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泉州民生 > 城事要闻 > 正文

“数说”泉州大变化:文化事业繁荣 群众生活更丰富

2019-09-28 08:41:15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全力建设文化强市,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整合相关文化资源,注重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和发展新兴文化,泉州文化建设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泉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短缺,1950年,全市仅有1个电影院,4个文化馆(图书馆)。经过70年的发展,泉州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2018年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12个,文化站164个,影(剧)院69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12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系统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1967场,比2004年增长96.7%;剧场、影剧院演(映)出75.97万场次。

此外,从2008年起,全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

摘获多项殊荣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1982年,泉州成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举办我国首次泉州国际木偶节。2004年,泉州被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试点。2007年,泉州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成了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南安蔡氏古民居等闽南文化保护区。2013年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2018年“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取得阶段性成果,获评中国工艺美术之都。

泉州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4个,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吸纳融汇了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域外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精华,梨园戏、木偶戏、南音、高甲戏、打城戏等戏曲得到继承和发扬,著称海内外。

数据看变化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涌现一批文创领军企业

2017年泉州文化产业创造增加值341.28亿元,连续七年居全省首位,是2010年的2.4倍,2010-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3.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4.0%,提高到2017年的4.5%,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0.32万人,比2010年增长67.2%,年均增长7.6%。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40.13亿元,是2010年的3.3倍,年均增长19.0%。

2017年,全市文化骨干企业589家,比2010年增长33.3%。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8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6家。涌现了一批文创领军企业,在文化产业领域创造了巨大的产业价值。

(记者 罗倩雯 通讯员 杨艳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