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在擀面杖上,最重要的是保持平衡。
薄薄的面饼层层叠起后,再切成粗细均匀的面条。
和面的大铁锅直径约一米。
传统手工面做法都是拿着擀面杖擀面饼,但在南安市蓬华镇蓬岛村里却有这么一家特色手工面作坊,他们不是用手擀面,而是“骑”在擀面杖上,其独特的工艺和筋道滑嫩的面条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昨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蓬岛村,一探这种奇特的手工面制作过程。
“嘎吱嘎吱”,顺着声音,记者在该村农贸市场内一间不大的手工面店外看到了令人感到新奇的一幕:一位男子骑坐在一根手臂粗细、1米多长的大木棍上,来回晃动,像在玩跷跷板,木头底下压着一块近两米长的大面饼。男子名叫郭金星,今年46岁的他从16岁起就跟着父辈学做手工面,到如今已有25年的做面经验了,他的妻子陈美芳从福州嫁到南安后跟着他学做面。
郭金星表示,手工面是当地的一门传统特色工艺,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是食用自家自制的手工面,“现在已经很少人愿意学这个了”。“我们每天早上7点开门,一直到晚上7点才收摊,每天至少要做100公斤面才够卖。”郭金星介绍,从祖辈开始他们就一直经营自制手工面,他们家的手工面制作过程共分为三个步骤:和面、擀面、切面。
郭金星把面粉放入直径约一米的大铁锅,加入水和盐后开始和面。“面要有嚼头,就要用力揉匀。”郭金星扎起马步,在大铁锅里将面粉来回揉搓10分钟,再将成型的面团放在特制的擀面桌上。接下来就是郭家手工面的独特之处——擀面。
这桌子是特别定做的,桌面上方多了道横杆,以抵住擀面棍。陈美芳介绍道,“我们家的擀面杖是从福州专门请人定做的,俗称‘麻栗’(学名柚木),可以承受至少150斤的重量,特别结实。”
重约20斤的面粉团放在桌上,擀面杖以面团为支点架在桌上,擀面人往擀面杖的另一端一坐,便开始“跳”了,左右来回不断压着面团,直至面团变成直径近1.5米的面饼,这至少需要来回“跳”上10趟。“因为是坐在擀面杖上擀面,所以老一辈称这种手工面为‘屁股面’,后来觉得不太雅,就直呼手工面了。”郭金星笑道,擀面不能光用蛮力,还要用力均匀,最重要的是保持平衡,不会从擀面棍上摔下来。
郭金星将擀好的面饼卷成长条形,开始切面。切完后每根面条粗细均匀。郭金星向记者介绍,手工面每次仅能做20斤,一次需要一个多小时,常常刚做出来就有人买走。(记者吴毅君 庄培榕 陈小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