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二为” 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摘自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公告)
夜幕刚刚降临,在永春县五里街镇埔头村民居旁的一处开阔地,十几位大妈、大婶正在领舞的带领下,随着录音机播放的音乐节奏专心地跳着健身舞,自由、欢快的舞曲在乡村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悦耳。
“以前觉得跳舞很不好意思,现在,大伙儿碰面说的一句话就是‘晚上有空跳舞去’。”一位正在跳舞的阿婆边跳着舞边喘着气说。
不只是埔头村,在该县的许多乡镇,群众白天忙活、晚上健身已经成为他们的一个习惯。而这一切正是得益于该县从2005年以来为民办实事项目——农村文化示范村建设的全面实施。6年2000多万元投入,永春的文化村(社区)已经从当初的零星到如今的遍布全县,农民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农村处处是一片和谐景象……
家门口的“智力加油站”
“‘智力加油站’对农民的帮助太大了,不仅有党报党刊可以让大家在第一时间了解各种政策、信息,而且内容丰富的科技读本,可以指导栽培、饲养。”在永春县达埔镇狮峰村的一座祠堂内,该村的退休教师李双全和老人协会的两位老人正在对新到的书本进行整理分类,他对刚刚建好并投入使用的这个农民“智力加油站”赞不绝口。
李双全老师所指的“智力加油站”就是当地利用“三堂”祠堂建立起来的“农家书屋”。
“书刚到还没上架,村里的‘虫子鸡’大王李全城就迫不及待地要来借阅关于饲养技术的书籍。”老李告诉笔者,近年来,不少农民从科技中尝到甜头,像‘虫子鸡’大王李全城原本是一个货车司机,因为平时经常看一些农业方面的报道,最终与现代科学的蝇蛆喂鸡打上了交道,养出了“生态蛋”, 提高了鸡蛋的“附加值”。而前几年又在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的指导下,养起了“醉鸡”。现在,这个家门口的“智力加油站”添置的1500本书籍,刚好可以解当地农民的“文化渴”,给他们的智力输送源源不断的“油料”。
近年来,在实施农村文化示范村建设过程中,该县打好“组合拳”,把示范村创建与“农家书屋”、廉政文化建设等捆绑起来,让农村文化活动中心书香满室的同时,也让当地老百姓可以学到许多实用的信息,并学以致用在经济发展中尝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乐帮衬谱出和谐“邻里文化”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和谐共享美好生活。”在外山乡福溪村文化中心,棋牌室墙上贴着的这幅“邻里文化”标语特别显眼。
外山乡福溪村离镇区还有四五公里,人口 700多人,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冬瓜及黄陈李。为了让生活能够过得更好一点,许多年轻人到外地打工,只剩下上学的孩子及老人留守。一个人口本来就不多的村子仅剩下200多人。“白天大伙儿都在田里忙活,但到了晚上,大家的生活就比较单调,最多就是互相串门、聊天,大多是早早就睡觉。”福溪村村支书林尚林介绍。
今年,县里面把该村定为文化示范村创建村之一,给他们配齐阅览室、棋牌室,同时,将健身器材、篮球架、农家书屋等也全部建好,让山村留守老人、孩子晚上有了好去处。“没事就到村里的活动中心来打牌、看书,做完作业的孩子们就在已经闲置的小学校园里打篮球。” 林尚林说。
“不仅是丰富了大伙儿的夜生活,最大的变化就是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默契。”说起文化中心建完后最大的变化,林尚林特别感慨。
在该县五里街镇的埔头村、仰贤社区及华岩社区的老人们,虽然在同一个镇,但往来也不是很多,因为“文化”的牵线,这三个村每年都要轮流“做东”搞一次文娱联欢活动,既丰富了文化生活,同时,又让老人们结交了不少新朋友。这已经成为这些老年人们几年来雷打不动的一个重要节日。
精彩舞台演绎“老有所为”
“左脚伸直一点,双手与肩膀平……”每个晚上,在吾峰镇吾中村的文体活动中心里,退休教师老施都会认真、细致地教他的“学生”们跳舞。这些学生不是别人,正是村里爱跳舞的群众。
“经过老施这样一讲解、示范,学起来感觉比较容易,学几个晚上就能掌握基本动作。大家都比较愿意来跳。”一位正在学的“学生”高兴地说,你看,现在我们小山村里跳舞的人数不输县城,很热闹、很有气氛。
“在农村有不少退休的老教师,他们能文会武,退下来后,有时间,而且自己也喜欢这种集体的文化活动。”永春县文化馆馆长刘宝生介绍,农村文化活动中心正好给他们搭起了一个舞台,让他们可以发挥所长,
在该县的玉斗镇,每天一大早,该镇老年协会会长康家谦到了文化活动中心,就会将报纸、电视上有关国家、省、市、县等各种大事以及与群众相关的各种信息编成《快递》,并用毛笔写在红纸上贴到活动中心的大门口,好让该镇群众能够及时了解。除了编发报纸、电视上的新闻,还亲自动手写“厝边”新闻,报道当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情况以及当地的好人好事等,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草根记者”。
同时,在老康的倡议下,经常来文化活动中心活动的老人们还自发成立了老人文明督导队,在镇里每个圩日时上街督导,成为山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化村创建的目的不仅仅是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重要的还要让老百姓能够从中受益,最终变为一种文化自觉。” 刘宝生说,这更需要发挥村里文化能人的作用,变过年过节的送文化为“种文化”,从而让文化得以在农村生根发芽,并与城市文化共同发展。 (施由森 颜尧民)
- 2011-10-27永春81岁老人 想寻找失去联系18年的台湾亲人
- 2011-10-27永春佛手冬茶开采 浓香型佛手茶倍受业内追捧
- 2011-10-24永春蒋溪村深山有位烧炭翁 一烧二十年(图)
- 2011-10-24永春一村民在网上卖桂花 最贵一株卖了34万元
- 2011-10-22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测试 永春核爆专家荣归故里
- 2011-10-21菇棚探访记 永春汤城村全省最大菌类种植基地
- 2011-10-20永春族谱:最早记载台湾"西螺酱油"见证两岸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