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建议 尽快复建泉州府城隍庙
现状:府城隍庙破损严重仅存后殿
府城隍庙始建于宋嘉祐二年(公元1058年),当时为明烈王庙,位于镇抚司巷,祀城隍神。明初重建并正式改名城隍庙。明嘉靖择资寿寺故址(即今址)新建,位于北门模范巷与县后街交界处(今新村小学址),因此庙前通道旧称城隍口街。
“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城隍庙。”市政协委员、泉州市道教协会会长林舟介绍,府城隍庙分庙在海内外分布较广。城隍信仰自唐宋以来,在泉州就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而府城隍庙作为全国较具规模的城隍庙宇,是泉州历史名城和宗教圣地的重要标志,是泉州市道教界及泉州人朝礼的重要场所。
但20世纪50年代,府城隍庙逐步破损,但建筑群基本保存完整。后来改作麻袋厂,1972年拆庙创办小山小学(现新村小学),故现仅存后殿。“原有的400多平方米占地,现在只剩下八分之一。”
“如果尽早复建,也可以作为泉州的一个旅游标志。”市人大代表许景南表示,府城隍庙北连泉州老八景之一的小山丛竹、梅石花开状元来的梅花石,如果三者整合规划,也能成为集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建议:分流学校学生 复建府城隍庙
近两年,市教育资源整合,这给新村小学的安置带来了契机。目前,新村小学附近的朝晖小学已整合成通政小学北校区,面积由原来的13亩扩到近25亩,泉州市实小已由原来的16亩扩大到近50亩。
许景南建议,现有新村小学学生依据居住情况和就近就读的原则,分流到泉州市实小、通政小学北校区(原朝晖小学)、东门小学等学校就读。
2010年新招一年级学生鲤城户籍就近安排到市实小、市附小、东门小学等学校就读。
原片区内的外来工子女由鲤城区教育部门统一协调,安排到鲤城区区属小学就读。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