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三伏贴不是你想贴就能贴 不知瘢痕体质擅用“三伏贴”,女子后背起泡留疤难消 ■早报记者 许奕梅 通讯员 张强 实习生 陈倩铃 近来泉州气温节节攀升,有的地区更是超过40℃。这周四入伏,“三伏天”里“三伏贴”颇受欢迎,很多民众认为,一些在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在此时治疗效果最佳。 “三伏贴”虽好,但不能治百病,敷贴前需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认,判断是否有敷贴的适应性及禁忌症,有人就因错误使用导致皮肤溃烂感染,应遵医嘱使用。 疾病发作期慎用“三伏贴” 贴后还有饮食禁忌 值得注意的是,“三伏贴”对年龄有限制,也不是一到入伏时间就能贴,有些疾病在急性发作期时是不能贴的。一般2周岁以下不能贴,2周岁以上幼儿要到正规医院,因为幼儿皮肤情况不一样,有的比较敏感,容易出现起泡、溃烂等。还有孕妇,血糖未控制好的糖尿病患者禁止使用。另外肿瘤、肺结核、皮肤易感染和有瘢痕体质、支气管扩张、发热等时不能使用。“所有病症在发作期都不能贴,有的慢性病需要吃药,不能因为贴‘三伏贴’就停止服药。” 此外,使用“三伏贴”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医嘱时间,不宜过久,具体贴敷时间应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当自觉敷贴处有明显不适感,如刺痒难忍、疼痛、灼热感等,或出现皮肤发红,应立即停止使用,以避免出现烫伤。 而“三伏贴”也不是“一贴了之”。贴完以后要注意饮食,禁止吃生冷、煎炸等刺激性食物、鱼虾蟹等海鲜类发物。贴药完也不要去温差较大的地方,凉热反复不一,对身体会有不良影响,对寒气驱邪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罗医生指出,如果有市民贴药后出现不适症状,不要擅自处理,最好及时到正规医院处理,以防出现感染。 热衷“三伏贴” 皮肤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罗医生介绍,从往年热衷“三伏贴”的人群来看,还是有许多因敷贴不当出现不适症状的情况,应引起注意。 35岁泉州市民刘女士,此前就热衷“三伏贴”。她选择就近在诊所做“三伏贴”的疗程。但是在第一次敷贴后,局部皮肤就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贴六个穴位都起水泡明显。正常起泡10天之内一般都能好,但是她在没有贴药的地方又起了很多水泡,整个后背皮肤都增厚红肿。 疼痛难忍的刘女士到医院就医。经检查,刘女士是瘢痕体质,加上她在出现皮肤起泡后,仍没有忌口,进食了海鲜,造成后期治疗难度大。经过医院治疗一个多月后,刘女士的不适症状明显改善,但是皮肤还是留下了比较明显的瘢痕及色素沉着,影响美观。 罗医生介绍,瘢痕体质者表现为身体任何部位损伤后,都能出现如同瘢痕疙瘩样的无限增生。判断自己是否为瘢痕体质,可以看以前皮肤的创口愈合后是否会出现高于皮肤,摸上去很硬、很痒的瘢痕,并且瘢痕比原来的伤口还要大。这种体质的人最好禁敷“三伏贴”,如果要贴药,也要遵医嘱控制好时间。 贴药前先辨明体质 网购“三伏贴”别随便用 “夏季温度高,尤其是‘三伏天’,藏在体内的寒气会浮到身体表面。这个时候通过一些温经散寒的药物,把寒气拔出来,以此来治疗一些疾病。”罗医生介绍,“三伏贴”属于中医外治的一种——外用的中药处方,加上中药如生姜等,调好后贴在正常的穴位上。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还有一些医院有前伏和加长伏,是为了增强疗效,让寒性驱得更干净。 “三伏贴”有驱寒祛湿、补益阳气的作用,它适合阳虚或者阳虚内有浮寒的体质。如果是湿热、阴虚内热容易烦躁的,是不适合的。 “一般都是中医先辨证完,能贴再贴,‘包治百病’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罗医生指出,“三伏贴”并不是人人适用,使用不当会适得其反。它多针对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鼻炎、感冒等。还有虚寒性疾病,如发凉、宫寒、痛经以及一些关节炎。 而不光医院、卫生院等推出“三伏贴”,网上也开始热卖,网上购买虽便利,但是自行使用有风险。此前罗医生就有遇到过,有市民自以为“三伏贴”贴得越多越好,或者越久越好,贴上去又舍不得摘下来,贴了一两天后撕下来,皮肤已破溃、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