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软件也能当医生? “隔空问诊”有风险
报讯 (记者王丽虹)如今智能手机上的各种应用软件越来越多,市民小陈最近下载了一款“快速问医生”的问诊软件,只要输入病症,很快就能得到反馈。市民似乎拥有了一个随身陪伴的私人“医生”,不但免费,还省去排队问医的时间。对此,市区几家大医院的医生提醒,这样的“隔空问诊”模式存在风险,患者可能因为药物错用,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小陈最近老是流鼻涕、咳嗽,由于工作忙,抽不出时间看医生。经朋友推荐,她用手机下载了一款名为“快速问医生”的软件,打开软件后,直接在页面上点击“咨询医生”,就像发短信一样,她把自己的病症简单描述了一下,称“最近几天一直流鼻涕,还时不时咳嗽,头也有些晕,没力气”。过了五分钟,小陈就收到了一位在线医生的建议,这位轩姓医生回复:“结合病症建议口服克咳敏、阿奇霉素和维生素c治疗,就可以了。”收到回复后,小陈感觉方便快捷,并遵照软件给出的处方吃了几天药,但病情并未好转。后来,她到医院看病,吃了几次药,病情就好转了。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年轻人都使用过类似的手机软件“看病”。记者在网上输入手机“看病软件”,立即搜索到不少相关软件,如“糖尿病医生”、“抑郁医生”、“健康医生”等,其中“快速问医生”的下载量有数万。记者发现,这些软件有的能解答用药禁忌、药物相互作用,有的能提供饮食宜忌等服务,内容应有尽有,俨然一本“医学知识宝典”。
这类问诊软件为何会迅速增多?市民李小姐认为,这种软件的出现,确实给一些人提供了咨询方面的便利。比如,孩子夜里啼哭了怎么办,孩子怎么吃会更有营养等,这类问题家长想要了解,但又不大可能为了咨询去医院,有了这种“问诊软件”,就省去了许多麻烦。
市民小蔡说,用软件咨询一些问题,省去了出远门、排队挂号、闻医院苏打水味道等种种不便,手机咨询后,可判断到大医院或小门诊看病,使看病也能更有效率。
用手机软件“问诊”科学吗?会不会有风险和隐患?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心血管主任医师王耀国表示,用这种方式看病并不可靠,病人到医院看病,医生需要通过“望闻问切、视触叩听”,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有时甚至要通过抽血、验尿等实验室诊断方式辅助,才能初步得出诊断结果。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即便是症状相似,也可能是不同的病因引起的。因此,用手机软件“隔空看病”,通过几句文字上的交流,在线医生开出的药方难免会失之偏颇,可能贻误治疗时机,以感冒为例,延误治疗可能引发肺炎。
市第一医院急诊科陈医生说,如果只是单纯健康保健方面的咨询,使用这种问诊软件并无不可,但如果真要使用“软件医生”开出的药方,那要谨慎。以感冒来说,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症状相差不大,但用药不同,不通过当面问诊,只通过“人机”交流,容易出现吃了药病没好,甚至病情加重的情况,建议市民生病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