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人大代表联名建议推动同城化 撤销刺桐大桥收费站

qz.fjsen.com 2012-01-06 07:22  海都“两会”报道组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对策 两个方案:让刺桐大桥更便民

2010年“两会”期间,本报在关注上述问题时,大桥投资方——名流路桥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庆元则认为,投资大桥,就要通过过桥费收回,要取消收费,除非政府先买回经营权。

综合各种因素后,代表们提出两个方案。

首先是出资回购。由政府购买刺桐大桥60%股份,实现政府100%控股。其次,与刺桐大桥经营方名流企业协商,采用货币一次性补偿的方式,把原定的30年期限(含建设期)改成17年。

尽管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投资,是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升基础设施投资质量、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但就刺桐大桥而言,畅通过桥时代已来临。建议泉州市政府,责成市财政、交通、市政主管部门,立足同城化发展大局,冲破发展桎梏,在充分考虑民营资本获利欲望的同时,着力解决群众收费隔断心理压力,减轻通行成本,解决企业物流受限、基础设施压力过大等问题,提出合理、科学的撤站方案,顺势而为,取消刺桐大桥收费。

背景 一座大桥:曾经做过巨大贡献

代表提出建议前,曾对刺桐大桥收费站,做了深入的调查和了解。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泉州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连接泉州、晋江市区的只有仅16米宽的泉州大桥。

为解决市区塞车和过桥困难的问题,经泉州市政府批准,由名流公司与市政府授权投资的机构“泉州路桥建设开发总公司”,按6:4出资(即民企名流出资3600万元,泉州路桥公司出资2400万元),成立了“泉州刺桐大桥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按BOT方式建设大桥,经营期限为30年(含建设期),期满后全部无偿移交给国家。

1995年5月18日刺桐大桥动工建设,次年12月29日正式投入运营,是当时福建省最大型的公路桥梁之一。

刺桐大桥收费对晋江经济发展及便民方面,代表们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作为国内首例由民营企业完全采用BOT方式建设的项目,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尝试,而且刺桐大桥的建成,分流了原泉州大桥的车流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泉州市内的交通紧张状况,缓解了‘过桥难’问题。”

此外,刺桐大桥一度构建了合理的过桥收费竞争机制。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