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科研基地内,正在进行耐盐耐碱植物利用价值研究。
“以水兴游”的策略早在多城得到有效验证。杭州西溪提出的是湿地庄园模式,湖北梁子湖提出的是生物乐园湿地,神农架大九湖是科考与人文的生态乐园,云南红河则建造了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发展模式看似纷繁芜杂,实则逃不离与本土原有的资源融合、利用的规则,多位学者、专家也指出,泉州不妨利用溪流纵横、桥梁林立、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荟萃、名人故事众多等城市特点,打造城市历史文化湿地公园,让滩水浩渺、鱼翔浅底、植被连天的美丽景致,与雄浑的桥梁建筑、古朴的历史名胜古迹一同携手呈现在世人面前。
今年5月份在台湾举办的湿地学会年会,将邀请泉州湿地学会成员前往观摩。两个湿地学会之间会进行学术交流和工作经验交流,并且寻求在利用湿地的新项目上进行合作。
“利用湿地,应该把保护、开发、研究和教育联系在一起。”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学组执委会秘书长王文卿博士表示,泉州湿地尚未达到完善的程度,民众也还没充分认识到湿地的益处,需要发动更多人投入到湿地治理的努力中去。
既然同呼吸,就应共责任,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自己周边的环境,用慎思丈量过去的生活,用实际行动为城市的明天,创造出一片蓝天来。
“园林+湿地”模式泉州已在探索
蔡襄的巨大塑像就立在洛阳江红树林岸畔,为湿地增添了人文气息。
对于城市来说,追求高度人工化和高度强化的智能系统,生态赤字的失衡难以避免。要减少这种失衡,就要提升环境承载力,打造城市的绿色生命线,解决环境风险问题和环境健康问题。
城市要崛起要强势,首先要考虑到环境的承载力。培养“排毒、解毒”功能强大的湿地,无疑是绝佳的选择之一。——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泉州拥有541千米大陆海岸线和117千米海岛海岸线,发源于泉州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4条,流域面积达5629平方公里,市境内8公顷以上的湿地面积达96148公顷。泉州师范学院湿地研究所所长、泉州湿地学会会长李裕红博士认为:“泉州悠久而丰富的海洋历史文化与依山面海的地理位置优势,让这座城市完全有理由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湿地之城。”
早在1996年,泉州就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西湖面积达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2.28公顷,广场道路面积1.72公顷,绿化面积16公顷,种植树种达200多种。西湖繁花似锦,波光潋滟,与清源山自然接壤,泉州历史文化名人李贽的雕像也立在了这个湿地公园内,为公园平添一份人文气息。西湖浮光荡漾的美景与清源山秀丽翠绿的山色相得益彰,2001年该公园获得了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