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寺东塔修缮开启 5名惠安老师傅负责勾缝 勾缝是细致活,每一处都要小心操作 东南网12月14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刘燕婷 田米 陈紫玄 文/图)“阳光有点晒,赶紧......
开元寺东西塔修缮工程开工了 专家诊出15大症状 开始启动勾缝修缮
搭起脚手架,进入施工阶段。
施工现场 ■早报记者 张素萍 庄丽祥 文/图 “泉州东西塔周围搭起脚手架,修缮工程启动施工了!”10月8日,不少市民路过泉州开元寺时发现,寺内的东塔周围架起施工脚手架。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泉州开元寺时看到,东西塔双塔周围均已围起栏杆,东塔旁已经架了两三层塔高的脚手架,建筑工人戴着安全帽在脚手架上小心翼翼地忙碌着。现场工人介绍,国庆长假快结束时,他们开始进驻现场,接下来将正式施工,启动防渗漏工程,做好双塔的勾缝填补。据悉,为确保施工安全和游客安全,根据安全生产工作要求,现场已经围起铁皮围栏。相关部门提醒市民和游客,请勿靠近施工现场,远观东西塔便好,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今年7月中下旬,早报曾报道泉州东西塔十年诊出15大症状,将启动防渗漏工程。早在十年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便多次来泉,他们长期跟踪实验分析,详细“问诊”塔身内外。2006年至今,中国文物研究所和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合作,至少为东西塔做了四次较为全面的勘察研究。勘察结果显示,东西塔内部连接梁普遍存在支点区域全截面断裂,通梁的联系功能部分或全部缺失,这是影响主体建筑的最主要问题。而檐下和券门上部的石枋剪切断裂、塔外壁存在齿缝剪切破坏等,也是双塔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针对东西塔渗漏问题,《开元寺双塔勾缝修缮工程设计方案》要求,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对镇国塔和仁寿塔勾缝采取填充、修补等技术手段,排除水的冲刷侵蚀对东西塔的各种威胁因素,真实、完整保存并延续双塔的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保护并展示好这一重要活态文化遗产。 |
东西塔如何建造?塔下是否有地宫?涂门街曾用来承载储存建塔土方?东西塔地基有多深?建造为何采取仿木结构? 作为我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东西塔在建造上仍有许多谜团有待解开。事实上,......
上世纪50年代修缮开元寺的画面(黄百宁 图) 本报记者 张晓明 核心提示 “画面上,远处没有任何高层建筑,一片宁静。夕阳西下,天空出现少见的粉红色。”老摄影家陈世哲在朋友圈发了一张......
东西塔防渗漏工程 年底或完工●追踪 一组经典老照片追忆鲜为人知的双塔往事 东塔下攻炮城 只办一届成绝响 上世纪90年代末东西塔全景。当年塔下刺桐花红似火的壮观场景,如今已见不......
许天恩打算用雕刻刀,将东西塔以1∶100的比例进行微缩 东南网7月26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刘燕婷 田米 实习生 严玉莲 文/图)千年古城两座塔,凝聚了无数泉州人的乡愁和古早的时光......
梁武帝与唐三藏西塔“对拜” 西塔有只猴东塔有头猪 经考证,此猪名“勃贺”,并非“猪八戒” 东塔须弥座上有一“薄荷示迹”的浮雕 早报讯(记者 张素萍 文/图)“不仅西塔上有唐......
东西塔防渗漏工程 年底或完工●追踪 东西双塔“身高”有玄机 塔高以第一层外围周长为比例 清康熙年间曾重塑21尊浮雕 上世纪九十年代,东西塔旁边没有高层建筑,一片宁静。(陈世......
听说过西塔“蜈蚣精”吗 我给东西塔点个赞 东南网7月22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紫玄 田米 文/图) 核心提示 一份最新、最权威的东西塔体检报告,牵动着泉城人的心。 时隔60余年再次启动修缮,东西塔成了昨日泉城最大的聚焦点。 有人在说记忆,东西塔下撒野的童年,曾在塔内纳过凉的夏天,一下子在这个泉城焦点下飞扬起来。 有人在聊感慨,千年一日,多少年代悄然而过,塔在,城在,所有的历史和骄傲都散发生命的活力。 “菜头”洗塔的记忆 著名摄影家陈世哲曾长期生活在东西塔附近。 他记得,上世纪70年代前,东西塔下还曾开展“攻炮城”,双塔下炮声阵阵、人声鼎沸,曾是不少老一辈人的记忆。1983年元宵,攻炮城恢复,不过出于安全考虑,这次攻炮城也成了绝响。 陈世哲回忆,从上世纪90年代起,考虑到塔内拥挤且一二层间楼梯倾斜度太大,东西塔不再对外开放,几乎同时,考虑到夜景灯为普通灯泡,牵线复杂易引发火灾,同时更换灯泡也存在危险,东西塔上的夜景灯也没再亮起。 泉州人民对东西塔的呵护远不止这些。陈世哲曾听老人讲过,抗战时东西塔曾被战火烤黑过,抗战结束后,人们自发用“土办法”为东西塔除黑,拿菜头(白萝卜)不停擦洗塔身,这样的效果竟然出奇的好,“在那个温饱都谈不上的年代,群众却能自发用食物为塔擦拭,这也说明了东西塔在泉州百姓心中的地位”。 “开元寺和东西塔的保护也离不开老市长王今生的挺身而出。”陈世哲说,上世纪60年代末,不少外地来泉州“破四旧”的红卫兵涌向开元寺,准备捣寺毁佛,当时的市长王今生闻讯,第一时间赶到,一个人站在寺前喝止红卫兵。由于王老的威望,附近百姓也赶来支援,开元寺和东西塔幸运躲过了浩劫。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这张东西塔照片是泉州现存最早的一张照片,拍摄于光绪十八年 生在东西塔下的孩子 昨天,网友“两人有余”给“海峡都市报大泉州”留言:我可以说是一个出生于开元寺的孩子!奶奶以前是开元寺的工作人员,我从二院出生后,就住在开元寺里的“小开元寺”,也就是现在的“弘一法师纪念馆”。从小在开元寺玩耍,东西塔更是常年游玩的地方:捉迷藏、打羽毛球、学骑车…… “两人有余”真名叫徐咏,今年35岁,现在泉州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他上初中前,奶奶一直在开元寺接待处工作,负责接待全国各地来的旅行团,自己也便有机会经常登上当时对旅行团开放的东塔。“虽然上塔次数很多,但每次旅行团来,我还是喜欢跟进去。”小徐说,东塔里面温度比外面低不少,尤其夏天时,里面就像开了空调一样,因此成了自己的避暑胜地。 小徐回忆,1996年读培元初中时,西塔还发生了一次引人关注的“蜈蚣精”事件。那天下午放学,小徐突然发现新华路上很多人抬头看着西塔,只见塔顶出现了一只有头有脚的巨型“蜈蚣”,还在那不停扭动,这事还惊动了电视台。由于是“内部人士”,小徐首先得到了“内幕消息”,原来“蜈蚣”是顶端一段铁皮脱落“变”的,由于铁皮前部有两个尖角,加上颜色又是土红色,因此在风的吹动下变成了一只巨型“蜈蚣”。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1927年修缮地震时震歪的东塔塔尖 美国人的震惊 27岁的Ricky是美国人,早先在美国认识了一位晋江朋友,因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听闻了泉州的深厚文化底蕴后,3年前他决定来泉州定居。Ricky告诉记者,去年8月,他成了培元中学拍摄的微电影《音乐活化石》中的原型,而那次的录制,就是在开元寺。他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东西塔的情景:“太令人震惊了!”震撼于东西塔的雄伟,他常常向外国友人推荐。“只要有朋友来泉州,都会带他们去逛逛。” @微声音 东西塔见证我的爱情 Mr@范:说起东西塔,是泉州留给我最美的一个景!2013年孤身一人来到泉州念大学,在电视上看过东西塔后,一个周末我独自一人坐公交到了开元寺。在东西塔台阶边遇到了同班女生,她脚下一滑,我就上去问她没事吧!后来也就奠定了在班上和她关系最好的基础,直到毕业,我们在一起四年了!感谢东西塔,见证了我们爱情的开始! 塔下的花生汤 永茂:小时候家长曾带我进去玩,大门旁边的两尊神像使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百货公司在那里设立商场,饮服公司在那里设立小吃店,记得有一次我逛完商场还吃了一碗花生汤。 |
作为海丝史迹申遗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市多个史迹保护工程陆续启动 开元寺双塔将动工修缮 治理和防止雨水渗漏造成损坏 最迟明年7月底完成 漏雨渗水对东塔造成诸多影响 核心提......
部门:并非大修,此次只做双塔勾缝填补;将精选施工队,对三类勾缝进行修缮 早报记者 张素萍 麦彬彬 庄丽祥 文/图 一份耗时十年的东西塔“体检报告”,甫一出炉,就在泉州掀起“......
登塔探因 防渗水最急切 西塔顶层渗水明显 从西塔看东塔,猴行者浮雕在站立千年后风化严重 东南网7月22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刘燕婷 陈紫玄 实习生 严玉莲 文/图)东西塔漏雨渗......
东南网7月2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刘燕婷 柳小玲 田米 实习生 严玉莲 文/图)泉州古城的标志和象征——东西塔近日将启动修缮! “站起来是东西塔,躺下去是洛阳桥。”融进泉州血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