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县市新闻 > 正文

发展传承“晋江经验” 晋江街镇主官这样说

2017-03-23 15:30:25 王诗伟 陈巧玲 曾舟萍 董严军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日前,《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晋江之路——“晋江经验”15年发展传承综述》,讲述15年来“晋江经验”的发展传承历程及晋江的发展变化,文章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报道一经刊发,立即在晋江街镇及经济开发区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大力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力争创造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为丰富发展“晋江经验”作出更大贡献。

陈埭:紧抓实体经济 续写“晋江经验”的鞋都魅力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王诗伟 陈巧玲 文图)

晋江市委常委、陈埭镇党委书记潘子良:这次“晋江经验”登上人民日报,晋江之路进入全国人民的视野,是对15年来晋江发展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奋斗在晋江发展一线的各界人士的振奋和鼓舞。“在全面发展的同时,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在我看来,这便是“晋江经验”的重要内涵。

回顾晋江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在瓶颈中突破,在改革中创新的过程。陈埭作为经济重镇,是晋江乡镇企业发展的缩影,更是晋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埭作为晋江的产业重镇,只有把准发展脉搏、加快转型升级节奏,探索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破冰之道,才能始终走在晋江之路的前列。

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目前,陈埭重点项目盘子正在加快从建设向投产转化:国际鞋纺城将于4·18鞋博会期间对外试营业;鞋都片区围绕12月新城城市综合体正式开业的节点,加快市政道路、管线排水等配套建设;乔丹品牌园计划上半年正式开工,安踏一体化产业园目标10月份投产运营;滨江商务区企业运营中心的招商工作正在抓紧推进,目标今年推动海峡石化产品交易中心等企业入驻,加速孕育楼宇经济;第二体育中心已进入规划阶段,我们铆足了劲,助力晋江申办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一个崭新、繁荣的现代化晋东新区已在这里崛起,我们将继续创造晋江经验的“新历史”。

站在当前历史新起点上,回首“晋江之路”,更重要的是传承晋江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展望未来五年,陈埭晋东新区6大体系、52个项目、总投资103亿元的大盘蓄势待发,逐步打造以人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样板,陈埭镇将一如既往地为新时期丰富晋江经验、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贡献力量。

灵源:加强党的建设 推进全面发展 探索创新丰富发展“晋江经验”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曾舟萍 董严军 文图)

灵源街道办事处主任苏振发:1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晋江之路——“晋江经验”15年发展传承综述》。文章指出,“晋江经验”的最大特色是实体经济,核心内涵是全面发展,政治优势是党的建设,晋江之路就是全面发展之路。结合灵源的实际来看,我想我们将抓好以下工作来进一步探索创新丰富发展“晋江经验”。

在发展实体经济方面。一是服务先行。近几年来,灵源对企业的帮助逐渐从抓手到推手,从推手到帮手、再到放手,更多的是为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去年,街道围绕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痛点”,进一步强化人才意识,于8月份启动“菁英领航+”系列主题人才沙龙项目。二是项目支撑。上周刚刚召开了项目突围攻坚年推进会。2017年街道12个市级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20.24亿元。除此之外,还生成45个街道重点建设项目。

在落实全面发展方面。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街道预计投资6800万元建设文化体育活动中心4个,其中足球公园一个项目就需投资6000万元。足球公园是以足球为主题,包含攀岩、足球场地、广场等配套设施,除了满足周边群众的文体活动需求,还将成为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的比赛场地。另外,在教育、壮大集体资产、环境提升等方面,也都将继续努力让灵源宜业宜居更宜人。

在推进党的建设方面。将通过基层服务社会试点、提升社区的公共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等,继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并通过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提升干部队伍精气神。

青阳: 立足新起点 开创新局面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陈崟 秦越 文图)

青阳街道党工委书记许长俊:18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晋江之路——“晋江经验”15年发展传承综述》,海内外晋江人为之振奋,深受鼓舞。回顾15年的发展历程,青阳牢牢把握晋江市区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机遇,深刻领会“六个始终坚持”和“处理好五大关系”的精神实质,坚定不移走“实业兴街、转型升级”之路和“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之路。

站在“晋江经验”15年的新起点,青阳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的目标要求,结合青阳实际,强化“1234”路线图思维,即:突出以“品质青阳”建设为中心,坚持“创新转型”和“民生福祉”两个基本点,实施“育亮点、创品牌”、“文明同创”和“作风建设年”三项活动,打造“双创、智慧、宜居、普惠”四型青阳。其中,“三项活动”是贯穿今年工作的关键抓手和载体:

实施“育亮点、创品牌”活动。旨在引导机关干部和社区创新发展理念和工作方法,通过工作任务项目化、具体化的方式,力争每年培育一批工作亮点,创建若干品牌项目,带动整体工作上新台阶。

实施“文明同创”共建活动。旨在构建创城工作机制,统筹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和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申办工作任务,重点实施环卫保洁巩固提升、“城中村”整治提升、老旧小区整治提升、文体设施优化提升、市场秩序整顿提升、市容市貌整治提升、市民素质提升、社区建设规范提升、社会治安巩固提升“九大”工程。

实施“作风建设年”活动。旨在提升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机关管理、干部考核、谈话函询、失职问责”四项制度,推行机关干部交流轮岗、竞争择位,改革社区工作者、网格员队伍管理,加大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和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打造“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街道社区两级干部队伍。

新塘:提振干部精气神 融入全市大局 积极打造中国“芯”街道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柯明娇 秦越 文图)

新塘街道党工委书记洪永胜:新塘街道始终坚持“服从大局、融入大局、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新塘提出的“建设全国样板街道”定位为目标,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以“三园两区一走廊”(集成电路产业园、新塘园、空港物流园、新塘园拓展区、街道中心区、汽车销售走廊)为载体,发挥人文、区位、交通等优势,推进晋华集成电路、菜鸟物流、优雅环保壁纸等30多个优质高端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始终紧抓“晋江经验”中“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这个核心理念,一步一步打造现代高端产业聚集区域。

按照“夯实基础、理清思路、谋划跨越”的工作理念,大力推进溪流整治、环境提升、路网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投入;按照“中国内存基地”的产业定位,积极改善软硬环境,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随着福厦高铁、有轨电车等一批城建项目开工建设,梧林古村落、田园风光等一批文旅项目的落地,新塘将实现跨越发展。

当前,新塘街道按照“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多做贡献”的总体思路,出台街道社区绩效考核方案,推行干部“双向选择”,调整充实征迁扫尾攻坚尖兵连,完善正向激励机制,积极从激活干部精气神入手,抢抓机遇、主动担当、逆境攻坚,谋篇布局做大、做强、做优芯片内存这一高端产业文章,精准发力提升城建品质,打造集高端产业、田野风光、传统文旅为一体的“芯”街道。

梅岭:打造品质生态智慧城 建设商贸服务核心区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赖自煌 董严军 文图)

梅岭街道党工委书记洪长江:看了《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报道《晋江之路——“晋江经验”15年发展传承综述》,很振奋,也倍感压力和责任。

梅岭作为晋江的城市核心区,正是得益于“晋江经验”的指引,才有今天的成绩。下一步,梅岭广大干部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再创晋江新奇迹多做贡献。

一是围绕“打造品质生态智慧城,建设商贸服务核心区”的工作主线,以“项目突围攻坚年”和“三产跃升年”作为抓手,做到重点任务和日常工作齐抓共管、齐头并进。

二是认真贯彻晋江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实,奋力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三是盯紧目标任务,精准施力发力,力争重点项目建设、三产跃升、招商引智、人居环境提升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四是继续深挖优势资源,在完善好“商贸+旅游”党建联盟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总结提升;在深化城市党建工作的同时,探索社区治理模式,向发达城市的示范型社区标准看齐,构建“一核多元”的新型社区治理格局。

池店:经济社会实现“弯道超车” 争创“晋江经验”的践行者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曾舟萍 陈巧玲 文图)

池店镇党委书记许畴料:“晋江经验”是晋江人闯出来的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更是晋江人抓住机遇、突破束缚、敢拼会赢的真实写照。

纵观池店这15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特别是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在工作中所展现、探索的实干创新、以人为本、团结合力等作风和精神,都是“晋江经验”的真实写照,正是这种作风,有力地推动了池店经济社会实现“弯道超车”,为晋江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坚守实业,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池店企业家以脚踏实地的经营,永不止步的创新,良性的政企互动,造就了今天安踏、舒华、名志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

二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2005年以来,先后有7大组团片区落户池店,作为拆迁主战场,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和谐拆迁、高效拆迁的新道路。在这十几年间池店共完成征地1.5万亩,建设安置小区20个。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池店一直秉承着“人的城市化”这一核心,面对大面积改造回迁引起的村级组织管理服务模式遇到瓶颈等问题,积极探索混合型社区“四位一体”党建工作机制,同时积极筹划成立新型社区。目前备受关注的九十九溪流域田园风光项目的启动区就落户池店,该项目对于全面改善和提升城乡环境面貌、塑造特色城市有着重要意义。

三是党建引领,推动工作的制胜法宝。工作落实,关键在党,核心在人。镇党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引导干部、群众、商会、企业同心同德,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

西园:晋江中心城区的新发展极 为丰富“晋江经验”添砖加瓦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王诗伟 董严军 文图)

西园街道党工委书记林晓为: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晋江模式,到20世纪90年代的晋江精神,再到“晋江经验”,这些都极大提振了晋江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也更加坚定了西园不断改革创新、全面发展的步伐。

“晋江经验”的核心内涵就是全面发展。一直以来,西园街道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服务大局,砥砺前行,正成为晋江中心城区的新发展极。近几年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落地,西园的发展优势更加突出。

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加快。原有的皮革、造纸、陶瓷等传统产业全面转型退出,传化公路港等现代物流园区项目相继投入运营。西园的产业结构框架已初步形成,即将迎来新一轮的跨越发展。

民生获得感逐步增强。晋江四小、四幼建成投用,拔萃双语学校动工建设,泉州轻工学院、晋江华侨职校等大中专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站、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初具规模。

此外,西园坚持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项目建设,整治水域,人居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

未来五年,西园将坚定信心,精准发力,按照“晋江现代服务业基地、生态宜居新城区”的发展定位,着力推进经济实力、城乡面貌、幸福指数、社会治理、党建水平“五个新提升”,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差异发展的道路,全力打造“商贸繁荣、美丽宜居、幸福和谐”的新西园,助力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建设,为丰富“晋江经验”添砖加瓦。

安海:内发外向 民营民享 诚信重商 爱拼敢赢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张志耐 秦越 文图)

安海镇党委书记唐春晓:人民日报重磅刊发《晋江之路》,是对晋江发展极大的肯定和鼓舞,更引发了各界深层次的思考:晋江如何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众望,扬鞭奋蹄,再创奇迹。在创造、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的历程中,“内发外向、民营民享”是贯穿晋江持续、全面发展的脉络,而“诚信重商、爱拼敢赢”的人文基因,则为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安海位列全国科学发展千强镇第27,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连续三届荣膺全国文明镇,成功打造4A级安平桥景区和全国乡村创客示范基地,央视《记住乡愁》等5个品牌栏目相继关注、传播安海。安海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紧抓实体经济、紧盯全面发展和充分发挥党建优势,始终离不开“晋江经验”的引领。

深入学习贯彻、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安海要在三方面着力:一要提振精气神。在领导班子中强化“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境界追求,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强化“以推诿避事为耻,以负责担当为荣”的氛围导向,在海内外安海人中强化“爱安海”的社会合力。二要打好“试点牌”。坚持聚焦聚力,进一步深化、提升“十项率先”等系列先行先试举措,务实拓展改革创新领域,使安海实践成为“晋江经验”的重要组成。三要建好“核心区”。坚持统筹规划,实施项目攻坚,全面提升生态、产业、城建、民生和文化品质,建成更有活力、更加宜居的现代产业高地、历史文化名镇。

罗山:继续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 打造品质新罗山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曾舟萍 陈巧玲 文图)

罗山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文斗:15年来,晋江全市上下大胆突破、敢拼会创,紧抓实体经济发展,致力打造品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日报刊登的《晋江之路》就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晋江干部,见证并参与了“晋江奇迹”,亲历了晋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觉得倍感自豪和荣耀,也进一步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罗山街道作为晋江新的行政中心区和中心城市的核心区,近几年经过大范围更新、大规模建设和大力度整治,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面貌变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速及“三创园”、食品园、智能园等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落地,罗山经济社会进入全面优化提升的转型升级关键期。

下一步,罗山街道将继续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主动作为,对标找差,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的集聚效应,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力量,全力实施“11333”工程,即做优主城区,做强食品主产业,做大食品、汽车专业市场及SM、市医院、罗裳片区商圈经济和楼宇经济三类三产,打造“三创园”、食品园、智能园三大增长极,打响教育、医疗、旅游三张名片,以项目支撑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打造品质新罗山,为丰富和提升“晋江经验”注入新的血液。

磁灶:传承弘扬“晋江经验” 推动磁灶跨越发展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赖自煌 秦越 文图)

磁灶镇党委书记黄延艺:《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晋江经验”,这是肯定,更是鞭策。作为晋江创新发展的一分子,15年来,磁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华丽转身,正是得益于“晋江经验”的指引。

《人民日报》此次报道,对磁灶鼓励很大,全镇干群反响强烈,深受鼓舞,干劲倍增。下一步,我们将以深入学习《人民日报》报道为契机,深刻领会“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五个关系”的实质要义,努力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为丰富发展“晋江经验”添砖加瓦、多做贡献。

一要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技改,争创知名品牌,增强行业话语权;引导企业创新营销模式,抱团办展参展,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融入国际发展大格局。

二要推动商贸物流成为新引擎。以“第三产业跃升年”为抓手,推进道口经济区建设,加快五金机电、海西家居两大市场融市繁荣,合理布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打造商贸物流集聚区。

三要推动民生建设再上新台阶。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狠抓重点污染企业整治,持续兴办一批民生实事,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四要推动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落实一线锻炼、考核干部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领头雁”“奋蹄马”工程,加强村居、机关、两新党建工作,狠抓基层党风廉洁建设,力促党建工作全面进步、整体提升。

内坑: 弘扬老区精神 加速弯道超车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陈崟 秦越 文图)

内坑镇党委书记张劲竹:《人民日报》的《晋江之路——“晋江经验”15年发展传承综述》报道,总结和提炼了晋江改革开放后的发展路径。“晋江经验”的内涵实现了从特殊现象到普遍经验的跃升,从经济建设到全面发展的拓展,为今后晋江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应该说,过去十五年,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内坑也伴随着晋江一起成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从传统农业镇向新型工业镇的转变、从革命老区向门户新城的转变,从穷乡僻壤向区域交通枢纽的转变。今天,站在“晋江经验”15年的新起点,内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紧抓实业,全面发展,着力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紧抓党建引领这一核心。弘扬老区红色精神,扎实推进内坑红色基地带、党员双创精准帮扶等重点党建项目,有力撬动队伍活力,提振干部精气神,不断塑造和加强推动改革发展的政治优势。

二是紧抓产业升级这一关键。深挖道口经济潜力,以陆地港、普洛斯物流园为依托,加快集聚现代物流、跨境电商产业;积极引导鞋塑、建陶等传统产业实施“五个创新”,全力实施恒安智能化生产基地、贵人鸟鞋服等一批新型制造龙头项目,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产业基础。

三是紧抓成果民享这一根本。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扶贫攻坚体系;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切实提速内坑卫生院迁建、消防站、自来水厂、五峰公园提升等一批民生工程建设,让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金井:立足优势用足资源 人才梦想小镇走上快车道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蔡培仁 董严军 文图)

金井镇党委书记丁鸿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晋江之路》的报道,从产业到人文、从生态到民生,全面展示了“晋江经验”十五年来晋江所取得的辉煌成绩,让晋江地面上乃至海内外的晋江人都倍受鼓舞。

作为福建省首批特色小镇——晋江人才梦想小镇,金井按照“晋江经验”的核心内涵,立足对台区位优势、侨台人文资源、滨海自然风貌等综合优势,以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区、“海峡第一村”围头村、中国传统村落塘东村为依托,以开展晋台交流合作,打造晋江—台湾人才孵化基地为目标,建设集两岸合作办学、学术交流、人才教育培训、科研合作、两岸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已然走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

去年,厦门虾妈蟹爸公司与金井达成意向,生成“智慧渔村”项目,该项目将通过体验式旅游开发、农产品电商、人才激活三大服务机制,让金井渔村闲散资源的再分配利用,快速提升渔村的旅游及商业经济效益,促进渔村互联网新经济发展,并通过共享经济机制,直接让村民受益。

此外,金井还将推进中铁置业、天裕航空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入驻,全力抓好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区等项目建设,抓紧策划主题乐园、体验式旅游等,加快集聚人气商气,为金井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有效支撑点、增长点。

紫帽: 发挥优势 打造生态养心小镇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蔡培仁 秦越 文图)

紫帽镇党委书记吴再发:《人民日报》的《晋江之路——“晋江经验”15年发展传承综述》报道让人深入理解了什么是“晋江经验”的内涵,对于晋江来说是一种肯定,而对于紫帽更是一种指引。紫帽正是借着晋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东风顺利完成片区改造,现在正抓紧推进各项目建设,助力晋江乃至泉州的城市品质提升。

站在“晋江经验”15年的新起点,紫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已邀请上海锦坤文化发展集团做了特色小镇顶层设计,提出“生态养心小镇”的定位,生态是紫帽最大的优势,养心作为紫帽镇的文化品牌,休闲作为紫帽镇的产业支撑,以此来引领带动紫帽镇整体的发展。

通过打造生态养心小镇,紫帽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百心”特色旅游文化项目,同时,把体育元素融入新城建设,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培育以“体育+旅游”、健康休闲为主导的产业化项目。

此外,紫帽还以片区改造为契机,在晋江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中,积极推进紫帽的国际化,特别是教育国际化,目前紫帽中心小学已经和新加坡小学缔结姊妹学校,紫帽中学也与新加坡教育管理团队合作进行委托管理项目。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紫帽慈善事业的发展,打造友善紫帽。

随着紫帽片区建设不断深入,未来紫帽将成为集生态文化体验、高端商务休闲、旅游服务配套、养老养生居住四大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龙湖:紧咬实体经济不放松 打造现代滨海宜居特色城镇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施蓉蓉 董严军 文图)

龙湖镇党委书记陈希轩:实体经济是“晋江经验”最为鲜明的特色,也是晋江立足本地优势,积极探索的发展之路。15年来,龙湖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开拓创新、务实进取,扎实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健康蓬勃发展,全力打造“产城乡”融合的现代滨海宜居小城镇,努力为“晋江经验”注入新鲜血液。

一是紧抓实体经济。“中国织造名镇”龙湖镇以传统制造产业为支柱产业,龙湖镇长期注重引导企业打响品牌,做大做强生产规模,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走生产智能化、产品差异化、经营精细化的发展道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广“机器换工”;发展无纺技术、功能性面料、“海上棉花”等高科技产品;创新经营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培育优质新兴业态。

二是打造宜居环境。立足“大生态”理念,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岸美”的宜居生态环境。如今,龙湖被定为“金门供水”的水源地。完善城乡功能配套,加大环境卫生投入,提升群众生活环境。

三是全面发展民生保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推动医教文卫等公共事业高质快速发展。创办全市规模最大的医养结合型镇级养老院;推动与高校联合办学,成功促成尊道小学与泉州师范学院签约联合办学;大力提升医疗水平,成功引进“树兰医疗”机构联合托管市医院晋南分院,全力打造国际化医疗机构。

东石:提速产业转型 加快新城建设 再创“中国伞都”新辉煌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许春 陈巧玲 文图)

东石镇党委书记洪建立:“晋江经验”是改革开放后,晋江爱拼敢赢的一代人怀揣创业的激情和梦想,在摸爬滚打中闯出来的创新发展之路。站在巨人的肩膀,接过历史的重担,一代代的后来者要发展传承好“晋江经验”,更要续写、再创下一个晋江奇迹。

东石是“中国伞都”。从1982年东石梅峰村借“来料加工”的名义办起第一家伞厂,到如今“全世界每3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打的是东石伞”。东石伞业集群的历程,是“晋江经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石伞业在传承发展“晋江经验”下,走上了“双转”之路。下一阶段,东石镇将围绕伞业创新转型,积极引导企业打造品牌特色、拓展产品外延、引进新材料运用、深化智能化投入、创新营销模式、完善精细化管理等,加快伞业转型升级,力争把“中国伞都”建设成“世界伞都”。

同时,以传统产业升级、高新产业入驻、现代农业发展为契机,开启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征程,加快项目突围攻坚,促项目建设落地,助推东石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培育提升“城市品位”。东石镇将立足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紧抓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和泉州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以产业兴镇为主线,以东石园区为重点,打通对外交通要道,加快推进新城建设,增强城镇功能配套,不断凸显东石作为晋西南新大门的区位优势。

深沪: 筑牢实体经济基础 发动海丝新引擎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施蓉蓉 董严军 文图)

深沪镇党委书记许文倡:在基层多年,我认为把握“晋江经验”就是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全面发展各项事业,为晋江的新型国际化品质城市多做贡献。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深沪走出了一条具有海丝风情特色的道路,内衣纺织、拉链、水产、漂染四大支柱产业持续增长,2016年税收首次突破十亿大关,镇域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千强镇前列。

当前,深沪要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完成上级各项目标任务。一要实行党政领导服务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引导企业用足用活上级优惠帮扶政策;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发展步伐;打造高端纺织服装、海洋生物、特色农业三条全产业链条。

二要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创建“三化三式”为民服务制度、“海上红色先锋号”、沪江行业红色阵地等党建品牌,激发基础党组织活力;建好党建领导班子,带好干部队伍,坚持对干部队伍的培养和锻炼;实施“沪江”电商人才招引工程,建设人才驿站,打造人才沙龙,实现党建促企业人才发展。

三要全面发展各项事业。建设深沪污水处理厂,完成东海垵集控区及浩沙公司中水回用工程;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公交枢纽站,增加公交线路;完善远洋渔业作业区配套设施、提升科任水库生态景观、建设烟墩山公园等城镇配套;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争取让民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永和: 为丰富“晋江经验”贡献永和力量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王诗伟 董严军 文图)

永和镇党委书记吴超鹏:谈起“晋江经验”,离不开敢拼会创的晋江精神。站在新起点,开拓转型再发展的“永和之路”,敢拼会创的精神将发挥重要作用,激励永和干部群众团结奋战、攻坚克难。

从原来的“石材之乡”到如今的中国“淘宝镇”,永和顶住转型之痛,壮士断腕般地推进石材退出转型。在巩固发展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探索发展农村电商,发展电商小镇,并获评中国“淘宝镇”。同时,引进“互联网+”移动超市等项目,全力创建福建省特色“云裳小镇”,建成一个集电子商务、物流、公共配套、生态公园等功能服务为一体的电商物流产业园。

永和每年的民生投入占本级财力的35%以上,陆续建成医疗、卫生、养老、文体等多项民生工程;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运用“经营城镇”理念,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盘活资产,搭建以政府出资和资源为基础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同时,注重发挥党建引领的关键作用,坚持党建统揽全局。十八大以来实施市重点项目35个,完成投资29.64亿元。先后完成五里园永和片区、市食品产业园永和片区、110kV电网建设工程永和段、市域小流域整治工程等安征迁任务,完成经济开发区五里园中心区安置房项目,提前完成泉厦漳城市联盟路永和段和快速通道东石连接线提前批签约任务,为一大批品牌企业及城建项目企业安置提供用地保障。

接下来,永和迎来“双高”发展机遇,将紧紧围绕“晋江经验”内涵,发挥党建领航作用,以争创福建省特色“云裳小镇”为抓手,围绕产城融合的发展定位,激活后发优势,提升城镇品质,补齐民生短板,打造晋江中部产业高地,为丰富“晋江经验”贡献永和力量。

西滨: 为“晋江经验”深层次改革奉献智慧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张志耐 郑翔 文图)

西滨镇党委书记王沂鸿:在“晋江经验”中,晋江精神非常重要,一种敢为人先、爱拼善赢的发展激情,比学赶超、奋力争先的发展氛围,与时俱进、创先创优的发展理念,注重统筹、力求协调的发展方法已成为新时期的晋江精神。

西滨镇是省级卫生镇、省级生态镇、省级安全社区、省级文明镇。伴随着晋江之路一路走来,一个活力、美丽、幸福、和谐的海西现代精品镇已见雏形。

习总书记当年七次在晋江调研,西滨就来了2次——于1998年6月28日到优兰发公司调研,于2001年4月20日走访慰问思进村移民。西滨镇党委政府牢记习总书记的期盼,高度重视优兰发公司的党建工作,以及思进村的经济发展和移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下一步,西滨镇将以建设园区党建工作站为抓手,做到党建平台联用、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升西滨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实现西滨镇特色党建小镇的建设目标;将抓紧启动思进村回迁安置工作,一个移民安置精品新社区已然成型,回迁后村民人均居住面积将从原来不到25平方米,提高到人均90平方米,家家户户有3套以上套房(公寓)、有店面、停车位。下一步还将引导思进村利用6000平方米集体公产公共服务中心策划集体增收项目,让三峡移民共享晋江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成果,更快更好地融入晋江大家庭。

相信西滨必将为“晋江经验”深层次改革奉献智慧,呈现更多亮丽、更多精彩!

英林:立足实际结合优势 不断实践发展“晋江经验”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施蓉蓉 董严军 文图)

英林镇党委书记李安辉: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觉得“晋江经验”最宝贵的,就是良好的政企互动,体现在英林镇发展上,主要有两方面表现比较有代表性:一是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在不同发展阶段,通过科学引领、推动,有为引导纺织服装产业健康发展。比如,推动成立市泳装产业协会。二是民生保障方面,广泛发动、组织由龙头企业、商会、外商投资协会、侨联、女企联共同发起成立的英林心公益慈善基金会,下设教育发展组、慈善敬老组、强村生态组、投资促进组、海外联络组,分块运作,资源共享,凝聚推动英林科学发展的合力。

当前,要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的总体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有为运作,创新突围,重塑优势,不断实践发展“晋江经验”。一要提高站位。跳出英林看英林,在更高平台上谋划发展。要保持改革创新的锐气,敢于先行先试,突破束缚,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二要做强实业。实业是晋江的传家宝,也是英林实现跨越发展、崭新崛起的重要资本,面对当前消费升级,重点引导劲霸、柒牌等龙头企业抢占产业链高端环节,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精心打造英林园区,做大做强泳装产业。三要保障民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我们将在人居环境、教育医疗、民生保障方面下功夫,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开发区:优化载体强化服务 打造实体经济“助推器”

东南网3月23日讯(晋江经济报记者 许春 文图)

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谢永彬:“晋江经验”登上《人民日报》,报道点明其最鲜明的特色是紧紧咬住实体经济发展不放松,核心内涵是全面发展,政治优势是党的建设。

实体经济稳则经济稳。作为非公企业集群地,开发区要为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好载体,提供好服务,让实体经济在晋江不断扎根壮大。

在“晋江经验”的这15年中,晋江经济开发区以扩大和新建实体经济载体为抓手,将原有的5.8平方千米,扩展到今天规划面积达168.09平方千米的“一区多园”。在配套上,从用地报批、绿化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为企业到开发区筑巢引凤撑直“腰杆”。

目前,开发区建成园区(五里园、安东园、新塘园)投产企业达429家,并以每年约25家新企业入驻的数量在增长。为进一步做实做强实体经济,2012年,开发区成立了非公企业党委,以“党建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打造党政企和谐的“四双”、“三助”特色大党建。目前,开发区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73个,规上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全面提升。

在深度帮扶企业上,今年,开发区引入多家综合融资机构,点对点指导企业,预计帮助企业解决30亿元以上融资难题,保障企业在转型发展上的资金需求。下一步,开发区将继续坚守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发挥宏观规划、政策引导、产城融合等职能,鼓励企业创新,提速园区发展。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