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寓意着一年的开始,吴建川(中)准备了美食与朋友聚餐
东南网2月6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林继学 彭思思 田米 文/图)泉州人的年味,大概从冬至“小年兜”慢慢地热闹起来。
前天恰逢尾牙,泉州鲤城区金鱼巷,吴建川老伯家中,一群亲朋好友围桌,吃着润饼菜,再就着热辣水煮鱼,有说有笑。“儿时,那是母亲最拿手的菜,也是一家人最开心的年夜饭。”吴老伯记忆中的年味,从这道美味的润饼菜中升腾……
家庭名片 1
家主:吴建川(泉州市区金鱼巷) 年夜饭:简约不简单的润饼菜
【美味】
包在润饼里的
古厝大餐记忆
60岁的吴建川,家住泉州市区金鱼巷。在他眼中,看似简单的润饼菜,在年夜饭的餐桌上,也不再简单。
前天是“立春”,也是尾牙。吴建川和老伴柯美珠做上一大桌润饼菜,喊来朋友们,共享这顿尾牙宴。
一大早,大伙就忙活开。吴老伯掌勺,老伴打下手。胡萝卜和豌豆切丝焖熟,浒苔用小火炒酥拌红糖,粉丝下油炸脆……吴老伯一召唤,厝边、亲友就挽起袖子帮忙。
灶台前,人称“阿伍姐”的陈汉玉手中铁勺翻飞,白嫩嫩的豆干已煎得略为焦黄,三层肉正在锅里煸得喷香出油,再加翠绿蒜苗一起翻炒,看得人“唇唇”欲动。菜一出锅,就被郭碧珍大姐端走,用色彩缤纷的盘子装好。色香味都齐啦!厨房里,三五个人就已显得挤了,不过却又有条不紊。
从吴建川记事起,母亲就是这样在厨房忙碌,而做菜的热闹,也从厨房一直延续到餐桌。
一家10多口人住古大厝,女人们准备年菜时,孩子们就早早围着餐桌,等着一道道菜把桌子铺满。
胡萝卜总是一大盆,把汁水都煮出来味道是最好的。润饼皮铺开,把每种味道都包进薄薄的皮中,一包一卷,就成了美味。孩子们包好胖乎乎的大润饼就狼吞虎咽,一不小心萝卜汁水顺着手腕流下,“你看你吃得到处乱滴哦!”谁喊了一声,也就有了满桌子的欢声笑语。
早年,不管日子拮据还是富足,过年吃润饼菜时,餐桌上总是热闹。现在,润饼的材料丰富精致,吃得更多的是一份热闹。从孩提到暮年,这份热闹的味道还在延续。
吴家润饼这么做:
备料:胡萝卜丝、肉丝、香菜、豌豆、豆干、浒苔、海蛎、花生末、粉丝、香菜、蒜丝。
秘诀:在胡萝卜丝装盘前,先在盆子里倒扣一只碗,煮好的胡萝卜盛入盘中后,汁水会流到盆底,倒扣的碗把汁水和萝卜隔开,上层的胡萝卜沥干汁水,变得清爽干净。
润饼菜
【趣味】
摆在正月初三“阿姑日”的流水席
这份热闹,一直延续到除夕。
除夕晚,吴老伯一家人习惯摆上热闹的一桌,团圆饭在包润饼的热闹中持续着。早早的,女婿、大女儿和3岁的小外孙,会先在自家吃顿年夜饭。饭后,他们再到吴老伯家团聚。
兴致来了,吴建川会拿出他心爱的电吉他,酷酷地弹起来。而小外孙有样学样,一看到外公准备“表演”,他也会搬出自己的架子鼓。爷孙两人配合默契,把家人都逗乐了。
不过,最热闹的一天,当属正月初三,吴建川把这天定为他们家的“阿姑日”。一大早,孩子的姑姑们携家带口回到娘家来,吴建川为姐姐们准备了一桌桌好菜,摆起了流水席,从中午一直吃到晚上。吴建川说,本来正月初二这天,是他的姐姐们回娘家的日子,但现在姐姐们都当了长辈,初二这天要等着女儿回娘家,自己无暇回娘家。于是,五六年前,吴建川干脆就把初三定为“阿姑日”。
【品味】
玩鞭炮、吃碗糕、收红包,儿时年味醇
吴建川与姐妹们情深,离不开儿时过年的玩闹。
吴建川记得,小时候,没有禁炮,一到除夕,整天都有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10多个堂亲兄弟姐妹,那时,住在古大厝,大家追着跑着,在鞭炮的纸屑中,拾捡着散掉的鞭炮。“当年,孩子没什么玩具,连散落的鞭炮,都玩得很开心。”
“过年前,家里蒸碗糕、甜粿,小时候,我们几个孩子去帮忙,都会悄悄吃碗糕漏出来的糕屑。”每每谈起这段记忆,吴建川心里都美滋滋的。他说,蒸碗糕蒸得糕屑流到碗沿,那一点点糕屑又甜又嫩,比碗糕还好吃。
红包对童年的吴建川来说,也是过年时,不可或缺的乐事。那时,大人们给孩子的红包,都是几毛钱的,每次,收到亲戚朋友的红包,他就开心地交给爸妈。倒是爸妈给的红包,让他乐了许久。拿着妈妈给的五毛钱红包,他就去买鞭炮,一下子可以买好多,还分发给其他堂兄弟姐妹,还会比看谁收集的鞭炮多。他还买妆糕人、小糖人,还不舍得吃,一天掰一小块吃,藏在抽屉里,可以吃好几天。
“最爱去的就是大姐家,过年去那里,能分到红包和糖。”女儿出嫁还没生孩子的,到了正月初二时,娘家就要派人送鸡公灯、梅花灯。吴建川是家中老三,每年都往大姐家中送灯,总能收到姐姐给的红包。
吴建川觉得,现在,在泉州市区过年,年味淡了许多。如今,独生子女多,少了许多亲戚,大家走动得少,还有,城市里也禁炮了。当然,这几年,在泉州过年,也有很多新的过法,过年的游乐场、公园等,也成了许多留在泉州过年的人要逛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