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州宗祠:历经岁月洗礼的建筑瑰宝
2015-02-12 09:51:54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祠堂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施氏大宗祠庄重雍容,历史悠久。

衙口施氏大宗祠:施琅撰写碑文记述家族历史

衙口施氏大宗祠位于晋江龙湖镇衙口村。施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末崇祯十三年(1640年),后毁于清初的迁界,如今的宗祠是施琅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重建的。《浔海施氏族谱》中还记录了衙口施氏大宗祠建造时的布局与详细尺寸。宗祠坐北朝南,五开间三进,中轴线上由照壁、大门、厅堂和后寝组成,左侧有单护厝。三川脊屋顶,燕尾状檐角上鸱吻高耸。镜面墙以白石为裙墙,青石透镂圆窗;两旁笼扇和窗堵以黑红为底色,镂金错彩;大门彩绘着相貌威武的门神,门顶悬挂蓝底金字匾额,上书“施氏大宗”四字,庄重雍容。

大门之后为天井,天井两侧有东西廊围合。大厅名叫“树德堂”,面阔五间,两梢间辟为夹室。明间中柱梁架采用“三通五瓜五架坐梁式栋架”,即《浔海施氏族谱》中所说的“五架上铜”。神龛中供施氏始祖鲁惠公、钱江施氏一世祖施典、浔海施氏一世祖施炳、靖海侯施琅4位祖先神像。后寝是奉祀施琅的专祠。

大门、大厅、后寝的屋顶皆采用三川脊,大厅的正脊最高。屋顶之间还留意处理前后间距,《浔海施氏族谱》中说后落“天井见天一丈五尺四寸”,护厝“天井见白四尺”。“见天”、“见白”是闽南民居与祠堂之中的前、后落的视线控制方法,以前只有闽南工匠口耳相传,在族谱上出现这样的文字记载,颇有历史价值。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新建的施氏大宗祠奉祖入庙,施琅亲自撰写《建祠告成碑文》,记述家族及宗祠的历史沿革,这座碑刻至今嵌立在祠堂东墙。而正厅的西侧,则嵌有数方黑页岩碑刻,其中有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施世纶撰写的《祀典租额碑记》。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