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要闻时政 > 正文

泉州各县(市、区)学校持续推进“复兴少年宫”建设

2022-10-31 09:54:1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薛逸群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传承要从学生开始,因为师徒传承的面太窄,而通过学校传承非遗文化,就能将面扩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纸织画的传承人,林志恩这样认为。如今,年届八旬的他仍在校园进行纸织画教学。

近年来,泉州各县(市、区)学校持续推进“复兴少年宫”建设,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越来越多像林志恩一样的非遗传承人、艺人走进学校开设课程,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和发展。

永春

纸织画白鹤拳进校园

“把梭慢慢穿进去,往下拉到底,再往自己的身体方向敲,把纸条敲密实。”近日,记者来到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一节纸织画课程正在开展,近30名学生认真聆听永春纸织画传承人林志恩的介绍。

“我们学校作为闽南文化传承基地校,学校‘复兴少年宫’开设纸织画特色课程,聘请传承人林志恩进校传授技艺。”辅助林志恩上课的美术老师林燕丽介绍称,林志恩今年已经80岁,仍坚持每周三下午到学校指导学生制作纸织画。他从2010年下半年将纸织画带入校园,到现在已经十余年。为了适应学校教学,2012年起,他用“板式拉纸条分经法”代替传统的“拉线分经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六年级的范佳煜坐在座位上熟练地制作着她手中的纸织画,林志恩对她的技艺赞叹有加。“永春纸织画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所以我想学习,而且我也很喜欢,之后想跟老师一直学下去。”她告诉记者,她正式学习纸织画才一年多,已办过纸织画的个人展,还为妈妈制作了纸织画个人画像。

“接下来也打算教学校的老师,让老师胜任教学。当老师调到别的学校去,他们作为种子就可以让永春纸织画传播开来。”林志恩笑着说道。

在永春县桃城中心小学的“复兴少年宫”则有着永春白鹤拳的课程。“我校聘请泉州市级非遗传承人郑晓嵘、永春县级非遗传承人陈东建等人为校外辅导员,到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学校老师李晓毅介绍道,该校成立白鹤拳兴趣小组已经有十年,旨在倡导学生们习武健身,增强自信心,培养坚忍的意志品格,塑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方式对白鹤拳的推广与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郑晓嵘说道。

德化

杨梅云溪刻纸焕发新生机

2012年,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成立了“杨梅乡民间艺术传承实践基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杨梅云溪刻纸从此正式走进课堂,后来也成为该校“复兴少年宫”的课程。

作为浔中中心小学的老师,林月刊爱好刻纸传统艺术,他同时也是德化县剪纸协会理事。他介绍道,刻纸也称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而杨梅云溪刻纸的艺术独具一格。

“刻纸进校园,为这种古老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林月刊表示,刻纸不仅能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据悉,德化县盖德中心小学的“复兴少年宫”在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也定期开展云溪刻纸的课程。

南安

提线木偶成学校特色课

今年3月起,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第一小学、柳城小学、第五小学4所学校纷纷开展“高甲戏进校园”活动,高甲戏专业教师林丽娜应邀为孩子们开课。

南安文化馆馆长林洁芳介绍道,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甲戏是闽南文化的瑰宝,应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高甲戏文化。因此,他们和几个学校合作,共同做好“复兴少年宫”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师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高甲戏的各种元素,感受中国戏曲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爱戏曲、学戏曲、唱戏曲的兴趣。

在课堂上,林丽娜会与学生讲述高甲戏艺术的起源、形成、发展及戏曲传承的重大意义,详细讲解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生、旦、净、末、丑,以及中国戏曲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

除此以外,南安文化馆还与南安溪美中心小学合作开设提线木偶的非遗传承课程。“文化馆的暑假课堂与学校课堂相结合,做到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林洁芳介绍道。

溪美中心小学在每周二、周四下午开展提线木偶教学活动,聘请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厚源为指导老师。“孩子们告诉我说,他们由最初的陌生到逐渐熟悉,如今感觉就像一个操作大师一样,十分有趣。”李金花老师告诉记者,黄厚源不但坚持自己亲自教学,还经常带领他的儿子和女儿无偿为孩子们上课,提线木偶如今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泉州晚报记者 郭芳蓉 通讯员 颜彩虹 林婉清 实习生 徐秋惠)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