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退休后以学堂为阵地 播撒文化种子绽放文明之花
“餐点”三:文化礼堂食粮足
而由村史馆、农家博物馆、养生馆等组成的文化礼堂,更为村民奉上“美味”的精神和物质食粮。
在金山村的农家博物馆里,收藏了300多件早年农村生产生活用品,除了犁、镰刀、石磨、蓑衣外,还有风箱、竹橹、巴担、石臼等,如今已难得一见。原来,当初镇里决定并校,村里腾出了旧校舍,吴金斗便想,金山村离城里近,许多村民已不种田,如果把村民家里废弃的农具搜集起来,办一家博物馆,一定很受孩子们欢迎。他当即把想法与村民们分享,大家捐献出300多件农具。他将农具简单布置后,当月就向孩子们开放。先是周边中小学师生来参观,后来范围慢慢扩大,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至今该博物馆已吸引了2万多人来参观。
采访进行到中午,陆陆续续有老人来到金山村敬老养生馆吃午饭。“阿婆,您觉得这边饭菜怎么样?”“好吃又不贵!”一位阿婆介绍,金山村敬老养生馆的好伙食是村里老人的“专享”,这里供应一日三餐,7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只需缴纳85元,80周岁以上的50元,90周岁以上的则完全免费。对此,吴金斗很是自豪,“金山村421位老人中有80%是空巢老人,多亏乡贤们捐款,养生馆才得以开办。现在老人们吃得更好,还能顺便跟老伙伴聚聚闲聊。”
如今,文化的种子在这个小村里长成了大树,绽放出文明之花。而作为撒种人,年过古稀的吴金斗仍然精神矍铄,“活到这个岁数,搞文化让我的精力有用武之地,也算老有所乐啊!”
变单调生活为“文化大餐”
2001年,吴金斗从南安丰州中心小学退休,回到金山村准备安享晚年,却发现农村生活单调,休闲活动就是打麻将、喝酒等。他用一首顺口溜描述了当时的生活——“每天生活很单调,一天只听三种叫:早上听鸡叫,中午听鸟叫,晚上听狗叫。”
2003年下半年,吴金斗被推选为村老年协会会长。他向村委会反映村里开展文化活动存在五难——“看书难、看报难、看戏难、看电视难、体育活动难”,希望能有措施改善村民的文化生活。2005年,在霞美镇团委、村委会等有关部门的牵头组织下,他和村里的老人商议,利用废弃的小学校舍,组织村里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创办农家学堂。
小山村的单调生活改变了,村民们开始畅享“文化大餐”。
- 2013-08-26潜心研究20多年 李革:致力创新的行业带头大哥
- 2013-08-23开创挖沟防风植树法 惠女陈丽英:盐碱滩上造林千亩
- 2013-08-22参加志愿活动十年 “欢喜哥”与绿色之城的不解缘
- 2013-08-2014年救出群众280多人 一个消防老兵的水火春秋
- 2013-08-19怀揣梦想爱拼敢赢 她从服务员到“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