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马文化 闽南特有马种晋江马育养后继无人

现代的汽车代替了晋江马的运输功能
东南网-石狮日报3月24日讯(见习记者 杨德华 骆佳佳)马是较早的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晋江马是闽南地区特有的马种,有阿拉伯马的血统,属乘挽兼用轻型马种,具有抗高温高湿气候的特性。
据说,晋江马距离现在有1000多年的历史,石狮一带的马种均为晋江马,然而目前现存数量已不足10只,而其原有的运输功能也被各式各样的车辆所替代,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晋江马该何去何从。本期《走进民间》栏目将带大家走近石狮的马农,由他们向我们讲述了这传承了千年,却即将失落的“养马路”。
城市里“马行者”
一马一鞭,浪走天涯,好似潇洒。
这位农夫名叫蔡起壹,63岁,莲塘东村人,是村里仅有的“养马人”之一。这天,天还没亮,老蔡就驾着自己的“座骑”到邻村庙会表演,直到午后才“打道回府”。遇到记者上前打听,老蔡很是热情。一路上,老蔡时不时吆喝着马,伴着吆喝声,马蹄声更急促了。马车走得很有节奏,但很缓慢,记者骑车随行也显得几分“悠闲”。马蹄声幽幽,伴着过往汽车的鸣笛声,让记者恍如在历史中穿梭。
没过多久,就到家了。卸下马车,解下马套,抚摸马身……老蔡熟练地做着这些动作。老蔡告诉记者,自己17岁开始养马,已经养了40几年了。“我家祖上三代养马,祖父是当时公认的养马专家,对马很有研究。到如今这一代,只剩自己一人养一匹马。”
据了解,石狮地区所养的马种一般都是“晋江马”马种。晋江马是福建省优良地方马种,属乘挽兼用轻型马种,具有性情温顺,抗高温高湿气候,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及用途广的特性,不仅可作为交通乘骑之用,而且可作为挽马,如拉车、犁田耕作,是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
“马”角色转变大
时过境迁,随着时代的进步,交通工具的普及,马车褪去原来的功能和角色。关于马,关于马夫的谋生,将何去何从?
老蔡的儿子蔡天配说道,“小时候,爸爸的马是用来载客的,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村民到城里基本上都是坐爸爸的马车去的。”“我还记得,坐一次是两毛钱。”老蔡补充说,以前靠马谋生,除载人之外,马车还经常到附近的祥芝渔港拉水产品,帮村里小店补货拉点大米、米酒、化肥之类的。
现在关于马的经济效益,由从事代步工具转向参与民俗活动。目前,晋江马的主要用途就是供游客观赏,供当地农村出殡使用。老蔡介绍,“现在主要是一些庙会活动、殡葬、戏班子活动需要马,我们靠这些赚点钱。”
说起马车“跑业务”的过程,老蔡有些无奈:“出去‘跑业务’是为赚些‘生活费’,现每天要给马买‘麦皮’当粮食,至少要花10块钱。前些天有人拍婚纱照,我们的马就去当‘演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