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晋江市永和镇古厝村发现清朝初期“迁界”碑
qz.fjsen.com 2011-07-19 10:34  郭冰德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海峡导报7月19日讯(记者 郭冰德 通讯员 黄伟 文/图)在晋江市永和镇古厝村一块巨石的东南面,有四个字在最近的文物普查中被发现——— “奉旨边界”。

昨日,泉州市博物馆考古人员黄先生告诉导报记者,经过考证,这块石刻的年代在清朝初期。记录的就是史上有名的“迁界”政策。

清廷为了收复台湾,实施“迁界”政策,在界石迁界范围内的沿海居民必须离开故土,迁往界外。清廷于1683年收复台湾后,迁界海禁政策得以逐步解除。

该石刻坐西北向东南。其上竖刻两行四字,左侧为“奉”字,右侧为“旨边界”。字径15—20厘米,字体楷书,字迹风化较严重,但依稀可辨。

据史料记载,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随后,郑成功及其子郑经以台湾为基地,闽南沿海为跳板,开展反清复明的斗争。为此满清政府与明郑势力在福建沿海展开漫长的拉锯战。这场漫长的拉锯战在泉南晋江一带打得尤为激烈,反复易手。

在长期的拉锯战中,满清政府为了孤立明郑军队的群众基础,打败明郑军队在福建的势力,实施了“迁界”政策。从顺治十八年到康熙二十二年这长达20多年的时间内,“迁界”政策给沿海群众带来苦难,很多家庭流离失所。“迁界”政策直到清廷收复台湾才废止。直到清末,闽南地区的经济才随着沿海通商再度繁荣起来。

据悉,当时晋江迁界的边界以晋江内坑、龙源山、石狮、宝盖山、鹧鸪寨、泉州后渚、洛阳桥为界。永和镇古厝村位于晋江东部沿海地区,距深沪湾约10公里,正好处在清廷下令迁界的范围内。

责任编辑:黄丽红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