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走进戒毒所与学员面对面 双重治疗助他们重返社会

qz.fjsen.com 2012-06-24 10:34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本报讯 (记者杨佳彬)戒毒——复吸——再戒毒,一包包小小的毒品诱惑着吸毒人员。在“6·26”第25个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走进泉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采访,了解吸毒人员在脱毒和心理康复双重治疗下,一步步戒掉毒瘾走向社会。同时记者希望他们误入歧途的经历能给市民警醒:千万莫沾毒品,只要尝上第一口,就会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心情“晴雨表”掌控学员情绪

“全所52名学员,其中男学员36人,且复吸人员占了很大一部分。”吕天宝所长说,虽然吸毒人员的复吸率较高,但只要有1%的希望,他们都要帮助学员脱瘾。刚上任20多天的他信心满满,将和其他民警全力以赴,拯救每一个吸毒学员,拯救他们的家庭。

舒适的凳子、摆放着盆栽的桌子、贴满学员心愿的“心愿墙”、反映学员心情的“晴雨表”,简洁贴心的空间给人温暖的感觉,这就是该戒毒所的心理咨询室。只要学员内心有波动,民警就会在这里与他们谈心,用人性关怀温暖他们的心。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咨询室时,学员小清(化名)正在与民警谈心,近段时间,她的情绪出现波动,戒毒——复吸——再戒毒,这让她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见到记者,她毫不避讳地讲述自己与毒品剪不断理还乱的“孽缘”。

吸毒使她失去自由和家庭

17年的“毒龄”,4次强制戒毒,戒断期最长两年,最短不足两个月,这是小清的戒毒档案。“四进宫”的她一次次辛苦戒掉毒瘾,却又一次次重蹈覆辙,39岁的她为此付出了自由和家庭的代价。她说,希望自己受毒品迫害的经历可以让更多人远离毒品。

1995年,22岁的小清第一次接触毒品。她清晰地记得,一天,她到一位朋友家中时刚好胃病犯了。朋友神秘地拿出一包白色粉末称“这东西可以治胃病”。没有多想的她尝试了,自此,一犯胃病她就会向朋友讨要“粉末”。不到一个月,小清发现身体出现不适,一旦隔断时间没有吃“粉末”,人就会难受,犯病时像有万只蚂蚁撕咬着身体。“那时我才知道吸食的是毒品,还上瘾了。”

1996年10月份,正在吸毒的小清被警方抓获,她第一次进入戒毒所戒毒,2年后,脱离毒瘾的她回归社会,立志好好做人的她躲着毒品整整两年。然而,她再次遇到“毒友”,又陷入毒品的泥潭。2000年,她又被送入戒毒所。就这样,无法自控的她前后四次“进宫”。

“毒瘾易戒,心瘾难除。”这是小清的心声。这次戒毒期间,小清积极与民警沟通,希望能在民警的帮助下戒除心瘾,远离毒品。

脱毒治疗结合心理治疗

为什么药物依赖者在离开治疗中心后复吸率会如此之高,而操守率又会如此之低呢?多数研究认为,离开治疗中心的脱瘾者在重新染上依赖性物质之前,都有几个影响因素在起着轻重不等的作用。这些因素包括错误的认知、情绪状态、人际关系的影响、社会压力等。

吸毒者一进入自愿脱毒机构,或是强制戒毒机构、中途康复站、监狱后,这些地方就成了他们的临时保护地。他们重返社会后,这种客观上的保护罩消失了。由此,一些人侥幸地认为,“我最后再饱吸一次海洛因,以后再也不吸了”、“再吸一次还不会成瘾,我自己能控制得住” ,在这些错误认知的指导下,患者重新依赖上了毒品。

因此,单纯给依赖者进行脱毒治疗是完全不够的,还应尽可能让脱毒者进入康复程序,接受一段时间的心理康复治疗,为成功的操守打下良好的基础。据悉,一般来讲,治疗康复程序可分为脱毒阶段、康复阶段、重返社会阶段这三个大的阶段。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