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德化:“老祠堂”变新风尚“根据地”

2025-03-13 16:23:07 林婕 李宏图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薛逸群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3月13日讯(本网记者 林婕 通讯员 李宏图)恪尽忠孝,奉行礼义;敦亲睦族,诚信和气;勤读诗书,努力进取;士农工商,各精其艺;广积善德,严守纲纪;俭朴持家,吉庆有余……近日,记者走进设立在德化县龙浔镇宝美村苏氏祖祠内的德化苏氏家风家训馆,只见这短短48个字的家训,图文并茂地刻画在厚不到2毫米的白瓷板上,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家风家训馆是德化苏氏为了让先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影响一代代苏氏子孙而设立,同时也为了让苏氏族人移风易俗,紧跟时代潮流。

近年来,德化县积极探索拓展辖区内300多座祠堂功能,移除陈规陋习,像苏氏家风家训馆一样,将祠堂华丽“变身”为移风易俗“根据地”,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苏氏家风家训馆已成为德化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李宏图 供图

“祠堂+家风家训”,弘扬文明新风

“将先辈总结的家风家训传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是非常重要的。”德化苏氏后人苏逸林说,族亲们遵守家风家训,这样才能把各项事业做好。

据介绍,龙井苏氏入闽始祖是苏益,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随王潮义军入闽,任泉州都统领军使,镇守闽南,晚年建芦山堂。芦山堂苏氏名人辈出,经过传承,归纳总结出32句、128字的《苏氏家训》。

据悉,德化宝美的龙井苏氏传承自芦山苏氏,在传承发展中形成德化苏氏家训,全面地规范了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务农、经商、为官等多方面的准则,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教育意义。

据宝美村党委书记苏建政介绍,宝美村的苏氏祖祠于2015年9月重建,2016年10月竣工。在建设祖祠时,苏氏族人特意在祖祠内设立苏氏家风家训馆。

因为家训,苏氏族人非常重视教育。每年8月,宝美苏氏都会在祖祠举办隆重的奖学、助学大会,奖励优秀学子,资助贫困学生。“活动中,每一位学子都要细细参观家风家训馆,重温家风家训,让他们从心底里知道,要好好学习,懂得感恩,并将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苏建政说。

而在近郊的浔中镇祖厝村,也是很早就有把古祠堂建成“家风家训”的先例,2011年,曾氏族人就在科荣堂祠堂内增设家风家训馆,并依托曾氏科荣堂的数百年家训,增设苍霞、井美、硕峰、营厚4个家风家训馆,大力弘扬孝道、勤学、勤俭、感恩的优良传统。

近年来,德化县一直注重深挖祠堂的优秀家风家训和姓氏文化,深入解读、编排家风家训文化,归类整理上墙,设立“家风家训大课堂”,开展家风家训传承教育活动,结合廉洁文化建设,以好家风带动民风转变。目前,全县由祠堂改建的家风家训馆63座,累计开展移风易俗培训、“家+文化”等活动1300多场次。

1  2  3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