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市区新建多处立体停车场 鼓励民间资本试水
立体停车楼 有效利用空间
一份来自市交巡警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心市区汽车保有量约为14万辆,按照合理的停车位配比1∶1.3,需要停车位18.2万个,而现有停车位却不足4万个,缺口巨大。
记者从市规划部门获悉,目前中心市区规划中的停车位包括打锡街人民医院旧址、义全街海洋与渔业局旧址、坪山路与津淮街交叉路口西侧用地、泰和酒店旧址规划用地、市儿童医院改扩建项目立体停车楼等。
相比传统坡道式停车楼,机械立体停车场更能有效利用空间,成为大多数停车场建设业主的首选。其中泰和酒店规划用地将配套200个立体公共停车位;坪山路与津淮街交叉路口西侧用地拟建十多层的立体停车设备,该项目建成后将提供至少450个停车位;泉州市儿童医院改扩建项目立体停车楼及连廊建筑方案中,医院旁的东泽路临时店面,拟建成8层高的立体停车楼。
此外,在东海及城东片区,也已规划了多块停车场项目用地,用于未来立体停车楼的建设。
盘活资源解决停车难题
立体停车楼及停车场的新建,在缓解市民停车难的同时,也需要市民自身转变观念及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此前记者在中心市区采访中发现,与路面见缝插针停车相对的,是空荡荡的停车楼。有了车位却不来停,市民停车意识仍需引导。
为解决停车难题,专家、学者给出不少建议。有专家建议“错时停车”,即白天居民上班期间,将社区富余的停车位提供给邻近单位、部门和有需要的市民停车;夜间市民返家期间,将单位和部门富余的停车位提供给邻近有需要的市民停车。此外,市民建议有关部门将条件适合的闲置地块进行土地平整硬化改为临时停车场所。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大中型建筑等应配建、增建停车场,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市民李先生建议,相关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停车场。
相关链接
中心市区已投用的主要停车场
据了解,中心市区较大且已投入使用的公共停车场包括九一街恒发立体停车楼、津淮街立体停车楼、津坂路立体停车楼、泉州商城广场配套立体停车楼,此前还有齐云路停车场、开元寺配套停车位、新门街源和堂地下停车场投入使用。
- 2013-08-2125层智能停车库泉州造 仅占用50平方米的面积
- 2013-08-18划了车位却停车难 厝边呼吁增设夜间限时停车位
- 2013-08-11路边乱停车卸牌躲罚单 市民盼试行分时占道停车
- 2013-08-10地下停车库里拉大提琴 这就是老黄的午间休闲
- 2013-08-035个公共停车位竟成“私人车位” 商家被责令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