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最需要什么,邻里中心就提供什么。”做实基层党建、做优为民服务,就是一项民心工程。本期专题报道鲤城区鲤中街道新峰社区和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如何建好五星级“党建+”邻里中心,问民之所需、解民之所忧,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鲤城区鲤中街道新峰社区“党建+”邻里中心: “小支点”撬动治理“大杠杆” “邻里中心的功能囊括了生活方方面面,想办事、想活动、想吃饭都可以来社区,很便民!”近日,鲤城区鲤中街道新峰社区老党员陈惠玲笑着说,“特别是3月刚设立的‘长者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吃饭问题,还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 陈惠玲的幸福感,来源于新峰社区党委通过盘活泉州市集体工业联社闲置公房、整合周边闲置民房,建成面积超2000平方米的“党建+”邻里中心。以建设邻里中心为契机,新峰社区最大限度整合优化区域各类资源,打造开放、集约、共享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积极探索实施“四心聚力”工作法,以“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杠杆”。邻里中心还建设“党建+”智慧治理平台,通过“大数据”高效整合社区居民党员、商铺数据等资源,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治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鲤中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陈劭龄介绍:“通过联合省五建等12个驻区单位组建社区大党委,广泛吸收医院、离退休干部职工等各领域141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并把这些党员编入网格、小区党支部中,发动他们参与各类便民服务活动,社区为民办事的实效明显增强了。” 此外,为进一步培育邻里意识,新峰社区将增强“党建+”邻里中心的文化服务功能、提升党员群众文化归属感和凝聚力作为关键。突出“古城”“世遗”“非遗”等鲤城特色,建设“世遗人家”党建生活馆、非遗文化室、福船馆,引进一批社会化运营机构入驻,常态化举办非遗传承古城公益研学、闽南语角、南音演出等文化活动,延伸打造了社区“世遗人家”文旅服务品牌。该中心投入运营以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0余场次,吸引6000多人次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