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阿伯“话疗” 化解邻里纠纷
不为名利,不收红包 调解讲技巧,让当事人“背靠背”
每次调解完,王建忠都要做好记录和总结,把下次调解工作做得更好。
□早报记者 许奕梅 文/图
道路纠纷、医疗纠纷、财产纠纷……谈到纠纷,旁观者避之唯恐不及,而63岁的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玉坂村村民王建忠就爱“管闲事”。
作为东园派出所调解员,他用真诚、热心和一张巧嘴,通过“话疗”化解邻里之间的纠纷,三年来共成功调解民事案件纠纷70多起。
为了做调解,他受过伤,帮人垫钱,但每一次调解成功后,别人送红包,他只收红包壳不收钱。
说调解:
三年理不清的纠纷 他两个月调解成功
王建忠退休后,一直热心当地各项公益事业。2013年下半年,东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托他为派驻东园派出所的调解员。
三年前,东园镇玉坂村两户邻里因私人扩路问题产生纠纷,双方还打架,其中一方受伤住院。后来打人的一方被拘留半个月,被打的一方一直要求对方赔偿,但对方自称“都已经被拘留受处罚了,还赔什么钱”,双方争执不下。
王建忠多次到双方家里调解,从客观角度帮他们理清头绪,疏导心理。事后双方都冷静下来,王建忠把他们请到东园法庭,让法官给他们讲清法理。最后打人一方同意赔偿被打一方两万元,一起拖了三年的纠纷调解成功,前后用时两个月。
谈经验:
要勤跑 让当事双方“背靠背”
目前王建忠已接民事纠纷上百起,成功调解70多起,其余的要一直跟踪、走访。每次调解成功后,他都会及时写好调解卷宗,总结调解经验。他认为除了要吃透纠纷案件,找准焦点,寻求调解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还要掌握调解技巧。
“在对方情绪激动、争执不下时,不要一起调解,要让对方‘背靠背’,各个击破。”王建忠说,如果双方在一起,说出另一方做错的地方,往往会让矛盾激化,所以要分开调解,单独和一方摆事实讲道理,设身处地帮当事人分析问题的利弊,“这样他们才能听得进去,也不失双方面子”。
调解并非次次顺利,有时穷尽言辞,当事人也拒不接受,王建忠便找当事人比较信服的亲戚或朋友帮助调解,“这样当事人可以放下戒备心,听他信任的人讲道理,更容易接受”。
讲良心:
调解好拒收红包 一心只为促和谐
今年5月,郭厝村一对叔侄因邻居丧事意见分歧,在喝酒时引发争论,动手打架,侄子受轻伤。事后案件移送到检察院,如果按刑事处理,打人一方可能要坐牢一年半载。王建忠去做调解工作,通过一封谅解书和赔偿金,打人一方免去刑事责任,也挽回亲情。
王建忠说,他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协助东园派出所化解纠纷。他的办公桌里还放着一些红包壳,这都是调解成功后当事人的谢意,每次他都是只收红包壳不收钱。就算为了调解而受伤,他也不责怪当事人。
去年10月,在调解纠纷时,当事双方大打出手,王建忠及时上前阻止,不小心摔到沟里,撞断两根肋骨,肺部也被压伤。事后当事双方拿钱过来赔礼道歉,王建忠依旧分文不收。
“老王身为调解员,很好地缓解民警的工作压力,让基层民警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好当地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东园派出所刘所长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