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为落细组织工作“末端落实年”活动,健全和落实科学有效的人才制度,提高泉州引才聚才竞争力,近日,泉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探索激发用人主体活力的有效办法”重点项目实施方案》,突出制度改革、政策服务、平台嫁接、引领示范四个方面,充分发挥优势产业聚才的“磁场效应”,激发用人主体活力,从根本上打通泉州人才发展环境的“神经末梢”。□本报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黄颖 沈忠华 制度改革 落细人才自主评价 “谁用人,谁评价。”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探索把选人用才的“指挥棒”交到用人主体手里。下一阶段,我市将进一步跟踪指导113家试点企业开展人才自主评价,严格审定企业自主认定方案,确保对标适度、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用评价“指挥棒”带动企业内部人才工作体系构建持续完善。 拓展人才积分管理 近年来,我市一些地方建立了以“积分制”为核心的人才认定管理体系,形成了涵盖各大领域的积分体系,坚持以贡献论人才,把举荐权交给用人单位。接下来,我市将总结石狮市、南安市人才积分制评价经验做法,鼓励县(市、区)推广“人才层次+贡献大小”的积分制评价体系,鲜明树立以实绩贡献论英雄、给激励的导向。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职称是衡量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志。我市将争取承接省级产业职称改革试点,逐步下放中级职称评审权。探索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改进非公领域职称评审,突出技能水平、技术创新评价,避免过分强调学术要求。 政策服务 推动政策融合 我市将整合市县两级涉才涉企部门政策资源,特别是产业、科技、人才等政策包,引导用人主体用项目引才、用平台聚才。同时,增加研发投入、重视技术改造、开展联合创新,为人才实现价值提供平台。适时研究出台激发用人主体活力的指导性意见。 促进服务提效 为进一步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促进人才与发展相适应,我市将继续狠抓改进人才服务八条措施,构建“一中心、一专窗、多站点”的服务网络,实现市县两级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联网式运作。推动市级“人才之家”标准化服务,为用人单位引聚人才提供及时周到服务。 用好信息手段 根据方案,我市将加快打造人才工作信息化云平台,用数字化服务再造流程,实现政策信息“一站通晓”、涉才服务“一码通办”、供需对接“一网匹配”。 平台嫁接 ●抓好引智平台推介 我市将分类盘整在泉各类引才引智平台、高端创新平台,整合制作对接指南并挂网推介,帮助用人单位了解熟悉、主动对接。 ●支持用人主体市场化引才 以市场化的方式推进人才工作,我市将建立在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重点产业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代表定期沟通、常态联动机制,鼓励用人主体通过机构引才,不断提升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效能。做强市县两级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市人才发展促进会,激活市人才协会联盟、海内外引才联络站,嫁接国家、省级人才平台,引导用人主体“以才引才”。 ●常态组织企智对接 方案明确,我市将以落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用人单位引聚人才复工复产的十条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高校毕业生专项行动”为抓手,采取云端视频、专场对接等有效方式,分领域策划若干场“用人主体+人才创业项目、人才创新成果、产教融合”等对接活动,重点发挥在泉“大院大所”、高校(职业院校)、人才创新共享联盟、科技大市场等平台资源作用。 引领示范 ●深化企业家素质提升专项 我市将抓住企业加速代际传承契机,依托各类开放式培训平台,加强与用人主体“对话”“引导”。聚焦强化企业家的人才工作主体意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市级至少举办1期民营企业家示范培训班,并将人才合伙制、股权期权激励等引才聚才留才务实做法纳入培训内容。县(市、区)参照至少举办一期培训班。 ●打造企业人才高地 根据方案,我市将常态联系100家规模以上企业,精选支持200家战略性成长型中小企业,分类指导加大引聚、成果对接、动能转换,并鼓励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决策机制、规范的人力资源体系,着力打造成国家级人才以及省级特级后备人才、“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创业之星”“创新之星”人才的重要“储备池”,增强各类人才对用人主体健康发展的信心。 ●选树用人单位典型 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我市将以新业态、新典型为重点,遴选部分“人才工作意识强烈、理念先进、成效良好”的用人主体,通过典型经验宣传、现场推介交流、实地项目拉练等方式,形成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