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名宦府邸境中立 泉州忠义巷、万厝埕、唐衙口历史故事长

2017-08-17 09:34:57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印象

忠义巷 万厝埕 唐衙口

名宦府邸境中立 三巷历史故事长

忠义巷21号藏着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厝

万厝埕位于东街片区南侧,东街第三巷西向,东南起于温陵路,向北拐接唐衙口巷。因清朝提督万正色府第建于此巷,小巷因此得名。

万正色提督府是万厝埕最大的古厝,也是巷内最著名的建筑,这座人称“九十九间”的提督府室内雕饰精美,是清代宅第建筑的精品。为了纪念万提督,里人曾在东街菜巷口附近立一方“宫保提督”牌坊。万厝埕巷1号,是一座颇为壮观的古大厝,大而宽阔的石埕,古色古香的砖雕木门,还有厝主的华侨身份,都让这座民居透着神秘感。只是记者三登其门,厝主人皆婉拒采访。

从万厝埕巷往北走到底,眼前便是唐衙口巷。小巷据称因唐朝时地处县衙门口而得名,泉州文史专家考证认为,唐衙应为唐姓官宦府第,“唐”则当为明代泉州卫指挥佥事唐海家族。唐海是安徽六合人,明初调任泉州卫指挥佥事,后世居泉州,父子相传世袭其职。

唐衙口不长,小巷干净清幽,别有一番景致。唐衙口东侧6号的古厝,是典型的手巾寮,越往里走越能体会闽南古建筑的丰富和高超。手巾寮女主人说,婆婆当年坐着轿子嫁入唐衙口,后来成为远近有名的医生,谁家有个病痛或难解之症,都会找上门来医治。

忠义巷是东街南侧东端的一条小巷,因巷子内有座忠义宫和北宋泉州进士苏缄的忠义第而得名。忠义宫曾是古时泉州衮绣铺忠义境的境庙,是古代泉州七大城门关帝庙之一,宫内主祀关羽、岳飞。北宋进士苏缄是一位忠义之士,兵败时全家三十六人闭门自焚,护城的邕州百姓为他设立了祠堂。鲜为人知的是,苏缄是古代著名天文学家、医药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苏颂的叔叔。为了纪念苏缄的忠义之举,忠义巷口还曾立有一座怀忠坊,如今已湮没风尘。

■本期执行:记者 张素萍 郭晓冰 王柏峰 文/图

“九十九间”走出大将军 “唐衙”府邸隐入百姓家

万厝埕巷因万正色府第建于此而得名

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崇拜关羽,朝廷要求泉州七城门都建关帝庙,位于泉州衮绣铺忠义境的忠义宫,就曾是七城门关帝庙之一。这座绵延数百年的宫庙,是包括第三巷、万厝埕、忠义巷全境在内的境庙。

距此不远处,曾有一口比宫庙更早的古井,人称“忠义井”,井砖印有“嘉定三年修城砖”字样。

300多年前,泉州万厝埕6号古大厝走出一位有勇有谋、骁勇善战的将军,人称“万大刀”,他就是曾在康熙年间击败过吴三桂,受到康熙帝封赏,后来调任福建水师和陆路提督的万正色。他的故居和故事,至今在老巷街坊口中相传。

万厝埕6号 “九十九间”提督府

300年前出“大刀”高手

万正色故居在泉州很有名,但是关于万正色其人,知道的人不多。时任福建水师和陆路提督的万正色,是一位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将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是施琅的上司。时至今日,“万提督”的民间传说依然流传甚广,比如“正色卖土蛏”、“抢灰连棺材输去”、“调旗找鞋,转败为胜”等。

万正色故宅 雕梁玉砌朱颜改

万正色故宅,亦称万正色提督府,是福建水师和陆路提督万正色驻军泉州时所建的府邸,正大门前立有两方石碑,其中一方是1998年泉州市政府设立的,碑文显示故居已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提督府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原为五进古大厝,街坊俗称“九十九间”,是清代宅第建筑的精品。后因宅子卖给了王姓人,故居主人被称“万厝埕王”。据悉,巷口附近原有一座“宫保提督”牌坊,系1679年所立,惜今已毁弃。

在风雨的洗礼之下,古厝一侧墙壁的雕刻图案已模糊难辨。透过门缝,大门内的大石埕院,原有的数百块方石已不见踪迹;石埕最东边的房屋,原是账房,后来卖掉盖成新式平屋;账房之外,还有一座被称为“东厅”的古厝,雕梁玉砌,古色古香;后落大厝原本有三五处宅院,下厅大门写着“履泰蹈和”,两边还有两间规格一样的下房……如今,古厝很多精美古建筑构件已经不见。绕道古厝后门,古井、石槽,还有雕镂着鸟兽模样的大型洗衣石盆散落一地,依稀可见当年的盛景。

万正色故宅

连获十七捷 贫家杀出个“万大刀”

万正色(1637-1691)家住泉州东门外尾村,因家贫弃文习武,代姑夫黄氏从军,因身材魁梧,惯使大刀,人称“黄大刀”。康熙十七年(1678),万正色任湖南岳州水师总兵,连胜十七仗,击败吴三桂收复岳州,这才恢复使用原姓万,赫赫有名的“黄大刀”终于恢复成“万大刀”。

万正色因此受康熙帝封赏,调任福建水师提督,其间灭外敌、逐郑锦、迫降朱天贵。后改任福建陆路提督,兵驻泉州万厝埕。

有关万正色从军的传说很多,最有名的就是“调旗找鞋,转败为胜”的故事。据传,在一次战斗中,担任撑旗官的万正色随清军后退,不慎腰间别的新鞋丢了一只。他的脚特别大,不好买鞋,丢鞋让他感到非常可惜。他为了找鞋调转大旗往敌阵冲去,清军见大旗又向前冲,以为来了援军,就勇气倍增地杀回去,转败为胜。

大善人将军 修桥建馆著文章

在民间传说中,万正色建功立业,总有些偶然成分。实际上,万正色战功赫赫,所凭的是真刀真枪、斗智斗勇。平定吴三桂时,吴三桂聚守岳州,清军攻打四年而不克。万正色到岳州上任后,每每亲率士兵夜袭叛军,毁其工事,连获十七捷。后又施“死间计”,诱使叛军阵营内将帅互相猜忌,最终爆发内讧,进而收复岳州。后调任福建水师提督,他所辖的福建水师在短短两年内,成为一支精锐善战的水师劲旅。

下了战场的“万大刀”是个大善人,关心民众疾苦和家乡建设。他当了提督后,在泉州城里兴建府第,驻扎期间还捐俸疏通八卦沟渠,主持重修洛阳桥,兴建晋江会馆。他还通晓文章,著有《平岳疏义》、《平海疏义》、《平海咨文》、《军中小札》,这几本书都被收入《四库全书》中。

忠义宫

忠义巷21号

郭家古厝 清洗修补细守护

粗看21号不过是一处普通民宅,内里却藏着一处保存完好的古厝。这座紧挨着忠义宫和三夫人宫的民居,是宅子主人、77岁的郭桂彬住了七十多年的家。

郭桂彬介绍,古厝三开间,算上门前100平方米左右的石埕,总占地约330平方米。埕边曾有一堵围墙,因住房需要拆除,保留古厝部分。

历经岁月,古厝的木作保存完好,大门上的图案清晰可辨,屋后的小花园满是鲜花绿植。比较不同的,可能就是郭桂彬找人在原屋顶上加了一层铁皮,“前两年加的,屋子漏雨,总得修修补补。”郭桂彬夫妻俩对古厝十分尽心,除了日常修补,几乎每个月都会搬来梯子,对大木门等做一次大清洗。

郭桂彬说,古厝是祖辈传下来的,他生于斯长于斯,也见证了忠义巷的变迁。在他的印象中,忠义巷以前直通东大路(温陵路),后因化工厂建厂将巷子截断,长长的老巷最终只剩百余米。

忠义宫

古时境庙 原系古城门关帝庙

忠义巷南端、巷道西侧,有一座朝东的忠义宫,地方不大,每逢农历六月廿四佛诞日却是十分热闹。

忠义宫也称忠义关夫子庙,旧址在郡城东门忠义巷口。据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崇拜关羽,官府要求泉州七城门都建关帝庙。郭桂彬介绍,旧忠义宫就是七城门关帝庙之一。据资料记载,忠义宫始建于明初,是古时泉州衮绣铺忠义境的境庙,忠义境西起第三巷口,东至二郎巷口的东街两边,南到万厝埕,包括第三巷、万厝埕、忠义巷全境。庙内祀关帝爷,配祀历代英烈。

“忠义宫原本有200多平方米,上世纪90年代被拆了,街坊信众自发捐款,在小巷公众场所重建宫庙,只不过面积小了很多。”郭桂彬说,两年前街坊自发组织成立了忠义宫管理小组,设有组长、会计、宣传等职务,组员均是附近的信众、街坊邻居。有了管理小组,忠义宫的大小事务运行得更加有条不紊。每年佛诞日,管理小组会组织邀请戏班子在巷口搭台,唱上三天戏,信众在巷内摆桌聚餐,每户来一人,总能摆上至少20桌。“巷口唱戏,巷子里摆桌吃饭看戏,热闹啊。”

忠义宫旁有一座朝北的东关三夫人庙,是上世纪90年代翻盖的,原宫庙更大。郭桂彬记得,庙门口曾有一株老榆树,即使干枯得只剩下空树干,躯干内还是能容下两三个小孩,“当时我们几个小孩常躲进去避雨”。

古巷拾遗

明代官宦府 唐衙口里寻唐家

万厝埕巷往北走到底,便是唐衙口巷。小巷据称因唐朝时地处县衙门口而得名,但泉州文史专家考证认为,唐衙应为唐姓官宦府第,“唐”则当为明代泉州卫指挥佥事唐海家族。

“‘唐衙’者,顾名思义当为唐姓官宦府第也。唐氏在泉州为小姓,登科入仕不多,其中簪笏朱紫,所居可称为‘衙’者更是寥若晨星。”《泉州古城踏勘》认为,此“唐”当为明代泉州卫指挥佥事唐海家族。唐海,安徽六合人,明初调泉州卫指挥佥事,因卜宅治产,世居泉州,居处后称“唐衙口”。

跨越数百年,如今“唐衙”遗迹早已无处可寻,唐衙口巷子里的寻常人家也换了好几拨。但这短短一两百米小巷,却因为唐海的府邸,最终留下这充满故事的小巷,让后人得以一窥当年之盛景。

宋代忠义井 井砖皆系修城砖

忠义巷南端埋有一口古井,人称忠义井,若保存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据资料记载,1978年,泉州橡胶厂在忠义巷南端建厂房时,于三米深处掘得一段古城垣,垣边西侧有一口古井,井腔用砖皆印有“嘉定三年修城砖”的字样,可知此井系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或以后凿建的,其后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契玉立因扩建仁风门垣,地面填高,遂将此井掩没。1978年古井虽被掘出,但因建厂需要,仍将井复盖。

忠义巷口西侧,还有一个五孔(眼)的古井,名“东门五孔井”。如今,这个五孔的古井踪迹难寻。《泉州古城踏勘》记载,东门五孔井在旧仁风门内忠义巷口西侧,五井腔,原在陈氏民宅内,东街改造显露出来,应群众要求保存保护,由崇福寺出资雇工清理疏浚,嗣后井口封闭。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