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非公经济组织实践“自管理”
福建省晋江市非公经济起步早、规模大,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400多家,占福建全省总数的1/10。2010年,晋江市财政收入首超100亿元,非公经济贡献率达90%。如何进一步提升非公经济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晋江市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一项重要内容。
市场需要催生商务调解
陈埭镇素有“中国鞋都”之称,晋江全市1.6万家企业中,有近1/5集中在这个镇上。近年来,虽然受到国内外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但陈埭镇的企业数量和规模仍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企业内外矛盾纠纷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企业间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等矛盾纠纷,企业与劳动者的劳资纠纷不断增长,一度成为政府部门的棘手难题,这些矛盾纠纷如果得不到有效化解,不仅会影响到上下游产业,也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商会秘书长张庭波说,市场的问题还是要依靠市场自己解决,建立商务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商务调委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2011年2月,晋江陈埭某鞋材有限公司两名合伙人因经营意见分歧发生股权纠纷,商务调委会获悉情况后,主动介入调解,经过10多天的斡旋努力,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很多商务纠纷背后都有一条复杂的债务链,双方‘撕破脸’打官司也往往是无奈之举。”调解员刘庆镖说,“调委会以第三方介入,搭建协商桥梁,进行公正调处,容易达成让纠纷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意见。”
晋江市司法局基层科负责人陈著坪认为,作为新型中介组织出现的商务调委会是当地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地方法院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来看,很多企业间的债务纠纷出自客观原因;劳资间的工资拖欠问题也多数由企业资金回笼困难造成的,这些由客观原因为主产生的商务纠纷,被调委会早发现,早解决,早预防,通过主动调解,不仅节省了司法机关的行政成本,更有利于政府部门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责,减少对整个产业链的冲击和一些后遗症。
搭建四平台推进企业“自管理”
为了进一步完善非公经济自我服务和管理能力,晋江市政府积极搭建了四个平台:
其一,搭建政策服务平台。2011年,晋江市制定了11份经济扶持政策,通过干部进企业等方式进行政策解读,发挥了扶持功效。
其二,搭建党群服务平台。成立市级非公企业党工委、镇级企业党委和村企党建联席会,形成“市镇村企”四级联动机制。发挥工青妇以及商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营造和谐用工环境。
其三,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率先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相继进行9轮改革,政府审批事项削减合并400多项,平均审批时限缩短70%以上。
其四,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在全国县级率先建立博士后工作站,设立专家活动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引进中高级人才4000多名。
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晋江的企业得以把更多的发展成果投入到用工环境的改善上。作为晋江市体育产业龙头企业三六一度有限公司自2009年以来共计投入1亿元,在企业内设立文娱活动中心、职工幼儿园、职工超市、职工花园、企业文化长廊等员工生活服务设施。同时,企业还成立爱心基金会,帮助困难员工;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培训课,疏导员工压力,化解心理问题。
- 2012-12-04晋江富而仁爱 ——访晋江市市长刘文儒
- 2012-12-04打造一批国际名牌 晋江市长刘文儒专访
- 2012-12-04让爱心续写晋江传奇 ——访晋江市市长刘文儒
- 2012-12-04晋江市长刘文儒:“爱心”将成为城市的最高荣誉
- 2012-12-04解读晋江经济密码之五:二次创业 晋江再扬帆
- 2012-12-04“641”现代产业体系:晋江经济转型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