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即将来到来到 泉州博物馆玉龙展免费开放
C型龙
吻型玉龙
母子龙
这条玉龙是老陈藏品中的至宝
玉龙兽
东南网-海都报闽南版1月17日讯(记者 曾小琴 黄谨 郑慧雅 华健 徐锡思 林淑芳 田米 通讯员 龚勤勤 张莹 文/图)
核心提示
眼看着还有一周,龙年就到了。哪里有好看好玩的,记者继续为您打探。
1月23日(大年初一)至2月底,泉州市博物馆将举办一场红山文化玉龙展,免费开放。近20件展品,有玉鸟龙、龙形玉、人首龙身玉等,形态迥异,古朴剔透,有些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正月初七,您可以到少林寺观看两岸狮阵武术大汇演。想呆在家里休息,您可以打开泉州电视台。大年初一开始,泉州民间传说的蔡六将变身动漫人物,演绎精彩故事。
红山文化玉龙展
刚走进泉州市博物馆二楼大厅,一条卷曲呈“C”字形的玉龙特别抢眼。它曲长138cm,重达23公斤,高68.7cm,昂首弯背,吻部前伸,鼻端平,柳叶形眼,龙身截面大致呈椭圆形,还可见两个对称圆孔,酷似猪鼻。
陈端铮连称,这是他的藏品中宝。玉龙是1993年他从内蒙古淘来的。他说,1976年,内蒙古出土一条玉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无论是长相,还是形态,都与眼前这玉龙颇像。
身高只有7.3cm的玉猪龙,在参展的玉龙中,算是迷你型。你可别小瞧,它来头还真不小。最耐人寻味的是,与其他玉龙不同,这件玉器正反两面均刻满甲骨文,总共有50多字。
老陈从事水利水电建设,经常是全国各地跑。上世纪80年代,他们搞工程挖出几件古玩,他觉得有趣,慢慢迷上了。除了玉龙,他还收藏古铜钱、甲骨文、瓷器等。这次受泉州市博物馆邀请展出的藏品,主要来自辽宁、内蒙古一带。
泉州市博物馆专家说,这些玉龙大多是出土的,有的还是新石器时代的,至今算来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红山文化以我国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的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目前,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
- 2011-05-20“2011泉州博物馆节”开幕式暨文艺晚会举行
- 2011-04-29“五一”期间泉州博物馆艺术馆等仍然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