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名优校辐射带动 城乡“同上一堂课” 泉州今秋起开展“5G+专递课堂”试点工作,到2025年将建设100个“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 日前,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市财政局、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泉州市委编办联合印发了《泉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形成有泉州特色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共同体办学格局,建设100个有特色有影响的优质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共同体,全面扩大我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整体提升我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构建“学在泉州”的教育发展新态势。□本报记者 曾聪虹 “5G+专递课堂” 共享优质资源 “今后,泉州五中台商区分校、泉州五中桥南校区、台商区东园中学、泉港五中、永春二中、永春三中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学校听到泉州五中的课!”近日,泉州五中召开“5G+专递课堂”工作筹备会,将与6所中学进行结对帮扶,通过“5G+专递课堂”开展共同教研、同步课堂、共享资源等方面的探索,携手打造教学、教研共同体和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共同体。 “5G+专递课堂”,就是利用5G技术服务于远程互动教学,促进5G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课堂革命,支撑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试点结对帮扶学校之间每周开展“5G+专递课堂”教学2—3次,建立结对学校教师共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的协同教研和管理机制,力求做到各结对校的试点年级(学科)“同一课程、同一作息、同一进度、同一教案”,常态化开展专递课堂教学。 “通过‘5G+专递课堂’,永春县东平中心小学的学生能跟泉州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每周三次‘同上一节课’,在家门口的学校就可以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永春县东平中心小学校长黄福星说,“5G+专递课堂”试点工作,将推动共同体学校互助互促、共享共赢,特别是为乡村学校输入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记者了解到,“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已逐步在我市部分学校试点开展。目前,泉州一中、泉州培元中学、泉州五中、泉州市实验小学、泉州师院附属小学、泉州市晋光小学、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等市直中小学,已经跟泉州台商投资区、泉港区、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等地的31所公办中小学结对帮扶,将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开展“5G+专递课堂”试点工作。 名优校带动多校 教育共同体办学 “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指的是全市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组建“1+N”的教育共同体(1所名优校+N所学校),采取“一对二”或“一对多”等形式开展教育共同体办学。 泉州市教育局局长刘殊芳表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是教育部门努力的方向。“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坚持整体规划与试点先行相结合原则,遴选条件成熟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先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增加教育共同体的数量,坚持“一共同体一方案”,成熟一个组建一个,提高教育共同体办学质量;坚持“输血再造”与自我提升相结合原则,既要注重教育共同体名优校对薄弱校、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输血再造”,更要注重薄弱、新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最终实现优质基础上的协同共进;坚持共同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原则,通过理念、资源、方法、成果、品牌的共建共享,构建教育共同体发展新格局,同时,凝练符合自身办学历史积淀和特色发展的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和实践路径,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主要举措是推行“三种模式”。一是领办型。通过名优校设立分校区、薄弱学校委托名优校管理、新建学校划归名优校管理等方式组建。各县(市、区)要按照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原则,由名优校牵头领办,推动实现资源管理一体化、内部管理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名优校派出1—3名学校干部至新增成员校任职,任职年限不少于2年。 二是“5G+”型。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鼓励不同县(市、区)学校之间、市属学校与县(市、区)学校之间广泛开展“5G+”专递课堂,深化教育办学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支持中小学幼儿园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市外优质品牌学校开展远程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新优质学校。 三是互促型。通过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多法人组合等方式,发挥各自办学优势,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共赢。鼓励倡导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等纳入教育共同体管理,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试点先行总结经验 全市大范围铺开 “教育发展共同体不是简单的帮扶,而是紧密型、常态化的深入合作。”刘殊芳说,共同体学校将努力构建线上线下的学习共同体,共同探索“5G+专递课堂”的工作机制、教学教研新模式等,以“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泉州在推动市直学校与县(市、区)学校联盟的同时,同步推动县(市、区)优质学校与区域内的城镇、乡村学校联盟,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今后将在全市大范围铺开。探索城乡学校新型教学帮扶机制,搭建农村学校与城镇优质学校之间跨时空互动交流平台,依托“5G+专递课堂”的创新应用,构建校际协同发展新格局,有效缩小区域、城乡、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差距,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根据方案,我市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优质均衡、科学融合、共培共育、创新驱动导向,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为重点,通过推行公办“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推动我市基础教育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