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银行卡在泉州一夜被刷42万 用卡习惯惹的祸?

qz.fjsen.com 2012-03-24 08:53  彭建文 涂传之 谢明飞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进展】四川失主的卡被盗 刷近42万

失主是四川绵阳的一位生意人。3月20日晚9时许,他接到来自银行的短信——他的银行卡在泉州市区田安路进行了两笔巨额消费,第一笔21万元,第二笔205600元,分5次短信告知,前后不超过10分钟。

卡明明在自己身上,怎么会在泉州消费了近42万元?他立刻电话挂失,并向绵阳市公安局报了案。然而此时,卡里仅剩下1万多元。

前天晚上,绵阳警方接到泉州丰泽公安分局市区刑侦中队的电话:在珠宝店上班的汤小姐,识破“鸭舌帽”所持的克隆卡后,巧妙地将205600元划入珠宝店账户内,并将鸭舌帽吓跑。而这笔钱,正是属于这位四川失主的。

昨日上午,绵阳警方来泉州,对“3·20银行卡异地盗刷案”展开调查。陪同协查的,还有某银行绵阳分行的工作人员。

【疑问】第一笔21万是在哪刷的?

失主的消费信息显示,两笔钱都是在泉州市区田安路刷的,至于是哪家店面,并没有提及。

“如此多现金,一般是在高档商品店消费的”,丰泽公安分局市区刑侦中队办案民警苏警官说,案发时已是晚上9时多,银行早已下班。因为每天的取现限制,嫌疑人也不可能是在ATM机取款的。像珠宝、冬虫夏草等高档商品店,都有刷卡的POS机,第一笔钱可能是通过POS机直接套现的。

短时间内如何被盗刷两次?

同一张银行卡,短短10分钟内,被盗刷两次。苏警官猜测,嫌疑人可能是团伙作案,复制了多张银行卡,然后安排两组人马,在不同的店面高额消费。

但还有另一种可能。苏警官指出,3月20日正是某银行结账的日期。结账日期内,消费短信告知有滞后性,最迟数个小时,最快得10分钟到半个小时。可能嫌疑人对这方面很熟悉,才选择在这天日作案。这样,当失主接到消费信息时,挂失已经来不及了。

“鸭舌帽”为何弃卡而逃?

此前,警方分析,“鸭舌帽”盗刷银行卡购买黄金时,被店员汤小姐以“没有身份证,大额现金需要警方公证”吓跑,可能由于他是新手,太过紧张。

现在看来,除了担心被抓,更重要的是,嫌疑人已经成功盗刷了21万,不可能因为第二笔,继续在珠宝店里拖延时间。为避免被抓,“前功尽弃”,只好选择逃离现场。

珠宝店扣下的钱怎么给失主?

珠宝店方面表示,在警方证实下,205600元随时可以转给失主。但这笔钱,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归还呢?

绵阳市公安局的周警官说,经协商,这笔钱先转到绵阳市公安局的有关公家账户,以赃款的方式,作为调查的证据。案破之后,再归还失主。

21万损失将由谁来担责?

本案中,已被盗刷的21万元损失是否由失主自行承担?银行卡遭复制的责任由谁承担?

福建志立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魏正表示,何人担责需失主和银行各自举证,理清各自有无过错,持卡人平时持卡消费习惯不佳,将在举证中处于不利地位。

另有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业内人士则表示,遗失真卡遭盗刷和原卡被复制遭盗刷两种情况,担责主体也有所区别。

如因遭窃或不慎遗失,卡主尚未发觉,银行卡却遭人盗刷,因卡有密码,只要盗刷者所持卡经验证为真卡,卡主很难推卸自己保管不当的责任。一旦银行证明已为卡主创造安全用卡环境、且尽提醒义务,而卡主拿不出原卡被证保管不当,银行可以免责。

但倘若卡主能证明所持卡信息泄露致使卡遭复制,是因银行安保不力,那就是另一码事了。然而该举证难度较大。如果卡主通过出示真卡等方式证明原卡在身,再根据调取所得监控录像证明持卡取款或持卡消费的人不是自己,并能证明自己因在被犯罪分子动过手脚的银行自助取款机上取款泄露信息,方能认定银行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由银行承担赔付责任。

国内大多数信用卡设有密码,密码成为持卡消费中判定有效的唯一方式,故各银行都规定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卡主所为。银行无法识别信用卡遭盗刷是因卡主不慎泄露密码,还是交由他人托管的道德风险,所以本案中,失主较难证明银行存在过错从而获得赔偿。“但因为相关法律不完善,如果失主真的诉至法院,国内此前同类案例结果差别较大,结果还真不好说。”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