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收入四年翻一番多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连续三年名列全市前茅
大美安溪 崛起东南
近年来,通过全面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安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茶更香。 (谢旭东 摄)
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
是泉州母亲河晋江西溪的源头,也是置县千年的“龙凤名区”。青山绿水和历史人文的融合交织,让这里兼具生态美与文化美。
是香飘两岸的铁观音茶的故里,也有着光电、信息技术、电子商务、藤铁工艺等新兴与传统产业,富民的茶业与强县的工业互促互动,让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于“强富美”的梦想成为现实。
这里更有着强烈的进取心。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从泉州县域发展第三方阵跻身第二方阵,全县上下同心协力,一路披荆斩棘。
特别是在过去四年中,纵然世界经济形势风云变幻,这里却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大盘行稳致远。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收入相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1%。
这就是大美安溪——以赶超跨越的姿态崛起于福建东南,努力为泉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本版文字 孙灿芬
百强县榜单上升19位
综合实力
县域综合实力从全国百强县的第90位提升至71位。
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从第50位提升至33位。
公共财政收入四年翻一番多,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连续三年名列全市前茅,其中公共财政收入从2010年的16.57亿元增至35.5亿元,年均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10.35亿元增至22.89亿元,年均增长21.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968元增加至12001元,年均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942元增加至23757元,年均增长9.8%。
2011年以来,累计实施重点项目774个,完成投资656.4亿元,日均投资4500万元。
金安高速、莆永高速正式通车,泉三高速安溪连接线、厦沙高速快速推进,全县高速通车总里程148.5公里,设有11个互通口,为全省最多。
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全国首批综合发展质量优秀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省级优秀旅游县、全省第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县等诸多荣誉。
……
安溪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好中见快,全县综合实力已从全市第三方阵晋级第二方阵。
四年间,安溪公共财政收入从16.57亿元增至35.5亿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21%。
持续领跑中国百茶
特色茶业
茶业,是安溪的“命根子”。几年间,面对消费环境变化和市场调整,安溪茶内提品质、外塑形象,持续领跑中国百茶——
全县涉茶行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92亿元增至2014年的125亿元。
连续6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安溪铁观音传统市场占有率、电子商务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
在全国率先实行农资归口专营管理,推行农资购买卡制度。
与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建设中国茶业交易中心;与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合作成立全省首个茶叶院士工作站;落户国内茶叶质量安全唯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全国唯一涉茶公办本科院校——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建成投入使用,开创福建教育史上单个教育项目社会捐资最多、筹建进度最快的先河。
呼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安溪铁观音·美丽中国行”取得轰动效应;安溪铁观音欧洲营销中心投入运营,三和茶业“莫逆之交”被选定为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茶,21世纪“海丝”情缘,安溪茶业全新演绎。
……
以一叶之轻舞动百业,安溪铁观音迈出国门,惊艳世界。
随着一批医院项目建成使用,今明两年安溪城区编制病床位可增加2000个以上。图为县医院综合大楼。(刘伯怡 摄)
四大专业园区 孕育千亿产值
实体经济
与商务部共建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打造海西信息技术产业高地。数据中心投入运营;国际数字媒体产业基地渲染服务器安装调试。
泉州(湖头)光电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6家,8家正式投产,基本形成涵盖“衬底-芯片-封装-应用”产业链,与厦门火炬高新园区意向合作打造千亿规模的“中国光谷”。
泉州厦门(安溪)经济合作区(湖里园、思明园)开工建设,泉州与厦门同城发展迎来生动案例。
弘桥智谷(泉州)电商产业园、京东商城安溪会馆等平台投入运营,新增1个淘宝镇、5个淘宝村,电子商务风生水起。
泰兴、旺旺、闽华等龙头企业完成技改,带动包装印刷、食品加工、电源电器等传统产业全面升级,家居工艺业老树新枝,实现国内国外齐头并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
实业强,则筋骨壮。以建设新型工业县为目标,安溪持续招大商、扶龙头、筑园区、兴实体,“5+5”现代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四大专业园区在未来3-5年内可产生千亿产值、30亿—50亿元税收,有望成为泉州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包括EC产业园、湖头光电园等在内的安溪四大专业园区,有望在未来3-5年内产生千亿产值、30亿-50亿元税收。图为EC产业园数据中心。 (刘伯怡 摄)
近年来,安溪中心城区建设不断扩容提质,金融行政服务中心、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宝龙广场等一批城市节点和重要商圈加快形成,科技馆、青少年宫等一批功能馆群加快建设。图为县金融行政服务中心。 (刘伯怡 摄)
荣膺国家园林城市
城乡建设
按照“中心城区抓提升、两大新城抓提速、其他乡镇抓提级”的思路,近年来,安溪持续深化“12810”战略,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基本形成“一核引领、两翼齐飞,众星拱月”城镇发展格局,城市化率由2011年的47%提升到52%——
以“疏朗大气、功能完善、青山绿水、路网通达、宜业宜居”的理念,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城区面积已达26平方公里;新增城市慢道18公里、绿地128.9万平方米、休闲广场11.2万平方米;形成金融行政服务中心、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宝龙广场等一批城市节点和重要商圈,建成科技馆、青少年宫等一批功能馆群,安溪也因而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福建十大醉美县城(第一名)。
湖头、龙门在试点小城镇基础上,又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全省首批镇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新城核心区、市政路网、景观风貌、公共配套及商圈建设等加快完善,产城融合快速推进。
湖头山都、蓬莱彭格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美丽乡村示范线加快形成。
……
朝着“中国茶都,山水园林县城”的方向,安溪大步迈进。
“安溪铁观音·美丽中国行”呼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取得轰动效应。 (刘伯怡 摄)
获评全国首批 民生改善典范县
民生福祉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安溪县委、县政府的奋斗目标。
以破解“就学难”、“就医难”、“养老难”等难题为突破口,安溪坚持新增财力倾斜民生,并以明显成效荣获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县。
就学,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认定,今年可望实现教育强县目标。
就医,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县医院住院综合楼等一批医院项目建设使用,今明两年城区编制病床位可增加2000个以上。
帮扶,2011年以来累计落实扶贫帮扶资金2.88亿元,减贫3.96万人;建成保障性住房3148套、福利院12家;基本实现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同时,通过发展淮山、金线莲、葡萄、油茶、茭白等特色农业,打开农民多元增收渠道。
……
一组组数字说明,安溪民生幸福正日益丰满。
2014年,安溪公共财政收入相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幅度达21%,大美安溪在福建东南加速崛起。 (刘伯怡 摄)
森林覆盖率66.5% 的国家级生态县
绿色生态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全省率先实现石材行业全面退出,腾出了发展空间、生态容量。
连续四年超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森林覆盖率达66.5%,获评国家级生态县、福建省森林县城。
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水土保持资金6.1亿元,治理面积43.7万亩,探索总结四种有效的治理模式在全国推广;官桥—龙门区域石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列入国家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
创新流域水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累计实施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175个、晋江西溪防洪堤工程5个,流域水环境明显改善。
持续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转体系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得到省市高度肯定并推广。
……
当绿色生态成为共识,安溪正兼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持续赢得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
“大美安溪”的加减法
都说数字是直接的“晴雨表”。
过去几年,不景气的大形势,让数字们略显平淡。而同样的处境下,安溪综合实力、茶业、实体经济、城乡建设、民生工程以及生态建设等各项指标节节向上。究其原因,安溪县委书记朱团能、县长高向荣认为,巧做“加减法”,收获了大成效——
茶业减面积、减主体,“加”生态引领,资本化和信息化并举;
实体经济减的是行政审批冗杂程序,加上了服务和四个配套完善、引领发展的专业园区;
城乡建设老城区多做减法降低建筑密度,提升疏朗景致;新城区应用加法,撑大体量,引进新业态,以功能完善迅速带动繁荣;
民生领域也有加减,民生财政总量增长和提升农村、偏远地区的投放比例是加法,而与商业地产捆绑开发、引入市场力量改善民生则是创新探索的减法。
更深层次的财政加减法,即减少“三公”支出,加大各项民生投入,则带来了上下一心的其利断金。
以2014年为例,安溪“三公”经费压缩47.31%,比2013年减少3644万元,2015年计划再降5%以上。而财政民生支出27.87亿元,则增长19.1%,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9.9%,占比比2011年提高7个百分点。
以克己利民的种种举措,安溪已获得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县。而放眼未来,我们也深信,既有巧做“加减”的执政智慧,又有巧分财政“蛋糕”的民心之举,推动安溪发展的正能量将集聚生长,而幸福安溪的蓝图也将美梦成真。 (灿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