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演绎创意文化 石狮市民黄思瑶化腐朽为神奇
黄思瑶的雕刻作品
东南网-石狮日报5月5日讯(记者 林富榕)破损的石头,刻上几朵梅花,转眼就变成了屋里的精品摆设;普通的木板,刻上经典书画,即华丽“转身”为艺术作品;甚至一颗核桃子,经几处纹理雕刻,亦能变成完美吊坠……在市民黄思瑶先生的自由创作下,看似不起眼的破玩意儿,总能诞生出无数令人称奇的创意文化。
石刻:化腐朽为神奇
流连于黄思瑶的石刻作品,记者发现,每块石头几乎都有一定的瑕疵,但经过他的“妙手”,这些被遗弃的石头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石头里的缺陷时而变成飞龙身上的纹理,时而变成鱼儿撅起的小嘴,时而又变成妙龄女子的衣裳,每一块石头的不足之处都被合理利用,弥漫着静谧、淡雅的独特气质。
“也许在别人看来,石头的裂缝是瑕疵,而在我看来,这些裂缝却是我创作的源泉。”黄思瑶称,石头的原貌本是经过千年更迭演化而来,不必刻意破坏它,只要顺其自然,就可化腐朽为神奇。
雕塑:赋予人的情感
对于常人而言,心目中的神明一般与观音、如来等形象相似,黄思瑶却通过雕塑语言诠释了不一样的神明。在他眼中,佛不再是人类顶礼膜拜的偶像,被赋予更多的是人性与人类情感,如同生活中的你、我、他。
“其实,每个人心目中的佛都是不一样的,我心中的佛就应该按照我的想法表现出来。”正是被这种自由意识牵引,黄思瑶创作了《面壁》、《回眸》两件雕塑作品。在《面壁》作品中,思瑶以自己的面容雕塑出了佛陀,眉头紧锁,双唇紧闭;作品《回眸》,则是一尊俏皮可爱的小女孩头像,而这便是黄思瑶心目中的女神。
木刻:独特艺术加工
除了石刻、雕塑,黄思瑶还创作了一系列充满创意色彩的木刻作品,即在古代经典书画作品原貌的基础上,根据创作需要在木板上进行排版、放大及局部修改等独特的艺术处理,凸显不一样的书画文化。
古代米芾的书法大作、现代书法家王镛的代表作、中国的《道德经》、印度的《心经》都被黄思瑶一一雕刻成木质版本。经黄思瑶的艺术加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也被分别刻在四块木板上,雄浑大气,苍劲有力。令人唏嘘的是,黄思瑶还将所有木刻作品拓成纸质版,或装订成册,或加框加裱。
黄思瑶笑称,自己有点像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任盈盈的父亲一样,用“吸星大法”把别人的“武功”全部吸为己用。不过,黄思瑶没有像任我行那么邪恶,只是想通过自己的艺术加工,让人感受视觉与心灵的沉淀以及独特交错的文化感悟。
- 2012-01-16南安老人雕刻龙印喜庆受欢迎 各方朋友电话预约
- 2012-01-13寻访泉州传统民间手工艺 精致古雅的古建雕刻
- 2011-12-14永春街头古建雕刻师 木雕30年心忧手艺面临失传
- 2011-12-07泉州惠安石匠一家三代 薪火相传“雕刻”金门
- 2011-11-08结合新工艺新材料 木偶雕刻从舞台走向"柜台"
- 2011-10-16陶上刀客坚持手工雕刻 梅兰竹菊大作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