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天价“洋食品”咋就那么红 身价过高且有隐患
东南网-石狮日报4月9日讯(记者 张军璞)日前,市民吴女士向记者反映,她在市区一家“洋食品”专营店购买的食品好像有问题,不仅口感酸涩,且食品包装上全部是外文,连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都看不到。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对“洋食品”情有独钟,似乎是“洋”的东西就一定让人放心。石狮检验检疫部门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购买进口食品应多留个心眼。
市场:
市民购买“洋食品”热度不减
连日来,记者对市区的一些“洋食品”店进行采访,发现这些店里的生意都特别好,不少人大包大包地把“洋食品”往家买。前天晚上,记者在九二路一家“洋食品”店门口询问了几位刚刚买了“洋食品”的市民。市民洪先生告诉记者,进口食品味道不错,每周他都要买一些带回家。家住玉湖社区的吴女士称,国产食品有很多是小厂家生产的,质量上没有保障,而进口食品多是大品牌,而且通过了严格的检验检疫,吃起来比较放心。
某食品批发公司的余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进口食品在石狮卖得火是肯定的,因为石狮人经济条件较好,“洋食品”虽然贵,但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影响不大;此外,大众普遍对洋品牌比较认同,觉得洋品牌让人放心。
调查:
“洋食品”身价过高且有隐患
采访中,记者发现,同一类食品差不多规格的包装,“洋食品”竟然比国产食品贵好多倍。在市区一家“洋食品”经营店,记者随便看了几种食品的价格,日本生产的一种饼干,只有一小袋,价格却高达15元,而差不多规格包装的饼干,记者在某超市看到,只要2元钱;一种日本产的火腿肠,两小根包装,标价却高达10元,而国内生产的类似规格包装的火腿肠,价格平均只有2元钱;韩国产的一种酥饼,一小包的标价就要20多元,而国内生产的同样大小包装的酥饼,最多也不过3元。
“洋食品”价格昂贵只是一个方面,其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这些“洋食品”几乎都没有中文标识,“身上”印的都是外文,消费者既不知道食品名称,也不知道生产商和保质期。记者在市区一家“洋食品”店看到,这里销售的大多是日本的食品,食品的外包装上中文与日文混杂,消费者只能看到“名称”、“保存方法”、“制造者”等字样,其他都没法知道。记者向店方的服务人员询问食品包装上为什么没有纯中文标识,服务人员未置可否,推说货是老板进的,她们也不知道。另一“洋食品”店的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其实她们也不懂卖的具体是些什么品牌的食品,也不知道这些食品的其他相关指标,至于进货渠道,是不是“三无”产品,是不是走私货,她们更不知道。
- 2011-11-08晋江开展专项检查 大批进口食品无中文标签
- 2011-10-13进口食品莫轻心 中文标签要认清坚持“六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