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惠民 幸福晋江
□本报记者 黄小玲 叶舒雯 通讯员 林青
“城市适不适合居住”、“人们幸不幸福、快不快乐”?衡量一座城市百姓的幸福度,无外乎几个标尺:生活的品质、社会的因素、精神的状况,显然GDP并非决定因素,但高增长的GDP创造出的高财政,却能为这座城市的老百姓多做不少事。
这就是晋江的选择。2011年,这座民营经济之城,财政收入超过百亿,65%的财政支出却花在民生上,累计安排31亿元投入就业、教育、医疗、公共安全、环境治理、社会保障等领域,19件为民实事全部兑现。
与骄人的“品牌之都”、“晋江板块”相辉映,晋江在民生幸福的追寻中,一样展现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姿:全省率先实现公办普通高中免收学费,全省率先实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即征即保,全省率先实现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城乡一体化,全省率先推行“居住证”制度,全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优异的城市民生答卷,折射着晋江以民为本、民生为大的创新主动性。
幸福很微小,幸福“躺在”晋江人的腰包里、房子中,打造专属每个人的“小实惠”。
GDP、财政收入仿佛很遥远,摸不着,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自家房檐下的生活质量。用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话来说,叫做“小确幸”——微小而确定的幸福。
幸福是腰包鼓起。2011年,晋江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2%。
幸福是交通便利。2011年,172部新“上岗”公交车让出行更顺畅。
幸福是一栋房子。2011年,2000户晋江家庭的危房得到翻建,1万套保障性住房破土开建。
幸福是蓝天绿水。2011年,晋江首次出台水系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投资1.5亿元启动38个项目,让全市活水水网日渐成型。
幸福是安全感。在“五张网”(社会稳控网、网络巡控网、视频监控网、动态管控网、群防群治网)呵护之下,2011年,晋江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两抢”案件分别下降15.6%、17.2%,老百姓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3.56%,创历史新高。
正因为安身立命之本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能含在嘴里、攥在手中,这座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才一天比一天深切。
幸福关乎尊严,幸福载入晋江人社保水平的“账目”里,酿造社会公平正义的“人情味”。
对于晋江市委市政府而言,一座“幸福之城”,光是关注老百姓个人的幸福感还远远不够,还要关心不同阶层百姓的幸福状况。
作为梅岭组团改建的被征迁户之一,73岁的庄高峰老人的“幸福账本”中,有着一大关键词:“社会保障”。他介绍,除去租房、生活补贴,他和老伴每个月还能领到720元的社会保障金,包括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每月可领280元;参加新农保,每月可领80元——近几年,晋江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始终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即征即保,率先实行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率先实现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城乡一体化。今年,当地新农合筹资标准还将提高到310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还将提高到每月100元。
- 2012-12-01晋江召开“贯彻十八大、推动新跨越”务虚会
- 2012-12-01中国爱心城市专家考评组一行到晋江实地考评
- 2012-11-30以创新理念引领新一轮发展 “智造”晋江正当其时
- 2012-11-3016亿浇灌“慈善之花” 晋江慈善事业蓬勃发展
- 2012-11-29晋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17个行业实现全面达标
- 2012-11-29服务外包治顽“癣” 已覆盖晋江26条主次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