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百姓呼声 > 正文

网友关注:南安智力残缺母子捡破烂养活7口人

2015-03-28 08:53:21 张凯航 谢向明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谢玉妹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母子智力残缺沿街捡破烂养活7口人 窘境引发网友关注 

母子沿街捡破烂 养活一家7口

一条微博,引发网友关注;一家窘境,让人很是心疼

三轮车骑到半路,掉了链子,雨中,母亲趴下修理

东南网3月2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张凯航 谢向明 文/图)细雨中,南安经济开发区茂盛路街头,一个身材消瘦的少年,骑着三轮自行车,载着母亲,沿街翻搜垃圾桶,找寻废品和食物。

本月25日下午,这震撼一幕,被路边快餐店主偶然瞥见,并将之发上微博,随即引来大量网友关注,大家都想不到,在我们身边的某个角落,竟然还会有这么一个家庭,仍以此维生。

前日上午,海都记者来到南安市经济开发区茂盛路,在该网友经营的快餐店中,偶遇前来避雨的母子俩。海都记者随他们回家,看见的一幕幕让人很是心疼。原来,母子俩都是智力缺陷人士,除母子外,家里还有5口人,母子用捡来的废品和剩菜剩饭,维持着这个家庭最基本的生活。

走访:

孩子载母亲 沿街捡废品

“这对母子每天都要从我店里经过,母亲智力缺陷,儿子就每天踩着三轮车载着母亲到处捡东西,看着很是心疼”。本月25日下午,网友“陪我去看海972”将所见一幕,配图发上微博。几个小时内,就有300多名网友转发,甚至不少网友还表示愿意捐助。

海都记者联系到该网友,她是在茂盛路上经营快餐店的杨女士。杨女士说,附近的好心厝边偶尔拿来食物送给他们,两人还会用闽南语说“谢谢”,但是想要再聊,两人半晌都答不出个所以然。

杨女士说,25日下午,小男孩探头到1米左右高的垃圾桶捡东西,不料一头栽进去,扑腾了一下,自己又爬了出来。就是这一幕,让杨女士几乎落泪。

下着细雨的茂盛路街头,一对母子坐在杨女士快餐店的椅子上。这是前日上午,海都记者所遇见的场景。母亲头发凌乱,身穿羽绒服,脚上是棉袜搭配拖鞋,小男孩满脸污渍,不合身的外套里,只有单薄的T恤。

杨女士说,一早开了店门,就见母子俩躲在店门口,便招呼两人进店避雨。店内的员工拿来香蕉,而附近店家,也攒了些废弃纸皮拿来相送。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呢?”海都记者试着问,“我叫小梅,家在那里”,女子伸手指着门外,至于地名,说不上来。

“四海”打开塑料袋,看捡来的苹果

生活:

一家7口人 捡来的香蕉面包当午饭

11时许,雨好不容易停歇,母子踏上三轮自行车,就要回家去。

远看还算崭新的三轮车,近看却有些不堪。坐垫已经不见,露出弹簧和铁架,三个轮毂都歪了,车子摇摇晃晃,几乎无法直行,后座上废品堆得老高无法坐人,小梅上了三轮车,小男孩则在一旁推车走。

车子走出不到50米,小梅就跳下车来。原来,车链子松了,因为没钱更换,掉链子成了“家常便饭”。缓缓下起的细雨中,母子俩边走边修。半小时左右,断断续续修了10次车,才走完1.5公里的回家路。

一栋土坯房古厝,一个瘦削身材,头发斑白的男子站在路口,看到小梅母子回家急忙上前,旁边两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也跟着上前。小梅拿出食物,又从土坯房抱出2个小孩子。7个人围在三轮车旁吃了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午饭啦”,吃了几口面包,男子说,他叫黄卿卡,今年70岁,小梅是他的“妻子”,这5个都是他的儿女,最大的14岁,最小的才满周岁。

孩子在吃面包

“家”:

最好的衣服 给两个上学的娃

与小梅同行捡废品的,是他与小梅所生长子,名叫“四海”,13岁。七年来,母子俩几乎每天一早就骑着三轮车出门找废品和吃的。而黄卿卡则主要在家带孩子,偶尔抽出时间种点薄田。

老大和老三,在一家人中显得有些不同。老款式的衣服看着十分整洁,雨鞋也像新的,“他们两个在上小学,家里最好的衣服,全都给他们了”,黄卿卡说。而在居住上,土坯房以大门为界,左边的房间,黄卿卡“夫妇”带着四海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住,右边的,则单独腾给两个小学生住。

幽暗的房间通风极差,零落满地的杂物,散发着难以名状的臭味,房梁上堆着的厚厚几层爬满灰尘和蜘蛛网的旧衣服,以及角落里的粪桶,这些对突然闯入者来说,几乎欲作呕。“老鼠是已经习惯了,不怕了”,两个孩子轻描淡写地说着。

小梅是哪里人,多大年纪,真实名字叫啥,黄卿卡也说不来。他跟小梅的“缘分”,始于大约20年前,在厦门汽车站。

“我正在等车,路上买的香蕉和龙眼,就放在身边”,黄卿卡说,等着等着,一转眼却发现,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子正在偷吃水果,他正要呵斥,那个女子却一脸惊恐,他心一软,“我问她要不要跟我一起走,她一直点头说好,我就又买了张车票,带她一起回来了”。

之后的日子,黄卿卡用两个铁箱装着些小货,拿扁担挑着,“夫妻俩”就这样浪迹三明建宁、厦门、泉州多地讨生活。

漂泊:

出走十余年 直到前妻儿子结婚

漂泊的生活,8年前,才大概算是到头。那一年,黄卿卡前妻所生的儿子黄建胜要结婚。

黄建胜今年33岁,打他记事起,就没有关于母亲的任何记忆,父子相依为命了12年。“我还记得很清楚,我那时在上五年级,有一天回家,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怎么着也找不到人”,黄建胜说,自此十来年都几乎没有父亲的音讯。直到他找好了对象要结婚,父亲才突然回来,还拿着一沓百元大钞要给他办婚礼。

“我要结婚他回来,我当然很高兴”,黄建胜说,可黄卿卡在家住了不久,又再次出走他乡,而一年后再回来,就带回了小梅以及2个孩子。

那时黄建胜已经搬去堂哥家中暂住,而父亲与小梅以及几个弟弟妹妹,则在古厝住了下来。自此,漂泊才算中止,而黄建胜因为每月仅有2000余元收入,还得照顾自家妻儿,只能偶尔帮补父亲,也无力改变父亲的生活。

困境:

难落户 一家的未来在何方?

“用我们这边的话来说,她(小梅)就是个‘黑人’”,省新镇西埔村委会一名工作人员说,在户籍档案里“查无此人”。

没有身份证,更别提结婚证了,一家5个孩子也没能办户口,老大和老三是上学了,可四海却被户口一关卡住,而眼看另外两个孩子逐渐长大,以后上学的问题,谁的心里都没谱。

而更让黄建胜发愁的,其实还是看不清的未来。黄建胜曾想过,是否能够找到好心人,领养妹妹与弟弟,但是找到父亲商量,“他却说什么也不舍得。”

海都记者从西埔村委会和杨村小学了解到,因为户口和计生问题,黄卿卡一家暂时无法办理低保,也无法享受学校方面的补助。

“初中?不想上。因为爸爸说,没钱让我们再上学了”,被问到以后上学的事,小学生姐弟俩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要是有钱呢?”

“那要,我们要上初中,然后……”

“然后什么呢?”

“呃呃,不知道!”姐弟俩没再多说。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