺术家等到德化创建驻地创作点。届时,将会有一批“洋德漂”来到德化。

在张南章看来,这是德化的又一次机遇:“各地创作力量汇聚德化,不仅带来新理念,也让本土艺术家感到压力,并产生动力。本土技艺和创新理念结合,让德化陶瓷有了一种创新的可能。”

链接>>>

“德漂”艺族

衍生于“北漂”。近几年来,随着德化陶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艺术交流逐渐增多,德化吸引了大量外来艺术人才。他们慕名而来,成了中国瓷都的“德漂”艺族。据德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目前从外地来德化从事陶瓷相关产业的有74家陶瓷工作室,共计近百人。每年从全国各地到德化进行短期创作的艺术家更多,难以详细统计。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