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传泉港

围绕泉港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泉港区委宣传部联合东南网泉州频道开设“福传泉港”专栏,全方位展示泉港健康长寿、山海宜居的正面形象、展示泉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建设高质量“绿色石化新城、现代活力港城、山海宜居美城”鼓与呼。

 资  讯 

泉港:休渔不休学 宣讲进渔港

即时 | 2022-08-16 22:35

当地渔船宣讲小分队成员正在为渔民党员开展宣讲。郭菲凡 摄

东南网8月16日讯(通讯员 郭菲凡 林育君 本网记者 黄雨昕)眼下正是伏季休渔期,对渔民党员来说正是补足思想之钙、筑牢精神港湾的好时机。近日,泉港区利用休渔期间“船在港,人在家”的良好契机,送学进渔港、上码头,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主题宣讲活动。

在位于泉港区峰尾镇诚峰国家一级渔港的码头上,不时传出阵阵掌声,当地渔船宣讲小分队成员正在为渔民党员开展宣讲。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宣讲现场,泉港区峰尾镇党委书记庄向阳结合渔民生产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带领渔民学习重要论述,为渔民们注入新的思想内涵和理论营养。

“这样的宣讲来得很及时,让我们备受鼓舞,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现场一名聆听宣讲的渔民说道。

宣讲接地气,理论入人心。今年以来,泉港区着力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联动的理论宣讲体系,策划实施“一镇一品”“百村百站”“千场万人”宣讲活动,有力确保宣讲队伍多样化、内容精准化、对象分众化,在理论传播中不断增强群众向心力、凝聚力,汇聚起新时代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泉港涂岭:“链接资源”精耕细作 “北翼新城”步履铿锵

即时 | 2022-08-01 22:46

涂岭镇涂型村休闲公园建设现场。 涂岭镇 供图

东南网8月1日讯(通讯员 洪坤泽 林艳婷 本网记者 黄雨昕)今年以来,泉港区涂岭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战略部署,结合道口经济、特色农业、森林康养等优势资源,聚焦“兴文旅、美城镇”发展目标,积极谋划经济建设、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三篇文章”,推动区域功能整合升级,向宜居、宜业、宜游的“泉州北翼新城镇”大步迈进。

策马扬鞭 经济建设加速度

近日,在泉港区涂岭镇邱后村普洛斯智能仓储物流园现场,机械轰鸣,挖掘机、推土机、爆破钻机等数十台机械火力全开,分头作业,奏响施工“进行曲”。

“20万平仓储施工建设稳步推进,其中1#、5#库预计2022年9月底竣工。”据涂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省、市在建重点项目,普洛斯智能仓储物流园一期用地254亩,计划投资6亿元,规划建成高端智能化、立体式、标准化的现代仓储物流产业园区,年产值可达3亿元,可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并带动电子商务企业、汽车零配件公司、高端制造业及其它第三产业落地,推动当地经济更好发展。

项目建设是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普洛斯智能仓储物流园的启动仅是涂岭镇重点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的一个缩影。翻开过去半年的成绩单,该镇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在建项目中,恒昌盛物流仓储产业园正在施工建设主体部分,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全省首个高速与国道共用服务区即驿坂共用服务区已成立项目征迁组,正在全力开展征地工作,预计今年8月底供地;统一调味品生产线、合众鑫能源、波浪发电等一批签约项目有序跟进后续服务,扎实推动项目落地成型见效。

此外,该镇持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对点分析、精准研判企业投资意向,借力在外乡贤、异地商会等朋友圈,实现企业与项目有效衔接,力促新项目落地签约。截至6月份,该镇正在洽谈或意向项目29个,其中,正式合同19个,完成年度招商任务数的95%,进度全区第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向美而行 乡村振兴提品质

走进涂岭镇涂型村,口袋公园风景墙绘画生动,村间小道蜿蜒整洁,宜居宜业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我们充分发挥移民库区的优惠政策,以移民资金为杠杆,策划生成一批发展起点高、规模效益优、社会反响好的建设项目。 ”据涂型村党支部书记张玉法介绍,近年来,村里道路拓宽、杆线下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既扮靓乡村“颜值”,也提升了乡村品质。

截至目前,涂岭镇投入300多万元,实施国道324线涂岭交通安全隐患点整治提升项目;投入200多万元,改造提升国道沿线6公里路灯,打造泉港324国道“亮”丽风景线;开展坝头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推进河道清淤堤岸硬化、景观提升,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共完成6672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旧村复垦254.47亩、新增耕地301亩。

与此同时,该镇引导各村(社区)加强土地流转,盘活农村集体用地,先后引进溪西村1084亩、下炉村160亩大棚蔬菜基地、黄田市级农业产业园区,倍增农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以“跨边界连片发展”为目标,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帮带制”活动,联带帮促以来,共协调盘活土地200多亩,带动集体经济弱村村财增收30多万元。

“硬件”“软件”共同催化下,目前,涂岭镇各大乡村一步步蝶变为美丽生态宜居的新家园,为乡村振兴工作筑牢了“基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焕发魅力 文旅融合聚人气

日前,在泉港区首届红茶文化节上,涂岭镇通过以茶兴业、以茶会商、以茶融旅、以茶赋能“四手联弹”的方式,擦亮红茶制作技艺“非遗名片”,打响涂岭红茶品牌,助推涂岭茶旅融合发展。

“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源于涂岭镇充分挖掘茶产业中蕴含的绿水青山价值。”据涂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历史人文、地方旅游特色于一体的全域旅游以及涂岭茶旅融合发展下的“清香”产业成为致富产业,也成为涂岭吸引各地游客,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

文化是内涵,旅游是形体,项目是基础,只有融合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近年来,在探索文旅融合新格局、点亮“诗与远方”全过程中,涂岭镇注重保护和挖掘古村落、古民居、古街区、古驿道、古早味,通过编制樟脚古民居保护性规划和涂岭古街立面改造修复擦亮老区红色文化名片,并以“追寻红色记忆、拓展红色基地、培育红色激情、开辟红色之旅”为方向,修缮提升陈平山广场、涂岭古街“火花支部”旧址,吸引年轻创客扎根樟脚古民居和涂岭古街,运营好涂岭红茶、涂岭猪脚文化,以涂岭樟脚板凳游龙灯、小坝蒙古风俗等民俗文化技艺的推介逐步实现该镇特色文旅资源的整合开发,擦亮旅游底色、凸显地域文化、串联出美丽风景。

此外,为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将内山片区乡村旅游景点串珠成线,近年来,涂岭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力争实现年接待游客量30万人次以上。

《海海人生》开机 青年人才用影像讲好泉港故事

即时 | 2022-07-26 18:45

《海海人生》开机仪式现场。主办方 供图

东南网7月26日讯(通讯员 陈加勇 本网记者 黄雨昕)为贯彻落实泉港区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三大行动重点任务,进一步做好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汇聚乡村振兴新力量,7月25日,泉港区青年影视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交流活动暨电影短片《海海人生》开机仪式在泉港区惠屿村举行。

本次活动在泉港区委人才办、区委宣传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区文体旅游局、团区委、南埔镇党委政府共同指导下,由优加众创空间“人才之家”、泉港区青年商会共同主办,闽南地区乡村影视创作者、影视相关专业大学生参与本次活动。

电影短片《海海人生》由北京城市学院、优加众创空间“人才之家”共同出品,是一部探讨海边人家童年往事与原乡记忆的剧情短片,情节生动,故事感人,全视角表现人文关怀,以电影形态换取社会理解和社会价值。该影片时长约为三四十分钟,取景地全部在泉港区惠屿村,得到了多方鼎力支持。

《海海人生》的导演蔡耿羽是福建联合石化职工子女,目前是北京城市学院编导专业的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电影短片《海海人生》是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后续制作完成后将在国内各大电影节参展。”蔡耿羽表示。近年来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愈演愈烈,而大家对故乡的回望、对童年的思索也愈发强烈,带着这些疑问与时代困惑,蔡耿羽与主创团队一起,在《海海人生》的电影世界里,通过对阿文与家庭羁绊关系的刻画,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解读与答案。“希望大家能够早日看到这部聚焦‘寻找与成长’主题的剧情短片,在下一步的拍摄过程中,也希望剧组全体演职人员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创作出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作品。”蔡耿羽由衷地说道。

乡村振兴需要旺盛的活力,乡村振兴需要接续的奋斗。在泉港区乡村振兴的交响乐中,青年人才就是一段段高亢、清脆的旋律,他们有想法、敢创新、肯实干,他们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他们挥洒青春,奋斗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间。

近年来,优加众创空间“人才之家”以《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为指引,充分利用智能影像技术在乡村文化内容获取、加工与传播方面的便捷优势,紧密结合海丝文化,以影视文化产品赋能乡村振兴、用数字手段挖掘泉港文化、讲好泉港故事,用影像记录泉港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变化,用影视助力乡村振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海海人生》拍摄花絮。剧组 供图

泉港:上门入企送帮扶 靠前服务促生产

即时 | 2022-07-22 22:43

调研现场。 泉港区生态环境局 供图

东南网7月22日讯(通讯员 施志儒 本网记者 黄雨昕)近日,泉港区生态环境局邀请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审批科、市评估中心、环评专家组成帮扶小组,对泉港区省重点项目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技术帮扶。帮扶小组走进企业,上门服务,围绕近期服务项目环评碰到的疑难问题,为企业现场解疑答惑、出谋划策,与企业间建立了专门的沟通机制,促进项目尽快符合审批要求。

此次帮扶的企业有中化学天辰(泉州)新材料有限公司、泉州小可能源有限公司和福建华星石化有限公司等。当天,帮扶小组分别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交流,探讨了在中化学天辰(泉州)新材料有限公司环氧丙烷项目废气脱硝及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摸清了福建华星石化有限公司新增输气管道环评审批问题和诉求,并了解了泉港地下水封洞库码头及输油管线建设计划。

泉州市生态环境局陈颖峰表示,一直以来,泉州市生态环境局环评科和泉港生态环境局坚持把加强重点项目环评管理作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上门服务,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审批“急难愁盼”问题,积极为重点项目送服务、解难题、促建设。

近年来,泉港区生态环境局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扎实抓好重点项目和脱贫攻坚补短板项目环保审批工作,严格落实环评审批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细化完善制度,提高审批效能,并提前做好重点项目和脱贫攻坚补短板项目生态空间、生态红线的环评审批政策宣传,努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双赢局面。 

党建引领 打造福建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岛

即时 | 2022-07-22 18:20

东南网7月22日讯(通讯员 陈谋安 詹碧秀)“中国最美渔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惠屿村地处泉州市泉港区东北部,是泉州市唯一的海岛行政村。

近年来,惠屿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在惠屿获评“金牌信用岛”的基础上,注重将文明岛屿创建作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创新推出宣传阵地全岛覆盖、海上岛上同频共振、文旅产业和志愿服务双向提升、党建品牌和文明实践交相辉映的“惠屿模式”,成为福建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整合资源,打造文明实践“多阵地”

紧扣党建+邻里中心建设,整合党恩广场、党建联创长青林、党建展示厅、旅游服务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艺活动室、清风长廊等区域,打造成为集中宣传新思想的新平台、倡导文明新风的新载体、激发群众力量的新阵地,全力推动海岛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以“惠屿号”客渡船为特色载体,于今年4月份建成全省“学习强国”海上体验空间,让“学习强国”走到群众身边、融入群众生活,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利用海岛独有特色,打造惠屿讲堂、“惠音环屿”海上课堂,采取“一对一”讲学、“面对面”讲课的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文明新风第一时间送到海岛渔民心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凝聚队伍,推动文明实践“深开展”

全域化动员、组织、凝聚群众,科学组建海岛医疗互助、海岛法律援助、海岛渡口渡船、海上应急救援、海上养殖、海上长者食堂、海岛巾帼、海岛文艺等8支特色志愿服务队,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精神文明需求,通过开展关爱特殊群体、文明劝导、疫情防控等活动,在互帮互助中传递正能量,扎实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今年3月份的疫情防控中,海上长者食堂志愿服务队、海岛巾帼志愿服务队共开展了78场的志愿服务活动,海岛医疗互助志愿服务队帮忙购买6批3万余元包括药品在内的物资,最大限度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擦亮品牌,释放文明实践“新活力”

围绕“文明创建”主题,动员和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以及“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造“金牌信用”等特色品牌。同时,致力营造“文明惠屿”创建氛围,不但聘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明史学会会长陈支平教授作为村文化顾问,每月第一周周六,惠屿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还会有8名志愿者到忆乡路、滨海公园、双月湾等关键节点,开展“净环境·美海岛”“守护碧水银滩”等志愿服务行动,持续释放文明实践活力。2021年9月,惠屿村荣获“泉州市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日前,惠屿岛上唯一的村医肖锦璋又获评2022年第二季度“福建好人”。

泉州市纪委下派挂职干部、惠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蔡鋆泽表示,下一步,惠屿村将继续以群众满意为根本,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统筹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重要内容,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真正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岛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总投资6.61亿 湄洲湾肖厝港区项目进入新阶段

即时 | 2022-07-18 22:23

项目施工现场。谢孔星 供图

东南网7月18日讯(通讯员 谢孔星 本网记者 黄雨昕)日前,由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湄洲湾肖厝港区肖厝作业区18A、18B、18C号泊位工程续建项目的首件沉箱顺利吊运下水,预计于8月底完成全部15个沉箱的安装工作。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安装的工程沉箱长15.15m、宽10m、高11.2m,重量约900吨,尺寸小、重量较轻,适合起重船吊装作业。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具有雄厚的技术资源和丰富的行业沉箱起重吊装经验,全部沉箱的吊装作业将保质保量的完成。

据中建筑港湄洲湾肖厝18号码头续建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项目作业租赁了“大桥海域”起重船负责沉箱的吊装施工,该起重船起重能力为1200吨,可满足现场900吨沉箱出运需要。相比较半潜驳出运、安装沉箱,起重吊装作业更安全、更高效、更节省成本、安装质量更高。另外,由于该项目位于湄洲湾区内,现场风浪较小,水深满足施工要求,无其它施工干扰,施工环境良好,适宜起重船作业。

据悉,沉箱安装是码头主体施工的关键环节,对后续码头上部结构、东围堤及后方陆域的施工等施工作业面的展开提供了保障。为保证沉箱出运安装的顺利实施,该项目从管理方面成立沉箱安装领导小组,强化现场管理与协调;技术方面审核沉箱出运吊装方案,组织专家评审,确保方案可行科学,安全方面进行BIM模型可视化安全技术交底,预演施工流程;外业准备方面,完成船机设备、物资、人员等就位,满足沉箱安装要求。

湄洲湾肖厝港区肖厝作业区18A、18B、18C号泊位总投资6.61亿元,建设3个码头泊位,为了更好配套泉港石化工业园区产业发展需求,拟将18A、18B固体化工泊位调整为液体化工泊位,另外建设1个7千吨重件滚装泊位,新建码头长度398m,后方陆域面积约26.11公顷,纵深600m到690m。该项目的建成,对后方石化企业的物料供应、储存运输具有重要意义,18C号泊位作为泉港石化园区的重大件设备及机械的运输转运平台,将为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的石化企业大件设备的运入带来极大的便利。

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深耕福建多年,具有丰富的水运工程施工经验,在港口码头、内河航道、市政、公路及房建等领域均取得不俗成绩,作为央企始终以“干一项工程,立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拓一方市场”的服务精神,履行央企责任。

项目施工现场。谢孔星 供图


泉港区第四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

即时 | 2022-07-16 21:33

会议现场。洪坤泽 供图

东南网7月16日讯(通讯员 洪坤泽 本网记者 黄雨昕)15日,泉州市泉港区第四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召开,回顾总结该区第三次侨代会以来各项主要工作,明确今后五年主要任务,选举产生区侨联第四届委员会和新一届领导班子。

会议选举产生了泉港区侨联第四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及委员,并为泉港区侨联第四届名誉主席、顾问颁发聘书。

泉港区委书记杨昌文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与会代表、广大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和侨联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充分肯定了区侨联五年来在凝聚侨心、发挥侨力、维护侨益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成绩。杨昌文希望,新一届侨联要牢固树立“为侨服务”宗旨,持续开展“寻根之旅”“侨青助学”等品牌活动,把侨联打造成温馨和谐的“侨胞之家”,希望广大侨胞侨眷常回家看看,踊跃投资兴业,为家乡发出更多的正能量、好声音,广泛凝聚“泉港是美丽家乡”的共识。泉港区委区政府也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侨联工作,团结携手侨胞侨眷共同推进泉港高质量发展。

中国侨联副主席、福建省侨联主席陈式海代表省侨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侨联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要加强学习领悟,筑牢思想基础,不断增强侨界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筑牢侨界群众团结奋斗同圆共筑中国梦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凝聚侨心侨力,服务中心工作,把侨胞融通中外的优势和智力资源调动起来,积极实施“引侨工程”。要夯实基层基础,深化为侨服务,充分发挥党建带侨建的引领作用,加强涉侨维权力度,精准实施“暖侨行动”,真正把侨联组织建成侨界群众的团结之家、奋斗之家、温暖之家,为奋力谱写新时代泉港发展新篇章贡献侨界力量。

泉港:让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澎湃涌动

即时 | 2022-07-14 23:35

东南网7月14日讯(本网记者 黄雨昕 实习生 颜诗瑜 杨露毅)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城市面貌显著改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7月14日,“传承‘晋江经验’ 共享品质泉州”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泉港,感受“美好泉港”的独特魅力。

产业多元化发展 聚焦高质量发展超越

益海嘉里(泉州)是集粮油食品加工、销售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益海嘉里(泉州)已建成米、面、油综合型工厂,产品主要有“金龙鱼”“胡姬花”等知名粮油品牌,年产粮油200多万吨,年营收超100亿元,解决劳动就业近2000人,是福建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近年来,泉港当地良好的支持政策、持续向好的营商环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益海嘉里(泉州)企业群继续引进酵母、水稻循环经济等项目,打造数字化的粮油食品产业园,构建粮油产业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据泉港区常务副区长陈剑锋介绍,泉港区在粮油食品加工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各领域实现多点布局、全面开花。下阶段,该区将立足产业集群优势、公共配套优势、港口物流优势,持续做大做强现有石化支柱产业,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着力打造“既有顶天的月亮,也有满天的星星”的产业新格局。

惠屿岛局部景色。东南网记者 黄雨昕 摄

打造多元宣传阵地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惠屿岛位于湄洲湾主航道西侧,是泉州市唯一的海岛行政村。2003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区倾力支持惠屿岛扶贫开发建设,完成了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以及整治修复、景观提升等一系列生态项目建设,海岛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最美渔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泉州市“十佳魅力乡村”等荣誉。

近年来,惠屿村紧紧围绕“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建设全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岛”,以“海上先锋”惠屿号客渡船为特色载体,建成全省首个“学习强国”海上体验空间,科学配置海岛医疗互助、海上应急救援、海上长者食堂等8支特色志愿服务队,扎实开展志愿服务。同时,该岛以内涵建设为抓手,整合党恩广场、党建联创长青林、党建展示厅、旅游服务中心、文艺活动室、清风长廊等区域,着力打造宣传阵地全岛覆盖、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特色品牌交相辉映、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双向提升的“海上模式”,为深化文明建设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我们会把文明岛屿创建作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抓手,创新推出独特的‘惠屿模式’,为和美海岛注入强大的文明力量。”泉州市纪委监委下派挂职干部、泉港区惠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蔡鋆泽说道。

下一步,惠屿新时代文明实践岛将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真正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岛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实验人员正在操作器材。东南网记者 黄雨昕 摄

加大优质资源投入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泉港区教育工作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不断改善办学硬环境,增强办学软实力,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全市率先全部完成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先后获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2012年11月,泉港区政府与福州大学、福建石化集团签订共建福州大学石化学院框架协议,2016年9月该学院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福建省首批成立的四家省级创新实验室之一的清源创新实验室落户泉港校区,围绕催化科学与技术、合成材料、精细化学品等五个重点方向,开展科学基础研究、创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研究。

今后,石化学院泉港校区还将建立石化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基地,联合其他高等院校共同组建协同创新联盟,跟踪研究石化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推动技术研发协作,转化科技成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促进石化工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施“石化强省”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泉港:认真办好民生实事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即时 | 2022-07-14 22:40

发布会现场。颜诗瑜 摄

东南网7月14日讯(本网记者 黄雨昕 实习生 颜诗瑜 杨露毅)今天上午,泉州市举行“传承‘晋江经验’ 共享品质泉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泉港专场。

会上,泉港区委书记杨昌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泉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泉港高质量发展,认真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

经济体量以百亿级持续跨越

十年来,泉港坚持发展为人民,连续实现了多个百亿级的突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84亿元增长到658亿元,连跨四个百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从68亿元增加到104亿元,突破百亿大关;石化产值连续3年以百亿的速度增长,2021年达到1158亿元,跻身全国15强;海关税收累计超千亿元,年均达到百亿,占泉州关区的八成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食品饮料产值、新材料产值等指标均超百亿。在做大做强经济总量的同时,泉港更加注重产业结构优化,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4万家,文体旅游、商贸金融等产业全域布局、多点开花,现代服务业总收入突破300亿元,逐步形成了以石化产业为“链”,其他产业为“群”的“1+N”多元产业体系。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城市建设以画卷式全面铺开

泉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市委“强产业、兴城市”的战略布局,大力实施“东拓南进、沿湾向海”工程,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城市拓展新形象。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泉港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启动了总投资315亿元、涉及3个镇15个行政村约5万人的全国最大安全控制区征迁工作,特别是在去年,举全区之力、扫尾攻坚,完成了历时五年的“一号搬迁工程”,解决了长期困扰的“厂村混杂”的安全隐患问题,相关做法获得了中央环保督察组和国家应急管理部肯定。

民生福祉以品质化普惠共享

长期以来,泉港坚持民生为本,每年将八成以上的财力投入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民生事业中,实现了“五个民生”全省率先:率先实现“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全免费”,学前教育购买服务走在全省前列,获评全国“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率先实现“地方政府与高水平医院直接合作的医联体模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医疗服务。率先实现“70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成为全国少有的经济发展型“中国长寿之乡”。率先将城镇居民纳入养老保险范畴,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首创“线上+线下1小时灵活就业圈”,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率先建成“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探索建立了调解工作跨区协作机制,社会治安稳定向好,连续两轮(五年一轮)获评省级平安区荣誉称号,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