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经验”15年发展传承之路

2016年,晋江连续23年位居福建省县域经济总量第一位,第十六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十行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44.24亿元,同比增长7.8%。2017年,这座以“爱拼才会赢”著称的民营经济大市,迎来践行“晋江经验”第十五年。15年来,这座城市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丰富“晋江经验”,成功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之路。

 资  讯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创新"晋江经验"开展研究

即时 | 2014-03-16 10:45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创新“晋江经验” 开展课题研究

本报讯 (记者王蕾 通讯员陈文经 实习生陈思静)为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汇聚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的正能量,14日,晋江市组织四套班子领导,重走当年“晋江经验”探索形成的考察路线。

活动中,成员们走访了优兰发集团、晋江西滨镇思进村、恒安集团和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通过走访,成员们了解到晋江企业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创造生产力、改革经营管理模式带来新效益的生动案例,深刻体会到“晋江经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晋江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群众、社会各界的贡献和付出。‘晋江经验’的创造主体是广大晋江人民,晋江的未来仍需由晋江人民来开创。”走访过后,成员们对此深有体会。

据悉,晋江还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开展“群众路线与晋江经验”课题研究,增强群众观念,坚定群众立场,维护群众利益,创新群众方法,为创新“晋江经验”、打造晋江升级版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十八大一年来政企同心产业升级 晋江经验再创新

即时 | 2013-12-17 11:07

在14个重大领域推进改革 “晋江经验”将再创新

即时 | 2013-12-17 10:10

在14个重大领域推进改革 共梳理53条改革措施

“晋江经验”将再创新

东南网12月17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陈维曦 陈文经/文 郑翔/图)中共晋江市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共晋江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称《实施意见》)的决议,明确将在14个重大领域推进改革,创新“晋江经验”。

据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召开后,晋江充分领会、贯彻上级精神,认真梳理改革成果,提出下阶段改革思路和举措,形成《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围绕“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打造金融创新先导示范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新优势、完善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山海协作与陆海统筹、创新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生态城市、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政治文明和法治晋江建设以及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等14个重大领域,共梳理出53条改革措施。

《实施意见》重点鲜明,把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打造金融创新先导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生态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变革等作为重点突破方向,力争在若干领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排头兵”、“试验田”。《实施意见》也突出前瞻性,立足长远发展,提出了包括积极争取扩权强县、镇级小城市试点、自贸区政策等一些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措施任务,全力争创区域竞争新优势。

在贯彻落实《实施意见》上,晋江全市各级党组织将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内涵,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重点领域改革,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地推进改革创新、突破瓶颈障碍,加快建立与晋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和运作机制,为进一步激发跨越发展新活力、凝聚科学发展新动力、打造和谐发展新合力,为推进“五城同创”、打造晋江“升级版”提供观念保障、制度保障、活力保障和能力保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五城同创”中打造晋江升级版

2013年夏季晋江引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极大地推动了品牌城市的创建。

核心提示: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转型,全力推进“五城同创”,奋力打造产业更强、空间更优、百姓更富、生态更美、活力更足的晋江升级版。此次党代会,晋江市委工作报告明确了新一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描绘了晋江下一阶段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让我们一起解读报告亮点。

着力打造

产业更强的经济升级版

2014年,晋江将推动拼搏型经济向智慧型经济转变。坚持用改革激发活力,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特许经营领域;突出企业创新主体,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坚持用科技支撑发展,突出两化融合,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企业发明专利倍增计划,打造一批领军型企业;坚持用人才引领未来。

推动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加快编制三产发展规划,打造现代服务业体系;抢抓“营改增”试点机遇,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放大“海陆空”港效应,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加快推动专业市场建设高端化。

推动园区经济向大平台经济转变。全力拓展产业发展平台,完善工业园区管理机制和配套设施,提升项目承载、产业集聚功能;全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孵化体系。

同时,还将通过构建品牌服务体系,引导企业细分市场定位,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更加注重文化科技投入,实施跨国运作等,推动品牌大市向品牌强市转变。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动企业上市向产融结合转变。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晋江市工业设计园展厅,各种具有实用性的设计理念被运用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

着力打造

空间更优的城市升级版

晋江将切实完善规划布局,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区、厦漳泉都市区和泉州环湾建设,强化与全局性、战略性规划的有效衔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研究建立外来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持续创新“和谐拆迁”经验,落实“七个同步”,构建高效、持续、良性的城市经营运作模式。

在推进品质建设上,晋江探索就地城镇化道路,持续通过组团、片区改造盘活低效用地,按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坚持以交通引导城乡空间聚集和功能布局优化;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在实施精准管理上,推进城管综合改革,探索“大城管”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在高标准加快安置房建设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组织群众回迁,完善“四位一体”物业管理模式,提升安置小区自治管理、科学管理水平,确保安置群众幸福回巢。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每到傍晚,就有数以千计的市民到八仙山锻炼身体。

着力打造

百姓更富的民生升级版

晋江将探索长效多元的富民增收体系,积极拓宽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大学生和困难家庭“五个群体”增收渠道。

建立持续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突出抓好“基本民生”,完善全民基本医疗、养老保障体系,推进“五保”信息整合,拓展大病商业补充保险和特殊优惠对象,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更加注重“底线民生”,深化“春风计划•四帮四扶”;建设以村级敬老院、居家养老、老人活动中心为主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

晋江努力构筑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分配、均衡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积极稳妥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不断完善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提高维稳处突、救助服务水平。切实完善信访事件处理路线图和“大调解”工作机制。

生态更美的环境升级版

晋江将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持续推进环保“七大体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引进推广清洁能源生产、污水净化、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水环境恢复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强化生态修复技术保障。

建设社会生态文明,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数据库、生态工业云服务平台;建立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大力普及绿色生活方式,开展低碳生活全民行动。

构建生态长效机制,建立社会生态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基本农田、生态安全控制、自然文化遗产等区域保护力度;完善环保联动执法机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保障房项目崎山聚兴小区。

着力打造

活力更足的人文升级版

晋江将努力增强思想文化凝聚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风尚,大力弘扬晋江精神,不断升华推动晋江改革发展的“精气神”。

着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实施政府采购文化和资助文化服务,推动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镇级综合文化站全覆盖;推出一批晋江特色的精品文化项目。

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产业园区规划,打造业态繁荣、人才集聚的文化集中展示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走出创新“晋江经验”的特色改革之路

晋江市社会治理更加优化,试点推行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刚刚结束的晋江市第十二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为晋江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在“五城同创”中打造晋江升级版。这一声站在改革新起点上的呼号,掷地有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吹响了晋江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抢占先机,晋江将努力走出一条创新“晋江经验”的改革之路。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于处在转型“深水区”的晋江来说,改革更时不我待。一向是改革“先行者”的晋江,靠改革赢得领先优势,创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晋江经验”。看到成绩的同时,晋江的执政者也清醒地认识到,靠先行先试积累起来的比较优势,已经是横比趋同、纵比淡化。经济结构性的矛盾,产业创新转型的压力,思想观念的多元碰撞,条条框框的束缚,利益格局的固化,都让前进的脚步面临“躲不开绕不过”的藩篱。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各种风险挑战正在考验晋江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明日的前途命运,取决于晋江坚持深化改革的决心与意志。

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点上,晋江明确要用改革创新引领发展,以改革优势,走前列、解难题、破制约、创特色、出经验,积蓄长远发展的强大后劲。

新一轮改革的路线图,在坚持以“五城同创”打造晋江升级版的战略体系基础上,晋江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着力点放在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打造金融创新先导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生态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变革、文化体制创新等重点方向,努力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改革“排头兵”。

改革何处发力?晋江党代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晋江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一一铺陈,明确重点改革的14个领域,梳理出53条改革措施。其中,扩权强县、镇级小城市试点、争取自贸区政策等颇具前瞻性的措施,更让人眼前一亮。

新一轮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路线已经明晰,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已经吹响。2014年,晋江全市上下将合力攻坚、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地推进创新转型、突破瓶颈障碍,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发展动力,走出一条创新“晋江经验”的改革之路。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晋江市区的青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里,时常有志愿者前来陪伴老人。

2013关键词

★稳中提质

经过调结构、促转型,晋江的经济质量在保增长、稳大盘中调优向好,预计全年GDP、财政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 1.5%、13.5%,地方财政收入排名跃升至全国百强县第七位。产业的转型在经济寒冬中找到了突破引擎,传统鞋服行业逐渐摆脱库存压力,走上差异化发展路子,食品行业搭上高速增长“快车”;五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增长势头赶超传统产业;而金融、电商、物流及文创设计等服务业态也蓬勃发展,三产增加值增幅首次超过了两位数,食品园、时尚服饰织造园等五大专业园区拓展掀起建设高潮。

★创新

创新效应在政企互动中凸显放大,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公共创新服务体系逐步成型,“人才强市”战略深入推进。2013年,晋江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创新型企业7家,新增市场主体1.2万家,同比增长21.4%;成功引进6家国字号科研机构,与8所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吸引69家产学研机构以及大批研发专业人才入驻。

★新型城镇化

紧紧抓住人的城镇化、就地城镇化、宜居城镇化,在持续更新中提质提速,启动五大片区改造,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立体交通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加快改善,城乡一体加快推进。市区8大服务业集聚区日渐成型,医教文体设施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增公路里程35.98公里,美丽乡村华丽变身,“生态绿城”呼之欲出;一批安置房项目竣工交房,2万群众有序回迁、幸福回巢。

★民生优先

民生工程在强化统筹中固强补弱,民生保障更加优先,公共服务更加优质。预计全年民生投入43.6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6.34%。2013年,“春风计划•四帮四扶”帮助201户特困对象脱贫;市福利院、镇村养老院、居家服务站等渐次落地,慈善总会累计募集资金超19亿元;社区卫生所转型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医生;一批学校投入使用,学生们读书不仅免费而且更方便了。这一年,累计1 14万名“新晋江人”领到了居住证,可享受的市民化待遇增加到28项。

★创先争优

创新基层党建,实施村级党组织“领头雁”示范工程,探索非公企业“二带十”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推行机关党建“四特”模式。在全省率先系统建设党代表工作室,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开展“党员登记”试点工作,探索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完善,推行“3+1”实绩公示法、“四推一考”和“五步成像法”,引入干部实绩量化考评办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数据看发展

▶13.8%

1—10月,晋江工业总产值可比增长13.8%,其中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4.3%,增幅创今年来新高。

▶515家

1—10月,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51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53家,累计完成产值2007.47亿元。

▶38.0%

1—10月,三产投资节奏明显加快,累计完成投资额302.27亿元,增长38.0%。

▶71.0%

全市自营出口继续在逆境中保持高位增长。1—9月,全市自营出口46.76亿美元,增长71.0%,出口量和增幅均列泉州市各区县第一名。其中,鞋类出口10.25亿美元,增长72.1%;服装出口9.99亿美元,增长53.5%。

▶21.3%

1—10月,“金改”效应显现,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9.62亿元,同比增长21.3%,增幅较去年同期提升20.8个百分点。

创新"四特"模式 探索机关党建工作"晋江经验"

即时 | 2013-08-19 09:42

创新“四特”模式

探索“1263”机关党建工作机制“晋江经验”

东南网8月1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卢智健 陈文经)晋江市将推进“1263”机制作为全市机关党建工作的“重头戏”,并将2013年确定为落实“1263”机制典型培育年,创新工作举措,丰富机制内涵,全力拓展“1263”机关党建工作。

“1263”机制,即实现机关党建走前头“一个目标”;落实“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抓好“一岗双责”、促进履职、思想作风、党内监督、文明和谐、基层组织“六个重点”;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创”,不断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

2012年9月,省委召开“全省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建设推进会”,对“1263”机关党建工作机制进行了统一部署,要求在2013年7月1日前,各级机关党组织要全面推行“1263”机制。这项全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紧密联系当前全省乃至全国机关党建工作的形势,立足各县(市、区)实际,结合不同系统、不同行业的具体职能和工作特点,深入贯彻落实“1263”机制的总体要求、精神实质、内涵精髓,探索制定出一套切合可行、务实管用的工作模式,成为摆在全省各地、各级机关工委面前的重大课题和时代使命。

如何创新“1263”机制?今年初以来,晋江市直机关工委迅速行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1263”机制课题研究组,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摸排情况,反复酝酿论证,审慎制定方案。

在省直、泉州市直机关的精心指导下,晋江市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探索出“彰显时代特征、突出晋江特色、融入单位特点、展现品牌特质”的“四特”模式,强有力构建了落实“1263”机制“点上有典型、面上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提升了机关党建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在拓展“1263”机关党建工作机制的“四特”模式中,晋江市还结合自身特色,爱拼敢赢,努力开拓,力求作为。彰显时代特诊,拓展“1263”机制的创建内涵;突出晋江特色,发挥“1263”机制的实践优势;结合单位特点,增强“1263”机制的工作效力;展现品牌特质,提升“1263”机制的引领水平。

晋江市的“四特”模式充实体现了制度科学性和实践优越性,创新打造了推进“1263”机制的“自主品牌”、“晋江经验”,及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截至目前,晋江全市各级机关党组织已实现“1263”机制覆盖100%,呈现出党建与业务互促进、共发展的良好态势。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创新为魂服务为本 ——晋江市机关创新党建“1263”机制建设综述

构建“1263”机制“一系统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工作格局

典型·特色·引领

品牌晋江展风姿,活力党建耀八闽。在晋江,党建,一块金字招牌;而机关党建,更是活力四射。近年来,晋江市直党工委引领各级机关党组织找准党建和业务工作的契合点,勇打“创新牌”,争当“主力军”,全力把机关党建打造成服务发展的“桥头堡”,大胆摸索出一条用“特色项目”激发党建活力的新路子。

晋江市直机关设置11个系统党委,下辖党委3个,党总支部21个,党支部235个,共有党员5361名。

在探索、求进的党建路上,特别是在落实推进“1263”机关党建工作机制中,晋江各级机关党组织砥砺奋进,创新不已,探索出了“彰显时代特征、突出晋江特色、融入单位特点、展现品牌特质”的“四特”模式,强有力构建落实“1263”机制“点上有典型、面上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说,晋江的机关党建的成绩,集中体现在对“1263”机制内涵的创新落实,这极大提升了晋江机关党建工作水平。晋江的机关党组织,已成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提高能力、推动工作、促进和谐的坚强堡垒。

典型带动擦亮机关党建“金招牌”

2013年,是晋江市落实“1263”机制“典型培育年”。

晋江市直机关工委乘势而为,在打响机关党建“典型培育年”活动战役中,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立足做大、做强、做精党建品牌,统筹确定12个市级和24个系统级推进机制的典型示范单位,着力打造一批拿得出、叫得响、推得开的党建典型,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市机关落实“1263”机制的层次和水平。

晋江市直机关工委营造“创新创牌”的浓厚氛围,实施推进“1263”机制项目化,每个单位党组织都分别精心选树1个践行机制的特色党建项目,努力做到每个支部有创新,每个项目有创意。以此促进全市机关党建工作创新,构建了“一系统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的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机关党建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水平。

晋江市地税局党总支在财金系统党委的精心指导下,创新完善“十个一”工作载体:一条党建长廊、一层党建活动区、一个党建职能股室、一名股级专职党务干部、一部机关党建工作汇报片、一份推进“1236”机制方案、一本党建工作巡礼、一套落实机制上墙制度、一个品牌党建项目、一系列党建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成效,成为

全市推进“1263”机制的一个新样板。

晋江市法院党总支创新确立“以专岗服务推动特色党建”的工作思路,科学定岗设责,搭建了党员法官亮岗履职的大舞台,推动党建工作引领司法工作同频共振。

晋江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党支部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创新开展“服务无障碍”等活动,着力打造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直通车”。

晋江市中医院党支部以医院文化建设为载体,积极打造人文型、服务型、廉洁型的医院,激发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正是有这样一个个示范典型的引领带动,晋江努力打造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拿得出、叫得响、推得开的“驰名品牌”,辐射提升了晋江全市机关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特色融入拓展“1263”机制新内涵

敢于创新,方能永不止步。围绕“1263”机制,晋江机关党建特色载体陆续推出,党建工作内涵不断丰富。

2013年开春,正值全省大力推进“1263”机关党建工作机制之际,晋江市直党工委制定“彰显时代特征、突出晋江特色、融入机关特点”的总体思路,细化“五个一”工作责任,探索一套既符合晋江实际和机关特点,又务实管用的党建工作模式,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1263”机制全覆盖、出成效、创特色。

制定一份实施细则。晋江市直党工委适时出台推进“1263”机制《实施方案》,各系统党委、各级机关党组织认真制定实施细则,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召开一场专题会议。各系统党委、各级机关党组织分别召开一次学习部署“1263”机制专题会议,周密部署。

建立一套上墙制度。明确今年“七一”前,各单位党(总)支部全面完成“1263”机制上墙100%的工作目标。

培育一批示范典型。各系统党委要根据好中选优原则,遴选确定1~3个典型,由点到面、整体覆盖,有序推进本系统机关党组织“1263”机制的全面落实。

开展一次检查考评。市直机关工委、各系统党委在“七一”前开展经常性检查考评活动,跟踪督促下辖机关党组织“1263”机制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工作实绩列入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考评和领导班子、党员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全市机关党组织将充分运用典型案例与实践成果,进一步增强党建自信、品牌自信、模式自信,探索出一条“晋江式”机关党建之路,为实现晋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坚实的组织基础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历时近一年的大胆尝试,晋江市终于探索出了“彰显时代特征、突出晋江特色、融入单位特点、展现品牌特质”的机关党建“四特”模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引领发展突出操作性强的实践优势

“1263”机制与“四特”模式,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实践。为让这一模式更好地提振干部精、气、神,服务晋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大局,晋江市全面细化工作内容。

在制定“建设队伍”任务方面,要求各级机关党组织围绕党的十八大对机关党员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开展建设队伍“自找不足、对标找差、比学追赶、彰显作为”,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在落实“抓思想作风”方面,积极响应中央和上级机关工委号召,结合当前机关作风建设的重点和焦点,深入开展以“学雷锋、学厦航、学经典、学八项规定”为主要内容的“四学”活动,有力提升了机关服务发展的软环境。如市地税局党总支针对当前正在开展的“马上就办”活动,创新推出“容缺受理先行办”、“即办事项即时办”、“办税高峰延时办”、“预约服务优先办”、“维权投诉现场办”、“同城通办就近办”等“六办”服务,得到群众的欢迎,被评为全省地税系统“十佳办税服务厅”。

结合晋江城市建设步伐较快和民营经济较为活跃的特点,晋江市要求全市各级机关党组织围绕服务城市建设和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创新打造推进“1263”机制的“晋江经验”、“晋江模式”。

在“服务中心”任务中,创新推出“项目成建制”,以系统党委为单位,以机关各党支部为依托,成建包干城市建设工作安征迁任务。在项目建设攻坚阶段,前方打仗,后方支援,晋江机关工委还牵头开展了“二线服务一线”活动。

在“建设队伍”任务中,推出“一线工作法”,抽调4000多人次机关党员干部,奔赴重点建设项目一线,与拆迁困难户结成386个帮扶对子,为群众解决895个实际困难,在一线锻炼干部、培养干部、发现干部、使用干部,机关党员干部成为晋江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针对晋江在国外、境外和省外经商的侨胞、企业家较多的特点,积极开展“回归工程”,引导各级机关党组织立足机关职能,推动产能回归、税源回归、总部回归、项目回归,切实强化了机关党建“服务中心”的职能。

在“抓思想作风”中,深入开展“进基层,机关基层结对子”和“进企业,实现机关企业零距离”的“两进”活动,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转作风、办实事,突显机关党建服务基层的作用。目前,市直机关和390个村(社区)实现党组织结对共建全覆盖。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采访札记

晋江市委围绕“1263”机制,大胆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四特”模式,创造了机关党建的“晋江经验”,是我省党建领域一个突出的创新亮点。

当前,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党建,尤其是机关党建,如何创新?对于各级机关党组织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创新,必须有新的载体与抓手。再强大的理论,唯有与现实相结合,才能形成时代生命力。晋江的“四特”模式,立足了晋江民营经济发达、机关党建活跃等一系列现实基础。正是这些厚实的依托,形成了载体与抓手,让“四特”模式扎根晋江经济与社会发展现实,因而具备了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构成了极高的现实契合度。

党建,贵在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任何理论与模式的总结与创新,如不贴近现实、贴近基层、贴近经济与社会发展一线,其生命力必大打折扣。“四特”模式下,爱拼敢赢的晋江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有了方向与指引,更加贴近基层、贴近企业、贴近群众,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同时,促进了社会和谐,服务了晋江县域经济发展,为晋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强大动力。

学新竹追昆山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抓好经济

即时 | 2013-04-12 15:17

东南网-晋江经济报4月12日讯(记者 吴道淼)昨日,晋江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传达了省委调研组莅晋调研情况及全省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精神。会议要求,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来晋调研情况及座谈会精神,“学新竹、追昆山”,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当前,要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全力抓好经济转型、深入推进“二次创业”。

调研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了晋江近年来的发展成就,高度评价了晋江不断提升的城市面貌和广大干部的工作激情。

当前,经济形势正在向好。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要求,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好、利用好政策,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智造名城”为抓手,引导产业向高端化、时尚化、信息化发展,特别要加大力度搭建更多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要整合提升优势产业,引导企业走差异化道路,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还要做大新兴产业规模,推动三产跃升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

会议还通报了晋江企业总裁“创新发展”研修班赴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学习考察情况。陈荣法指出,学习考察中,看到了差距,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忧患意识,培养了战略眼光,也找到了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此次“创新发展”之旅给大家带来了诸多启示,如观念创新要有全球化视野;在专注中创新、在专注中培育“匠”的精神;注重打造品牌DNA;管理创新要突出标准化、信息化;靠创意设计提升产品价值,改革创新必须依靠政企互动等。希望在新的时期,晋江的干部和企业家在坚持“爱拼才会赢”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才会赢”、“创新才会赢”,以推动企业创新转型来推动晋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来实现共同的“晋江梦”。

晋江市领导刘文儒、陈健倩、周伯恭、曾清金、王景星等参加了会议。

□相关新闻

晋江市委中心组

学习泉州“金改”方案

东南网-晋江经济报4月12日讯(记者 吴道淼)晋江市委中心组学习《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专题会昨日上午召开。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金龙教授受邀解读泉州“金改”方案。

陈教授立足泉州、晋江实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金改的目标、路径和措施。他认为,泉州“金改”的主要目标是服务好小微企业。“引进更多的银行不应该是“金改”的主要措施,也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途径”,泉州“金改”不应该放在银行体系上面,应该重点放在非银行金融机构上面。另外,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需要进行渠道创新,需要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惠。

去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通过《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泉州也成为继温州、珠三角之后的第三个金融改革试验区。之后,晋江获省政府批准,率先成为泉州金融改革创新先导示范区。目前,晋江已编制完成了晋江市金融平台建设规划,出台了《建设海峡西岸金融改革创新先导示范区工作方案》和相关实施意见。

晋江20年:“晋江经验”源自四种财富 具有前瞻性

即时 | 2012-12-17 11:48

《中国县域发展:晋江经验》首发座谈会12月7日举办(郑翔 摄)

逐水而居的晋江人,凭着对幸福生活的本能向往,在这片创业热土上探索出一条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造就了晋江的快速发展。

2002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深入研究并高度评价“晋江经验”。一时间,“晋江经验”在全省遍地开花,甚至闻名全国。从此,晋江开始了更高起点上的又好又快发展。发展至今,晋江不断与时俱进,以创业创新为主线,于“十二五”开局之年递交全线飘红的成绩单,于“二次创业”中先人一步,一次次书写县域经济发展的传奇,也不断为“晋江经验”增添新内容。这其中的奥妙何在?

改革开放焕新颜,撤县设市谱新篇。“今日晋江的成就,主要源于四方面的宝贵财富。”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揭示了“晋江经验”的深刻内涵。

爱拼会赢,敢为人先,解放思想让晋江在发展中一次次冲破藩篱,大步前行。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的晋江地域文化,造就了晋江人“会识天象、会看风水,敢走夜路、敢闯激流”的本领。凭借此,晋江人在改革开放后敢于突破陈规,不断完善发展思路,不断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发展质量。1984年,曾经穷得叮当响的陈埭镇成为我省首个亿元镇。从1993年—2011年,晋江连续19年领跑福建省县域经济。在“二次创业”的号召下,晋江民企掀起了转变提升的浪潮,向着品牌化、精细管理、高产品附加值等迈进。

特色引领,集群带动,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晋江发展的不竭动力。20世纪80年代,晋江大办乡镇企业,形成“满天星星”的阵势。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晋江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块状发展特点明显,形成了以镇为集中区域的多个产业集群,打造“一镇一品”:深沪、英林两镇有“中国内衣名镇”、“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之誉,陈埭、磁灶先后被授予“中国鞋都”、“中国陶瓷重镇”,再到专业化、特色化工业园区,走出一条以发展产业集群来实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路子。产业集群成为晋江经济最鲜明的特色,民营经济成为晋江发展最突出的优势。

党政有为,政企互动,为晋江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活力。改革开放之初,晋江党委、政府对民企实行保护,创造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独特经验。渐渐地,放手引导、关键时候“扶一把”,晋江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引导,通过因势利导、优质服务和有效管理,履行好领导经济工作的责任,同时坚持一届为一届打基础,一年为一年添后劲,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政府引导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自发相结合,成为晋江企业创业创新的双引擎。企业通过实践也为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改善服务、打造创新型政府提供了依据和动力。

民生优先,包容共享,真正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晋江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第一位,只要有利于人民创业致富的事情,就大胆支持和鼓励。当年,为了摆脱贫穷而兴起的“估衣摊”、承接“三来一补”业务的乡镇企业等,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保护。现在,吸引众多务工人员的晋江,又在社会管理创新上“花心思”;城建提速,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实行“居住证”制度,实现教育、住房等多项政策的同城共享。

长路漫漫,任我行疆。在“晋江经验”的推动下,晋江正在续写新一轮的精彩。

□本报记者 王蕾 通讯员 林青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专家点评

“晋江经验”

具有前瞻性

点评人:陆学艺,著名社会学家和农村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晋江模式”、“晋江经验”新的发展和飞跃,将晋江带上了县域现代化道路。通过以产业集群、品牌经济为标志的工业化,以城乡互动、功能优化为动力的城市化,以关注民生、共享和谐为目的的社会事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晋江模式其内涵即在工业化、城市化、社会事业现代化三个领域实现了县域现代化的成功探索。晋江的很多做法和经验有着重要的前瞻性,可以为其他县市提供许多鲜活的经验。

集智成书论"晋江经验" 组建智库献发展良策

即时 | 2012-12-11 15:54

座谈会上,课题组专家畅谈对“晋江经验”的调研成果。

本报讯 (记者黄祖祥 通讯员林青 陈文经 文/图)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总结“晋江经验”,推动晋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中国县域发展:晋江经验》首发座谈会日前在晋江举行。专家学者围绕“创新驱动县域科学发展”,对晋江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晋江经验”的探索和实践。

改革开放特别是建市20年以来,晋江紧紧盯住现代化建设目标,立足不同阶段的实际,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勇于探索新情况,努力解决新问题,推动晋江从农业穷县到工业大市、从农村集镇到中等城市、从温饱不足到宽裕小康的历史性转变,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生动演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特征。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晋江大地上催生出乡村工业化道路的“晋江模式”、县域经济发展的“晋江经验”,并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完善。早在上世纪8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就提出“晋江模式”,并指出其本质内涵“在于广大晋江侨属中蕴藏深厚的拓外传统和强烈要求改变贫穷现状的致富愿望”。

以陆学艺教授为主的中国社科院专家更是长期跟踪、密切关注“晋江模式”的发展,并对“晋江模式”进行归纳,使其与苏南、温州、珠江等发展范例并称为农村发展的“四大模式”。

2002年6月,当时担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晋江调研时,把“晋江模式”总结概括为“晋江经验”,揭示值得学习借鉴的“五个始终坚持”,并提出创新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为晋江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1年4月,福建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在晋江召开,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学习借鉴“晋江经验”,并对晋江提出建设“转型升级先行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的新要求、新任务。

专家集智

总结提升晋江发展经验

今年是晋江撤县设市20周年。今春以来,《中国县域发展:晋江经验》课题组专家们,历经10个月的调研,对晋江改革开放近30多年来,特别是撤县建市20年来的县域现代化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研,以深广的理论视野,对晋江经济、社会、文化、城建、党建、小康社会建设、慈善和晋江精神等领域发展经验进行总结提升。

《中国县域发展:晋江经验》一书就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晋江县域现代化实践探索的深刻总结,必将为晋江在新起点上的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引和发展动力。

长期跟踪关注晋江发展的专家陆学艺表示,晋江是探索县域现代化道路的先行者,在此进程中总是率先遇到别人没有遇到的问题,并率先解决、率先应对。因此,“晋江经验”具有先导性,是我国县域农村探索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全面推进区域现代化的典型范例。

陆学艺说,虽然“晋江经验”具有特定的基础和条件,对于广大正在谋求发展、处于差异化发展条件下的县域是不可简单复制的,但晋江在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家群体和人才队伍、积极建设锐意改革创新的服务性政府、积极培养充满干事创业激情的干部队伍、积极构建服务企业引导创新发展的“政企互动”机制等方面所创造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组建智库

为晋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晋江经验”是晋江人民创新实践的结果,也是各级领导、专家学者系统总结的集体智慧结晶。

为推动晋江在新的更高平台上实现新发展新跨越,晋江决定在习近平同志提出研究借鉴“晋江经验”的10周年,也是晋江撤县设市20周年之际,成立发展战略研究院,充分发挥其在晋江发展中的理论指导、政策咨询和智力支撑的作用。

今后,晋江将把研究院建设成为思想交流互动的载体。广泛邀请长期关注支持晋江发展的学家专家学者、政界研究型官员、资深新闻工作者、企业界人士和海内外乡贤等社会各界人士到晋江交流互动,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新空间。

晋江将把研究院建设成为研究“晋江经验”的平台。组织专门的研究人员,定期开展对晋江发展的跟踪研究,总结发展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寻求破解之道,实现“晋江经验”研究常态化,让“晋江经验”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晋江将把研究院建设成为服务晋江发展的“智库”。依托研究院,聘请一批专家学者,组建高端智库,成立发展顾问团,重点围绕破解制约难题,提出战略举措。每年设定一批课题,通过招标或委托方式,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同时,将通过“晋江论坛”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顾问团成员参与点评晋江、把脉晋江,让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数十专家执笔 《中国县域发展:晋江经验》首发

即时 | 2012-12-08 11:04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数十专家集智执笔 《中国县域发展:晋江经验》首发

晋江正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科学发展之路。图为晋江创意创业创新园。

早报讯(记者许小程 黄祖祥 通讯员陈文经 文/图)昨日,《中国县域发展:晋江经验》一书,在晋江举行首发仪式。这本著作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数十名专家,全面总结了晋江市在改革开放至今,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成就。

据悉,《中国县域发展:晋江经验》一书由《创业乐园、创新晋江》主报告和11个专题报告组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数十名专家,历经10个多月,通过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晋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调研,对晋江的经济、文化、城建、慈善等领域发展状况进行总结提升,最终集结成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昨天的首发仪式上,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回顾了过去20年来晋江市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晋江经验”形成过程。

从改革开放到1992年晋江撤县设市,晋江市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转变,这个时期“晋江模式”逐渐形成。晋江市立足侨乡“闲房、闲资、闲散劳动力”和信息开放等条件和优势,探索出一条联户集资、兴办乡镇企业,以及依托市场发展生产力的乡村工业化道路,成为中国乡村经济工业化道路的四大模式之一。

经过十年发展,2002年晋江市实现了工业城市向经济大市转变,创造“晋江经验”。晋江探索出“三为主一共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培育传统优势产业,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民生改善,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小康。

从2002年至今,晋江市实现了粗放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变,创新“晋江经验”。晋江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产业提升、城建提速、民生提效,实施产业集群、品牌打造、改制上市、园区建设、生态修复、社会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发展策略,正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科学发展之路。

“晋江经验” 引领泉州民企“二次创业”热潮

即时 | 2012-11-19 09:43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11月19日讯(记者 刘益清)“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些重要论述,使我们民营企业跨越发展有了更大的信心,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期盼。”15日,恒安集团首席执行官许连捷谈到刚刚胜利闭幕的十八大,掩饰不住兴奋之情。

恒安集团创办于1985年。从一家乡村小厂成长为国际化上市公司,从产值不足50万元发展为泉州首家百亿民企集团,从家庭生活用纸的门外汉到勇于和国际同行竞争的行业“大象”,恒安是晋江民营经济最鲜活的样板和标杆,也见证了晋江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

2002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来到晋江,调研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把民营特色、爱拼善赢、永续创新、不断提升等民企发展特点归纳总结为“晋江经验”。从此,“晋江经验”成为促进晋江、泉州乃至福建全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力量。

如今,在晋江这个全省县域经济排头兵、全国县域竞争力前10名的县级市,几乎99%的民营企业主是当地农民,他们凭借强烈的创业愿望,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2011年,晋江市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财政收入达136亿元。这些成绩,有九成来自活力四射的民营经济作出的贡献。

爱拼善赢的性格特质,促使泉州民企在国内外市场攻城略地,摘下10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造就一个个行业第一。恒安、安踏、特步、九牧王、富贵鸟等名企,正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恒安的发展之路,是泉州民营企业爱拼善赢的典范,同时也是“晋江经验”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泉州3万多家民企,则是泉州弘扬“晋江经验”,推进民企“二次创业”,助推产业跃升最可靠的生力军。

今年1月30日,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大会,动员企业家继续专注实业、永远创新、爱拼敢赢,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拿出过去30年积攒的财富,更多地投向符合科技进步潮流,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产业。

“二次创业”号角声中,泉州民企活力迸射,推动了泉州经济转型升级。“力争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产值达1.4万亿元以上,年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15家以上,超千亿元产业集群达5个以上。”泉州市市长黄少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大力弘扬“晋江经验”,深入挖掘其深刻内涵,泉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大手笔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全市58个部门进行全面清理、精简、提速,窗口即办率从38.9%提高至54.1%;建立民营企业直通直达服务制度,民企可以通过直通直达服务窗口,直接反映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十分振奋人心。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内市场更大,居民消费力更强,我们作为民用产品的供应商,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泉州市工商联主席许连捷说,乘着十八大胜利召开的东风,泉州民营企业跨越发展的思路会更加清晰,步子会迈得更坚定。

安踏从“草根”到“老大” “晋江经验”中的典型

即时 | 2012-11-09 16:27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11月9日讯(记者 何金 通讯员 林青 袁伟)

位于晋江市池店镇的安踏总部生产基地,今年初以来保持100%的满负荷开工率。

近年来,发端于草根的安踏,成功地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企业逆势快速成长,在业界形成颇具影响力的“安踏现象”。2011年,安踏销售收入达89.04亿元,净利润17.3亿元,成功赶超李宁,成为国内体育用品老大;连续11年在中国运动鞋类商品市场综合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

且看安踏一路走来的脚印——

1999年,聘请孔令辉出任形象代言人,并在央视投放大量广告,率先创牌,成为晋江体育用品行业创牌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之后,安踏知名度快速提升,销售额也爆发性增长,次年,从2000多万元突破2亿元。

2000年初,在北京、上海、美国建立设计中心,并与美、欧、日等地设计团队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做到“品牌在晋江,资源在全球”。

2005年,投入3000多万元创建中国第一家运动科学实验室,成为第一家拥有独立的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实验室的国内运动品牌公司。目前,运动科学实验室已研发了41项国家级专利技术。

2009年,安踏的企业技术中心成为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中第一家获得国家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012年9月,中国服装协会发布“2011年服装行业百强企业”名单。安踏作为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品牌强势入选榜单,并在销售额、利润率、利润额三个榜单中分列第8、第11和第2名,三项排名均为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品牌之最。

……

更难能可贵的是,安踏力克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融资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激烈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安然渡过了这场百年未遇的全球金融危机。

安踏的奋斗历程,是“晋江经验”的生动体现。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认为,“晋江经验”,就是不断超越、永不止步的精神,晋江的民营企业家敢拼会赢,用实践不断创造、丰富着“晋江经验”。展望未来,丁世忠说:“目前,世界品牌百强中很少有中国企业的身影。随着我们民族文化和产业的腾飞,安踏有志代表中国企业进入世界最强品牌的阵营。这需要我们持续的创新,更需要在创新中的坚定与坚持。”

泉州召开工作会议 学晋江经验促进服务均等化

即时 | 2012-09-30 12:15

本报讯 (记者叶舒雯)9月28日,泉州市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现场会在晋江召开。

市委副书记、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淑芳,副市长陈灿辉,市计生协会会长尤垂镇一行现场察看了晋江竹树下社区网格化管理、露友体育用品公司关爱外来员工、平山小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窗口建设等情况,并召开会议听取晋江市、鲤城区、泉州市教育局、泉港山腰街道典型经验及泉州市近年来工作情况汇报。

朱淑芳指出,近年来,晋江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和均等化服务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在创新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工作方法、民生服务等创造了宝贵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朱淑芳要求,要深化认识,增强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好地调动和保护好流动人口在泉州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明确要求,努力提升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工作水平。突出理念更新,以开放、包容、平等、尊重的理念善待流动人口;突出政策引导,认真梳理完善已有政策措施,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因地制宜制定优惠政策,有效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社保、卫生、计生、维权等问题;突出信息共享,及时采集更新,提高工作效率;突出服务优先,履行好各自职责,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突出社区综合服务,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共同营造“无歧视、无差别”的良好生活环境,让流动人口早日融入当地生活。

转变职能服务民营经济 泉州市政协调研晋江经验

即时 | 2012-08-17 15:37

本报讯 (记者 叶舒雯 实习生 许丽生)根据市政协部署安排,14日,市政协副主席许连捷、骆沙鸣、李冀平带队赴晋江,调研该市转变政府职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

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数家民企生产现场,走访了晋江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国税局、工商局等单位,了解改造创新审批流程,全力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情况。

今年晋江围绕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着力加强扶持政策的制定、宣传、落实,全力破解企业面临的用地、融资、用工等发展难题,积极推动企业加强创新转型提升,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调研组充分肯定晋江政府部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所取得的成效,建议加快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继续探索走前列,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参考借鉴;加快推进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破解“熟人经济”,促进行政效率提速,打造服务型政府,营造富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全力促进晋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泉州市委党校来晋开工作例会 有效宣传晋江经验

即时 | 2012-07-28 11:49

东南网-晋江经济报7月28日讯(记者 实习生 倪桂敏 记者 吴道淼)昨日,泉州市委党校工作例会在晋江市召开。来自泉州各县(市、区)委党校的常务副校长在会上交流了近期主要工作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晋江市委副书记、党校校长曾清金出席了会议。

据介绍,长期以来,晋江市委党校以“百强县,一流校”为目标,立足“六中心、三基点、一窗口”的功能定位,秉承“实事求是”的校训,深化实施“育名师,建名校”的强校战略,联合晋江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成功打造出“晋江大讲堂”和“晋江干部学堂”两大品牌。近年来,党校不断创新办学模式,主动承接全国各地委托培训近百个班次,培训学员3600多人次。同时,通过开展宣讲活动等,有效宣传了“晋江经验”。

晋江市委党校所取得的办学经验和工作成效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福建推广"晋江经验"

即时 | 2012-06-05 08:41

361度制鞋生产车间一角(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福建推广“晋江经验”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新华社记者 项开来 涂洪长

2011年5月,福建省在总结晋江市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个意见对促进福建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效果,为全省“十二五”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

“晋江经验”:重品牌、重民营、重实业

晋江是地处闽南的县级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超过了26%。2011年,成为福建省首个生产总值千亿元县,财政总收入达136亿元。今年,晋江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晋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当地重视品牌建设、专注实业发展、政府与企业保持良性互动等。

截至目前,晋江市有100余个“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出口名牌”等品牌。晋江市经贸局副局长林永红说,得益于品牌优势,晋江一些企业从代工模式转为品牌经营,走在行业的前列。到2011年底,晋江拥有37家上市公司,居全国县域之首。

同时,晋江企业家大多专注实业发展,县里多项工业制成品产量居世界首位,是全国运动鞋、雨伞、拉链的最大产地,男装、食品、建材等行业也居全国重要位置。

恒安集团是福建首家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民企。集团首席执行官许连捷说,这些年挣快钱诱惑很大,但晋江的企业家大多心无旁骛,形成了良好的实业氛围。劲霸男装创始人洪肇明30年专心做夹克衫。他的名言是“一辈子的事情就是做好一件夹克”。

此外,地方政府始终坚持发展民营经济。改革开放初期,晋江市政府对刚刚破土而出的民营经济实行保护战略;80年代中后期,面对“假药案”的冲击,政府大力倡导“质量立市”;90年代末,面对买方市场,又适时推出“品牌战略”;新世纪以来,面对家族企业转型升级,推出改制上市战略、精益管理战略;近年来,又提出“产业提升、城建提速”的思路,着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把“晋江经验”推向全省

2011年4月,福建省委提出,实现“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难点在县域、重点在县域,要运用“晋江经验”进一步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省里要求,学习推广晋江经验,培育有作为的企业家群体,打造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创造有利于企业和项目的发展条件。

同年5月,福建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涉及继续简政放权、保障用地需求、加强财政激励、加大金融支持、实施扩权强镇等方面。提出到2015年,力争所有县(市)经济总量均超过50亿元,所有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4亿元。

素有“民办特区”之称的泉州市,经济总量已10多年领跑福建。即使如此,省政府还是下发了为泉州市量身定制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十项措施,从项目审批、税收、用地、融资等方面予以倾斜。

县域经济风生水起

2011年,福建有8个县(市)入选全国百强县,数量居全国第五位。

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表示,晋江市将构建政策平台、城市平台、产业集聚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人才集聚平台、服务业平台等6大平台,实现政企更好互动,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南安是继晋江之后的福建县域经济强县,当地出台了《关于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若干意见》,围绕民企创新发展、人才引进、市场拓展等出台了奖励措施。

水暖洁具是南安的传统产业。南安水暖产业的一批龙头企业,往产业链上游延伸,与日本TOTO、美国科勒、德国高仪等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提升产品竞争力,使南安水暖行业保持年均32%的增长,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

因服装而闻名的石狮市,积极引导传统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实施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今年前4月,石狮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79.3亿元,同比增长28.9%。

石狮盖奇(中国)织染服饰董事长王衍筑介绍,他们发明的“冷转移印花”技术可以“以印代染”,可一次性以批印的方式把色彩、图案转移到白坯布上,改变了传统印染业要把布料反复在酸、碱液中漂洗的作业方法,解决了纤维强度受损、能耗水耗大的问题。

以产业提升城建提速促跨越 尤猛军谈"晋江经验"

即时 | 2011-12-16 10:47

谈到“晋江经验”,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尤猛军表示:“‘晋江经验’第一次写入省党代会工作报告,对晋江来说,是鼓舞、是鞭策,更是压力和责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的召开,激发了晋江广大干部群众的激情和斗志,全市上下形成了大干快上、竞相发展的工作氛围。这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构筑了强劲的后劲。

今后,晋江将按照省、泉州市对晋江的要求,立足创新,在全市上下开展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活动;立足发展,展示新的发展成果和发展成效;立足实际,继续推动“产业提升、城建提速”这一重大基本战略;立足服务,用党建科学推动和谐发展;牢记晋江责任,千方百计为全省、全市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明年是晋江撤县建市20周年。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展望明年的工作,尤猛军心中已有了晋江发展的思路。他表示,晋江要持续走前列就要以发展为根本、以目标聚民心、以项目出实绩,用发展说话、用数字说话、用事实说话,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晋江上下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全党抓经济、全体抓项目、全民促发展”的良好局面。“晋江的发展方向很明确,就是建设经济强市、打造幸福晋江;发展定位是现代产业基地、滨海园林城市;发展的基本策略是产业提升、城建提速。”尤猛军说。

在产业提升上,晋江将抓好“三个扶持、三个引导、三个载体”,即扶持上市、扶持品牌、扶持技改;引导建设品牌工业园、引导企业精益管理、引导企业抢占产业链高端环节;创新创意创业园载体、构建立体综合的市场体系、工业园区载体。两年来,晋江通过机制调整,新征工业用地3.3万亩,拓展了企业的发展平台,也为今后新项目的进驻腾出空间。这一系列工作一旦实施,晋江的发展方式转变就有了项目、就有了落脚点。

在城建提速上,晋江将以同城化为契机,主动融入泉州环湾发展,以“九大组团、两大体系”为重点,用“组团式推进、集团式作战”的方式,迅速推进大规模城市建设、大范围城市更新、大力度城市环境整治,推动城市功能升级。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体现为民建市、体现把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体现把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这样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这必将吸引、留住更多人才共同参与建设美丽晋江。

在文化事业发展上,晋江将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把文化的资源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重点从树立文化的自觉自信、做好文化发展规划、马上着手实施一批文化精品工程、推动文化产业的升级、加快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强化文化人才支撑、加大对外文化交流等七方面着手,推动晋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晋江还将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深化公共交通、道路安全、建筑施工等专项整治,确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优质教育和卫生资源发展,使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本报记者 黄祖祥 王蕾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