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泉州史前文明 制陶工艺很发达渔猎文化兴盛
文物采集的一般方法
考古发掘本身是一个具有损伤性的过程,文物出土对于文物本身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时刻,这一点主要指的是环境的突变带来的问题。文物在采集过程中,如何克服这个突变,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在采集中应尽可能防止温度和湿度的大幅度变化,尽可能保持文物出土时的含水率。在露天发掘文物,还要考虑风沙、雨水及阳光的影响,临时搭建考古现场大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在环境突变问题可以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才能随着考古发掘的需要进行文物采集。文物采集的—般步骤是:
(一)记录
记录要随时进行。这个过程应该贯穿考古现场保护的始终,不仅包括对文物进行所有的操作程序和步骤的文字记录和照相、录像。还包括每天的工作日记,档案记录是出土文物保护修复的第一手资料,记录和保存好档案,能为后人进行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二)采样
所采集样品包括环境样品和文物样品。环境样品是指从考古现场环境中的土质、水质、墓室内气体等获得的样品。文物样品是指从文物上采集的颜色、漆片、纺织品、金属饰品、粮食颗粒、器物中的残留物等样品。对获得的样品进行科学的分析检测,是考古和实验室保护研究的重要依据。
采样的基本原则是:
1.所取样品应尽量满足研究的需要。
2.要明确样品的层位以及共存的遗物。
3.尽量选择残器或破损器物的不被注意的部位采样,不要对器物纹饰和重要部位造成损伤。
4.科学保管样品,避免外界因素干扰,使之失去科学研究价值。
(三)搬拿
地下文物经过多年的地下埋藏和不断的土壤腐蚀过程,文物本身发生很多的变化,不再是入藏时那样结实,虽然看起来很完好,其实却很脆弱。所以搬拿时应遵守以下规则:
1.必须戴上手套,目的是保护文物不受污染。
2.拿文物时要小心谨慎,轻而稳。
3.小件器物应该双手捧着,大件器物应该一只手托底,另一只手扶持,或者双手捧着器物的中下部分,不要提它的口沿和耳部。
4.纺织品和纤维制品不要折叠,应放在一个托板上搬拿。
(四)提取
“提取” 是指将文物从土里剥离出来的过程,它是文物出土后的第一次移动,提取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保护修复工作,所以,它是考古发掘现场保护技术的重要环节。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提取文物,首先必须考虑提取是否会对文物造成损害或影响。其次必须了解所提取文物的强度。在一般情况下,最好能采取一些措施,对文物进行必要的补强处理,尽可能地保证文物的安全。此外,整个提取过程要做好记录工作。
- 2012-06-25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 东石渔民捞到百年白兰地
- 2012-06-22泉州水下考古:200年前青花瓷或来自一艘沉船
- 2012-06-17水下考古陆上调查 金井渔民:捞到瓷器又扔回海里
- 2012-06-16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 沿海发现13个沉船疑点
- 2012-06-16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 石狮渔民曾捞出多件瓷器
- 2012-06-12泉港小小石锛见证泉州在商周就有人类活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