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遭涂鸦 村民进行清理
村民正在清理石头上的涂鸦
本报讯 (记者吴志明 实习生陈剑梅 文/图)17日,本报第9版报道了惠安崇武镇大岞村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惨遭涂鸦“毁容”一事,一时间,该遗址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大岞村村委会组织20多名村民到现场清理。
相关新闻:
现场>>组织村民清理
17日下午2时许,记者一路沿着台阶爬上遗址所在的龙喉岩景点看到:大岞村组织了20多个村民,正在清理景点周围的垃圾和碎石,使道路更加宽敞。
在山洞“龙喉”附近,村民们正在用专用的杂质去除药水清洗涂鸦的字迹。“我已清洗了两次,这个黑色字迹很难清洗。”一位村民说。大岞村相关负责人蒋先生表示,当初是一个流浪汉在这里乱涂乱画的,被发现后就跑了。墨汁渗透进石头里,不好清理,整个清理行动下午6时多才结束。
措施>>拟建博物馆保护
对于今后的管理,大岞村蒋支书介绍,将建立长效机制。首先是在沿路设立警示标志牌,严禁在该遗址范围内乱扔垃圾、乱涂乱画,同时他们还将安排附近的村民经常对该遗址进行巡查。崇武文化站的黄先生则表示,文物的保护最终还是要依靠当地群众的重视和自觉行动,政府要加大力度做好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遗址保护认识,让人们认识文化遗址的历史、艺术价值。
惠安县文体局郑先生表示将计划建一所博物馆,面向全国招收优秀专业人才,加大力度来保护文化遗址。对于资金上存在的困难,郑先生建议鼓励社会捐赠,让民间资金介入,争取让企业及一些社会团体来参与文化遗址的保护。
困境>>人力不足 资金缺乏
“我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谈到对县级文物的保护,郑先生无奈地说,龙喉岩作为一个原生态的文化遗址,如要开发,需耗费巨大经费,所以目前只能以保护为主。经费的缺乏,也使得县级文化遗址保护难。
郑先生表示,惠安县有100多处县级文物单位,遗址分布不集中,造成管理难度大,而博物馆编制内的成员仅有3个,人力资源的缺乏和专业人才的缺失,使得龙喉岩的保护业务只能下放到当地村委会。另外,政府投入是文物保护经费的主要来源,省级地方虽有专项文物保护经费,但是更多的是拨给省重点文物,县级所占的比重较小。群众文化遗址保护意识落后,也增加了遗址保护的难度。
- 2012-02-17惠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缺乏管理 遭涂鸦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