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白鹤拳文化 打造文化强县彰显魅力桃源
亮点二:公共文化服务
到2015年,实现全县乡镇文化站覆盖率达到100%,抓好县图书馆、博物馆、白鹤拳馆、余光中文学馆、文化音乐广场等城区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县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步伐。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县文化馆、图书馆基本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和改、扩建力度,镇级文化站建筑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乡级文化站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每个乡镇建成一个文化体育公园。
充分利用已撤并的中小学校及宗祠、古厝和废弃的旧厂房等,建设文化活动阵地。做到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站)、文化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免费向社会开放。
加快村(社区)文化室、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建设。增加广播电视等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增加农村节目、栏目的播出时间。
大力发展特色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节庆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推动“三下乡”、“八进社区”活动经常化。积极开展为外来员工送书、送戏、送电影等活动。
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重点实施市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园区永春桃城——五里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抓好五里街823西路古街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建设成为集中展示永春特色文化资源和名人名产的一个窗口以及展现永春民俗、民居、民风、民间工艺的一个平台。
组织编写永春乡土文化教材,编辑出版《永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永春文化丛书》等文化史籍典藏、丛书。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加大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和传承人资助专项资金的投入,推进传承基地建设。
组织实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十百千基础工程”建设,建设好永春纸织画、永春漆篮、永春南音、永春白鹤拳、永春佛手茶、永春老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中心)和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点。2012年底前,完成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基础工程建设任务。加大对古村镇、古民居的保护力度,博物馆建设,充分发挥博物馆收藏、陈列展示、科学研究和国民终身教育场所等作用。
- 2012-07-05永春桂洋镇重建:“我们的环境比城里还好”
- 2012-07-05永春召开慈善义工座谈会 感受义工平凡中的伟大
- 2012-07-05永春律师顾问团为企业“体检” 促进二次创业
- 2012-07-02永春县桃溪治理成效显著 “民生水利”一举多得
- 2012-07-02美丽山村“脚踏”永春安溪两个县 村务各自管理
- 2012-06-29永春山顶村庄告别400年缺水史 终结“扁担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