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亲非故一茬一茬 42年爱心接力只为一句简单诺言
突然,李池池摸了摸耳朵,“耳朵痒痒的,是不是他们在想我啊”。他口中的他们,便是供销社的员工们。42年的相处,他们已经成了亲人。“每次有人来看他,他总会跟别人说,‘都是老板养着我的’。”福利中心的工作人员说。智商不高的李池池,把施主任当成了老板,他的人生,和供销社紧紧相连。
取名“池池” 闽南话叫“弟弟”
李池池曾经也有一个温暖的家。上世纪50年代,他随父母从福州来到晋江创业。一开始,父母的生意还不错,后来却每况愈下,只能沿街乞讨。上世纪70年代初,李池池的父母先后因病去世,留下了当时30多岁的李池池,每天从垃圾堆里捡食物为生。供销社当时的主任收留了他,还承诺,“你就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只要我们有得吃,就绝不会让你饿着”。
一句简单的承诺,让李池池从此有了一个新家。员工们吃什么,他就吃什么,连户口都落户在供销社。“他很爱吃肉,我们就保证他每天都能吃得上。”施主任指着李池池吃得正香的卤肉说,“这个就是我们带给他的。”
为了让他开始新生活,供销社的员工们为他取了新名字——李池池。池池用闽南语念就是“弟弟”,是闽南人对男孩子的昵称。还没摔伤前,他每天到处闲逛,一到吃饭、睡觉的时间就准时回到供销社。
一批又一批 不变的是爱心
李池池自理能力差,供销社有个员工就专门负责为他剪头发、修指甲、洗澡,这一干就是20多年。逢年过节,大家还主动给他发压岁钱,生病了就带他去看病。2007年3月,李池池嚷着说眼睛看不清,检查结果是青光眼,大家主动凑足1万多元的手术费。后来,他从楼梯上摔下来,造成脑出血和大腿骨折,5个小时的手术时间大家寸步不离地守在医院。
42年了,供销社的主任换了5任,员工换了一批又一批,唯一不变的是照顾李池池的爱心。在大家的爱心帮助下,虽然李池池已经74岁了,但现在除了身体瘫痪以外,其他状况都很棒。施主任今年即将退休,但他知道,下一任主任一定会接好这根爱心接力棒,履行42年前的承诺。
此时,李池池似乎听懂了我们的谈话,拍着手唱起了《找朋友》。当我们问他会不会想念大家时,他很大声地说:“想。”在我们即将离开的时候,他挥起双手,蹦出“goodbye,good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