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泉州时政 > 泉州要闻 > 正文

“习总书记点赞的扶贫车间,是我们泉州援建的!”

2020-06-13 09:28:2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数天前习总书记刚刚考察过的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扶贫车间,纸箱包装产业带动了100多人稳定就业,人均月工资3000多元。(陈煌林 供图)

小车间、大作用。6月8日下午,在宁夏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在村扶贫车间,他与乡亲们亲切交流,肯定扶贫车间在先富带后富、帮助当地困难群众在家门口解决就业的模式和成效。

“习总书记点赞的这一扶贫车间,是我们泉州市德化县援建的!”距离宁夏2000多公里之外,泉州人民为此欢欣鼓舞,深感自豪。

东西协作,闽宁情深。从1996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启动伊始,泉州就与宁夏结成“亲戚”。24年来,泉州11批46名干部接力援宁,晋江、石狮、鲤城、惠安、丰泽、南安、泉港、安溪、洛江、永春、德化这11个县(市、区)先后参与对口援建,在塞上江南建起扶贫车间、引进闽籍企业、做大特色产业、改善民生工程、畅通消费扶贫和稳岗就业渠道,于闽宁牵手协作奔小康的征程中,写下一个个用心用情用力帮扶的泉州故事。

“扶贫车间”办到家门口

弘德村脱贫摘帽了

此次习总书记考察的扶贫车间外墙上,“闽宁协作、德化援建”八个鲜红大字,说明这一精准扶贫举措背后的泉州推力。

作为生态移民村,弘德村1699户7013名居民中,大部分搬迁自西海固大山深处——曾被联合国评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以前,全村85%以上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儿童、老人及照料他们生活的妇女,成为脱贫中最薄弱的一环。

“捐资捐物只能短期见效,管不到长远。”2016年11月开始的第十批闽宁协作中,德化县与红寺堡区结成对子,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订单式”援建新模式随即探索启动。

“原来送钱送牛羊,现在改成送工作到家门口。”从德化到红寺堡挂职的赖有为,是泉州市第十一批援宁干部,见证了弘德村扶贫车间的投用。他告诉记者,在援宁干部们的努力下,168万元援建资金兴建起的3300平方米弘德村扶贫车间,吸引从事纸箱包装产业的宁夏瓦尔登实业有限公司入驻经营。去年5月,车间正式投产,100余个就业岗位月平均工资3000多元,让弘德村群众特别是妇女从此就业持家两不误。其间,德化陶瓷企业新世盛又慷慨解囊10万元,开辟中老年人就业车间,30余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群众,通过从事技术难度低的包装纸箱终末端环节,实现稳定增收。

从围着锅灶转到围着机器转,弘德村奏响致富曲。包括扶贫车间在内,短短5年间,一系列项目带动,让该村贫困发生率由69.8%下降到0.78%,去年成功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目前,红寺堡区已建成9个扶贫车间,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近400人,其中130名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赖有为介绍,今年还有2个车间在建,进一步激发小车间的大作用,不辜负习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

1   2   3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