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挂牌。许培吟 供图 东南网10月12日讯(本网记者 施远圻 通讯员 许培吟)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也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关键一环。记者从泉州市鲤城区应急局地震办获悉,今年来,鲤城在泉州科技中学等9所中小学内设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并完成普通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挂牌工作,全面提升城市应急处置能力。 据鲤城区应急局地震办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满足各街道应急疏散安置需求,鲤城按照各街道所属区域,依托泉州科技中学、泉州市新村小学、泉州市立成小学、鲤城区实验小学金山校区、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鲤城区第五中心小学、鲤城区华岩中心小学、泉州市昇文小学、鲤城区第六实验小学等9所中小学设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普通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挂牌工作。 应急避难场所分为普通类、Ⅲ类、Ⅱ类、Ⅰ类4个等级。其中,普通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要求场地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各学校场地宽阔、基础设施完善、辐射人群广,因地制宜加以提升,能节省建设成本,最大化发挥资源优势,充分满足周边居民紧急避险和转移安置需求。”鲤城区应急局地震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鲤城依托各学校原有设施基础,增设应急供电设备、应急供水设施、应急指示牌等配套,加挂应急避难场所、应急供电、应急供水、应急医疗救护、应急厕所等应急指示牌。目前,各应急避难场所的硬件设施完善,基础设施配置情况良好,均达到普通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标准。 据统计,鲤城现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8处,其中,Ⅱ类应急避难场所1处,Ⅲ类应急避难场所9处,普通类应急避难场所18处,全区有效避难场所面积9.8万平方米,可疏散人员近5万人。接下来,鲤城将持续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各项功能设施,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各应急避难场所在需要时能快速反应、随时启用,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