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百年侨批记忆再生辉 回望那些传奇的人和事
雕塑“批来了”(摄于潮汕侨批文物馆)
侨批产生以来,起到了帮海外侨胞履行赡养留在故乡的父母、妻儿义务的作用,成了国内侨眷的生命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侨批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在国家陷于困境的时代,侨批起到了“强心剂”的作用;在国家建设的年代,侨批又起到了促进作用。
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本组报道,我们选取了两位分别侨居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华侨寄回的侨批,不难发现,这些华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奉行忠孝节义、多行善事、兼济天下的信条,对家族、家乡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在事业有成后,不忘报效桑梓,慷慨捐赠公益事业。
■上篇 侨批中的故事
铭记华侨赤子心银信往来
南渡艰辛创业 节俭支援抗战
家书抵万金。在抗战初期,晋江一名叫施能杞的华侨南渡菲律宾后,多次给家乡亲属寄来侨批。解读其仅存四件侨批,可见其在菲创业之艰难,尽管如此,他仍关心时局,以实际行动戒酒断烟,支援祖国抗战。
南渡筹款 家书返乡
施能杞,晋江龙湖衙口人,出生于一个在台湾经商的家庭。在乡亲眼中,他为人严正,不畏强暴,为邻里所倚重。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为筹建故乡南浔小学校舍,施能杞受乡亲委托南渡菲律宾筹募经费。但工作还没来得及进行,太平洋战争爆发,他未能遂愿。在此期间,他忧郁成疾,不久逝世,终年56岁。
1972年,其长子施维雄把施能杞仅留的四件寄给国内家属的信札连同一些名人题词,托人编成《施能杞先生家书》(下简称《家书》),影印行世。长期从事华侨历史文化研究的福建知名学者、华侨大学教授李天锡,在华侨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声誉。他就《家书》进行了研究解读。
“通常情况下,一件侨批往往与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有经济联系,但施能杞的这四件家书却展示了当时侨批的另一种功能,即还可以通过与某个人联系后而向其他有关系的亲戚朋友辐射。”李天锡说。
《家书》中汇集的四件信札都是典型的侨批,除第四件外,其余都有“兹付国币”或“外付国币”字样。李天锡注意到,第二件家书把“外付”的国币伍拾元分成三份,分别给长嫂、庶长嫂与四兄,第三件家书中,他请长兄嫂从此件侨批中拨出多少不一的款项进行分配,而参与分配的人竟达26人之多,甚至请长兄嫂除自己用于年关外,若有可能即“酌给邻右贫寒亲众”。由此可见侨批惠及面之广。
- 2012-04-21马来西亚富豪榜华裔占多数 政要赞靠勤劳实力致富
- 2012-04-14“洗碗工”考上牛津大学 伦敦贫民窟走出华裔男爵
- 2012-04-12105名菲律宾华裔学生逛蟳埔 看蚵壳厝剥海蛎
- 2012-04-05105名菲律宾华裔学生到泉州学中文
- 2012-03-25旧金山华裔家庭惨遭灭门 警方怀疑凶手已自杀
- 2012-03-12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 赴连平参加桃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