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春节鞋服市场“傍上”情人节 泉州部分商铺搞“营销”

2015-02-10 10:47:15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春节鞋服市场“傍上”情人节

部分商铺搞“两节营销”,打出买衣服送情人礼的促销噱头

服装商铺大打促销广告吸引眼球

□早报记者 王宇静 文/图

春节意味着辞旧迎新,在市民尤其是小孩的概念中,春节总要从上到下买套新衣服才算是过年。正因如此,春节前的鞋服市场销售总是最为热闹,各种打折让利从节前一个月便开始启动。另据了解,今年春节正巧赶在2月14日情人节之后几天到来,个别店铺两节共同营销,打出买衣服赠情人礼的促销噱头。

不过,记者走访后发现,最近的销售高峰期,商场人流量虽然有所增加,可是整体的销售情况并不火爆。业界认为,经济调整期,鞋服产业依然存在过剩问题,营销用尽全力也都蛮拼的。

买衣送香水 两节一同来促销

今年情人节正好与春节前的销售高峰期重叠,为了增加销量不少店铺也为此增加了相关的促销。“从象征爱情的巧克力到护手霜等化妆品我们店铺里都有哦。”市区某知名女装店铺在微信上推出主题生活馆,推广服装的同时也不忘营销其他产品。店员介绍说,他们的促销活动从2月8日持续到2月15日,购衣达一定额度将赠送巧克力、香水、化妆品等情人节礼品。该店的客户群多是白领女性,对于这些礼品会有一定需求,所以能增加吸引力。

万达商场及大洋百货等商场也同样针对情人节进行了温馨营销,特别在女装销售上主题突显了情人节礼品概念。“两节并一节的营销对于店铺而言并没有好处。”营销界人士钟明朗说,不过没办法因为时间正好赶上了。“对于苦于不知买什么情人节礼物的男人们而言,直接买件新年衣服当情人节礼物倒也省事。”他笑称,两次购买并为一次,对于店铺而言关键就是要想办法让消费者在一次购买中达到量的目标。

商场大让利 现一、二折幅度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此前大卖场里鲜见有一折、二折,今年春节这样的折扣却已不再新鲜。在大洋百货商场采用首件商品原价,第二件商品打一折的力度。

上周末在泉州浦西万达广场,记者发现不少高端名牌店铺的让利折扣都很高调。“上周我们启动了内购节活动,起到了一定的促销作用,整个商场单天销售量接近400万元,鞋服方面达到141万元的成绩,去年同期是100万元。”浦西万达的相关人士说,促销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件外套两千多元,要不打三折我也买不下手。”陈女士刚花700多元在万达品牌店铺买了件外套,品牌衣服价格都不低,不过这次的打折力度也比往年要高,此前这个品牌的女装鲜有打这么低的折扣。

沿街店铺冷 临时特卖来开店

大商场都打到“骨折”价了,沿街店铺的情况可想而知。“这几天天气又冷,原本应该是春节前的销售旺季的,可是人流量并没有多多少。”打锡街店铺员工说,生意较平日里还是有所增加,可是幅度并不明显,因为不少商品都打折了。现在的消费者很精明,价格必须要真的让利他们才买账,因此利润也就缩水不少,这么一算下来与平常相比,纯利润只增长了不到两成。

不过不同街区的表现也不一样,虽然在打锡街、南俊路等街区的人流量增幅不明显,但是中山路类“淘宝街”的人流量却依然不少。“来这里逛的大多是学生或年轻人,沿街有得吃有得逛,所以平常人流量就不少。”开店的张先生说。

与此同时,春节前的又一应景店铺:特价临时店铺也开始现身街头。据了解,这些特卖店铺大多是临时性租赁,有时一周有时半个月或一个月,大多是处理一些库存尾货,为的就是争取年前的这一波生意。“生意不好做,比去年差一些,不过依据经验,本周末节前最后一周应该还会有所收获。”张先生长期运营年终的特卖临时店铺。“一百元三双童鞋”、“棉衣120元一件”、“全场一折起”……这些特卖字样还是吸引了不少市民进店挑货。

产品仍过剩 销售不只拼人流

实体店受网店的冲击依然不小。“已经在网上买了很多了,今年的费用超支了。”公司职员小黄说,今年春节的衣服他早已在网上购买了并且已经穿上了,线上从“双十一”到“双十二”再到圣诞节、元旦,下半年以来几乎促销不断,各种品牌让利活动一波接一波,已经超支买了不少衣服鞋子了。

不过,节前市场的冲击会稍有转机。不少网购族发现,近日快递速度已经明显慢了下来。“三天前买的衣服,今天还没送到。”网购一族小林说,春节的衣服她一般还是会到商场或店铺里购买,毕竟看得到试得着,过年的衣服还是要买好一些的。根据随机了解发现,春节正装衣服的购买选择上,超过70%的消费者还是会选择到就近的商场或是品牌店铺购买。

“实体店人流量并不能真正显示实际销售量。”业界人士说,因为微信商场的发展,令不少大到商超小到街边服装店都有自己的移动端手机店铺入口。他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轻松点击自己喜欢的服饰并且选择自己到店里取货,或是让店员朋友帮忙送一下货。

营销界人士钟明朗认为,虽然人流量并不能完全代表销售量,不过受到此前多重让利的反复刺激,市民的消费已经十分理性,一买一大把的情况难再出现。鞋服领域的过剩情况依然存在,消化还是需要一定的耐心。毕竟人们已经过了缺衣少食的时代,对于品质与性价比更为看中,无品牌、无实力、拼不起打折让利的企业“不好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