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闽南文化节特刊之绝技传千年 盛世绽芳华
藤铁:源自竹与藤的传奇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的故乡,安溪铁观音享誉全球。同时,安溪还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藤铁工艺之乡”,是我国最大的工艺品出口基地。安溪的竹藤编技艺自古有之,现代的安溪藤铁工艺产业几十年前开始发力,如今已经成为安溪县继茶产业之后的第二大特色支柱产业。
藤铁工艺又不断开枝散叶,除了安溪外,泉州市区、南安等地也都有藤铁加工厂。
□本报记者谢伟端 通讯员张晓斌 章桂林 文/图
唐宋就有竹藤编技艺
据竹藤编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陈清河介绍,安溪竹藤编技艺历史悠久,《五代初建安溪县记》和《泉州府志》记载,唐宋时期,“畚”、“筐”、“焙茗”等竹制品,老百姓已经开始使用。千百年来,农具、茶具、日用器具中属于竹藤编的相当普遍,有篾箍、筛、笼、篱、笠、蓆、簾、桌椅、盘、筐、箱、斗箕、蒸笼、灯等14类40多个品种。
“有安溪乌龙茶就有竹藤编,采茶的茶卡、凉茶的平筛、摇青的茶筛和摇青机、烘茶的焙笼等,千百年来也是竹藤编的。”陈清河说,“当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竹。”竹篾较脆,编织的难度大。
如何用竹编织器物?竹藤编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名人黄连福说,首先要将竹子切成竹丝,然后再根据所需造型编织。“用竹编织的难度大,一般人要学习三到五年才能掌握这门技术。”
主材料竹被藤取代
虽然安溪的竹藤编技艺历史悠久,然而现代竹藤工艺业真正的雏形却是1971年才出现,陈清河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1971年,他带领5位年轻人在安溪尚卿公社农械厂创办安溪县尚卿竹编工艺厂,利用本地生产的竹子、山藤、芒心等原料生产热水瓶外壳、茶篓等工艺品,销往本县及周边南安、泉州等地。1972年,在全国第二届工艺美术展览会上,陈清河送去花瓶、花篮、果盘、菠萝罐等8件竹藤作品参评,其中菠萝罐作品被选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型画册,“全国只有3件竹编作品入选,这在当时是最高荣誉。”
到了1984年,陈清河被曾星如看中,在安溪县城创办该县第一家合资企业——安星藤器有限公司。安星公司在全县80%的乡镇设立许多加工点。短短几年间,这些加工点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加工厂把生产加工任务发放到各家各户。经农户生产加工,最后产品又委托安星公司等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公司出口,从中赚取利润。
“安溪各个村都有几个在当地比较有影响的人,公司就把藤等材料分配给他们,再由他们组织村里的妇女编织藤工艺品。”陈清河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你如果到安溪村民家坐客,经常可以看到妇女们忙于编织竹藤工艺品的场景。
“这一时期的重大变化就是材料由主要是竹,变成主要是藤,辅之以竹。”黄连福说,竹和藤工艺品都需要手工编织,但藤的韧性更足,不易折断,竹与藤相结合,可以编织更精美、更丰富的造型。“藤制品放的时间更久,而且可塑性更好,技能较为简单,普通女工只要观摩后多加练习,就能掌握编织技能。”
- 2013-06-15捎份伴手礼带走“最泉州” 台湾特色庙会可选购
- 2013-06-15闽台缘4个展览布置完成 感受“绿叶对根的深情”
- 2013-06-152013年世界闽南文化节将开幕 聊聊心中的闽南文化
- 2013-06-15泉州四大线路考察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示范园区
- 2013-06-15六大洲嘉宾共聚盛会 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明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