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怎奈门掩黄昏 南安中宪第期待加强保护
东护厝的梳妆楼
东南网-福建日报3月19日讯(记者 林剑波 刘深魁 通讯员 陈鑫炜 文/图)对于旧时建筑礼制所画出“红线”的小心翼翼,让这处闽南古厝有了一个“九十九间”的别称。从字面上能看出的是群落曾经的庞大和规整,然而在传闻和现实中交叉的则是有些不复当年的无奈。南安市历史最悠久的闽南红砖古民居——中宪第,披红裹绿“演出”200余年,现在期待跟得上时代的胡琴,门掩黄昏,有计留春,将那种独特的闽南味道继续演绎下去。
一连片古民居的闽南红,在周围城市楼宇的灰色中显得格外亮眼,常引得人不由得驻足多看几眼。这座南安郑氏家族的私宅,即为中宪第。
清雍正年间历经祖孙三代数十年才告完结的府第,因主人曾诰封中宪大夫而得名。“这在以前算是别墅啊,很豪华的,只是眼下有些破旧而已。”指着精致讲究的雕梁画栋,郑家第23代后人郑福海有些感慨。
正门2米多高的屋檐上,几名工匠师正忙着添砖加瓦。跨过高高的门槛,绕过屏风墙,便是豁然洞开的正厅,依稀可见当初的富丽风华,然而有些梁柱已遭侵蚀、开裂,屋架、台基、墙体和屋顶都不同程度存在残损。当年后花园里的水榭、亭阁、假山、月亮潭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片丛生的杂草。此外,史料中记载的“恩伦世宠”牌匾已不知去向,“中宪第”匾额也静静地躺在家祠的角落旮旯……对于岁月的侵蚀,工匠师也无可奈何:“能修的就修,该清理的就清理。尽量用修旧如旧的方式来翻新,最大程度保留原样。”
“中宪第是闽南古建筑集大成之作。” 南安市文管会负责人杨小川说,这座占地7780平方米的建筑,虽然附属建筑已经或毁或残,但主体建筑仍大体保留。“现存闽南古建筑大都是近现代重修的,已不是原汁原味的本来面貌。像中宪第这种历经200多年风雨洗礼的,主体建筑自落成到现在依旧保存得如此完好,是很难得的。”
杨小川说,中宪第的主体建筑为四进,“据说当时有112间房,由于僭越了古代建筑的礼制,所以对外宣称只有99间”,这也令“九十九间”成了中宪第的一个别名。除了本身的建筑价值以外,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闽台缘关系的源远流长。
- 2012-08-17来自偏远乡村的古老呼唤 泉港樟脚村石头古民居
- 2012-08-17永春岵山350座古民居打包进军旅游 保护有规划
- 2012-07-02南安蔡氏古民居申报世遗预备名录 专家实地考察
- 2012-05-31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六标准 蔡氏古民居已合三项
- 2012-05-30安溪村民捐资百万重修 260多年土楼将重焕生机
- 2012-05-30安溪湖头“相地府衙群” 古风遗韵尽收眼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