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场建设:经济壁垒要打破
1.金融法人机构互设分支机构
内容:鼓励支持三市地方金融法人机构互相设立分支机构。
议程:今年9月,省和三市金融监管部门、金融办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今年底前研究提出统一的设置标准。
2.电子小额支付应用项目
内容:实现覆盖三市的电子小额支付卡互联互通。
议程:今年底前三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和数据库承建商共同成立协调小组,研究形成总体方案,并在若干小额消费、公共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
3.跨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合作
内容:建立统一的就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组建统一的公共招聘网站;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
议程:今年8月开始,进行就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组建和网站需求的调研工作;9月中旬开始网站的组建工作;11月中旬公共招聘网站正式开通运行;今年底前完成为进入三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企业和求职人员提供免费招聘服务的协调工作。
4.跨市人才管理服务合作
内容:建立三市共同的人才信息库;在三市人才网上相互设置异地人才专业栏目,相互及时开展人才交流洽谈服务;探索试行公务员相互挂职制度,探索建立跨市人事政策、人事手续协调受理机构;每年共同举办1—2场大型人才交流会。
议程:今年9月前成立相关工作小组;10月前争取达成合作协议;今年底或明年初实现信息无障碍链接。
5.制造业融合发展机制
内容:探索建立三市制造业合作园区和重点产业共建区;推动重点产业对接,各产业链的相互延伸,共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以大企业为龙头,建立产业联盟;联合开展招商,探索建立产业发展联动机制。
议程:今年底前形成合作园区和重点产业共建区方案,完成共建区产业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措施,探索建立产业分工与协作、联合招商机制。
记者观察
厦漳泉“竞合”,老百姓有福
厦门、漳州、泉州,在地图上恰处闽南三角地区,人们爱称“闽南金三角”。
“闽南金三角”,这一名称主要是用于经济事务。然而漳州市市长吴洪芹坦言,从GDP上来看,漳州远不如厦门、泉州,既然是“金三角”的一角,漳州要迎头赶上。
现实是,在经济事务上,三大城市的相互竞争难以回避,相互间的优劣势被频频提及。比如,厦门在港口、基础设施、现代化条件、人才等具备优势,但却有土地、人口等劣势;泉州有民营经济、民营资本、制造业等优势,却有交通物流、人才等劣势;漳州有土地、生态资源、农业等优势,却有产业、基础设施等劣势。
而现在,三市的党政“一把手”坐在一起,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三市呼吁打造城市间经济体,联合招商,引导产业跨行政区域聚集整合,共同打造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取长补短”的战略思路明显。
新的“金三角”经济合作格局,变得可期。但这并非易事。导报记者注意到,“先易后难”、“先基础后经济”成了三市合作的主基调。
于是,通过公共交通拉近城市的距离,通过通信同城化拉近居民间的心理距离,通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共享拉近三市的民生距离。这些是竞争背后的合作,意在让居民体验到同城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
这样的合作,老百姓自然期待能多点,再多点。
- 2011-02-21提案聚焦:建轨道交通 促厦泉漳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