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给力养老模式 吴家老人们的幸福生活
幸福生活的背后故事
吴家老人们如此怡然自得,是什么促成的呢?原来,这背后有众多儿孙辈的一片孝心,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促成了老人们不愁吃住、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
吴金成是众多捐赠的子孙之一,在重庆从事房地产开发。每年过年,吴金成都会回来给老人们拜年。当记者了解到他是捐资最多的子孙时,吴金成不好意思地说,“这没有什么,聊表孝心而已,自己常年在外经商,有能力就多帮助这些老人家。”
吴金成告诉记者,让洋园、典当两同宗兄弟厝的老人集体吃饭是他和吴天生一起策划出来的。同宗族有很多独居老人,子女不在家,老人们身体不好,日常生活都不方便。另外,没有伴的独居老人常感到日常生活寂寞,希望有个伴儿倾诉。于是几个子孙就想着一人出一点钱,尽一点力,重修洋园厝和典当厝,供70岁以上老人来这儿吃饭,这样长辈既能安享晚年,又能享天伦之乐,在家过日子,不愁吃喝,生活又不会无聊。
“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吴天生笑着说,他主要负责管理子孙捐献的这些资金以及两厝老人的伙食费。虽然按规定是70岁以上老人,但只要是生活有困难,需要帮助的老人,也可以随时来这里吃饭。“我们一个月给老人的伙食费在4000到5000元之间,不会限制老人的饮食范围,老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最重要的是吃得开心。”
“为老人们提供一个既能吃饭又有精神慰藉的场所,洋园、典当厝这种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一种探索。现在在农村,还保留着一种较为传统的思想,认为送老人去老人院不是个事儿。很多‘空巢老人’,与子女不在一个城市或区域生活,除了孤单寂寞,多数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突发疾病、日常安全等都迫切需要社会和家庭的格外关注。而洋园、典当厝这种类似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养老方式,让老人白天可走出家门到‘照料站’,和邻里聊天、娱乐,晚上回到自己家中,享受一种既不离家又能集体养老的生活方式,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晋江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科科长王川国评价道。
编后
吴家老人们的幸福生活令人向往。老人们能够如此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首先需要儿女们的孝顺之心,为老人们设身处地着想;第二需要老人们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协作。当然,创意很重要,吴家老人们三餐不愁之外,不会觉得孤独与无聊,来源于儿孙们出钱出力把老人们聚在一起的创意。这个创意让老人们比住养老院还舒服,老友老窝长相伴,这种居家养老模式值得我们思考,也值得有条件的地方去推广实行,给老人们一个安乐的晚年。
延伸阅读
晋江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晋江户籍人口106.5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12.28万人,占总数的11.5%。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晋江市老年人口将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2030年,老年人口将分别达到27.3万人、33.7万人,人口老龄化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晋江市养老服务尤其是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迫切的社会问题。据初步统计,2011年来晋江各级累计投入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
- 2012-01-18晋江一企业家连续5年给村里年满60岁老人捐善款
- 2012-01-21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再次上调 月人均养老金1531元
- 2012-01-10晋江提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今年人均每月100元
- 2011-12-29丰泽区养老保障金首发 256名老人喜领养老金
- 2011-12-22鲤城发放养老金了 符合条件的居民每月领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