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视频| 福建| 时评| 台海| 娱乐| 体育| 国内| 国际| 专题| 网事|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宁德| 南平|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 文旅 > 正文

顺济桥: 状元邹应龙主持修建的南宋名桥

2021-04-09 09:56:20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顺济桥因靠近顺济宫(即天后宫),才被命名为“顺济”。图为航拍的天后宫全景图。

泰宁状元 机缘巧合出知泉州

说起顺济桥的建造者——泉州郡守邹应龙,那是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首屈一指的古代历史人物。他不仅是泰宁科举史上的两位状元之一(另一位是北宋的叶祖洽),而且官至参知政事(即副宰相),为人方正刚直、不避权贵,在史册上留下了不错的口碑。

邹应龙,字景初,谥文靖。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年仅24岁的他参加秋闱和殿试,结果状元及第,声名鹊起。开启仕途后,应龙初授秘书郎,出知南安军(今江西大余一带)。到了嘉定二年(1209年),他已经“权礼部侍郎、给事中,仍兼太子詹事、左庶子”,位高权重。这一年,旱、蝗灾害严重,民饥作乱。五月,诏群臣进言,邹应龙力陈必须重振朝纲、廉洁吏治、薄赋宽民、抚集流亡。为此得罪擅权专政的太师、右丞相史弥远,被降职为宝文阁待制。是年十二月,邹应龙出知泉州,翌年赴任。

来泉州时,邹应龙虽然刚刚遭遇史太师的打压,但他依然深孚众望。朝廷让他到当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泉州去担任主官,实际也是想让他多造建树,为以后重返京师做准备。果然,邹应龙在泉州时雷厉风行,办了不少实事。

泉州当时是南方最大的对外通商港口之一,南宋宗室多在该地经商,享有特权。其中一些人与巨商相勾结,凌虐商民,从中渔利,地方官不敢过问。邹应龙到任后,把积有恶行的个别皇室宗子及巨商庄文宝擒拿法办,起到杀鸡骇猴的效应,安定了社会秩序,保证了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邹应龙的墓志铭《故少保大资政枢密参政邹公圹志》载:“(嘉定二年)十二月,待制宝文阁、知泉州。南外宗子多横,巨商庄文宝者尤稔恶,公悉绳之以法。虽造谤憾,公不顾也。”不难看出,对于邹应龙的举措,宋室皇族有些人还是心怀不满的,所以也暗地里诽谤造谣,说邹应龙的坏话。但是,一心只想搞好政务的邹应龙,对此并不在意,更不畏缩。

在泉州任期内,邹应龙兴学古文,加固城池,并在文庙内建六经阁。清道光《晋江县志》曰:“(应龙)嘉定三年守泉州。修举废坠,兴学古文。郡城故卑薄,应龙以贾胡簿录之资,请于朝而大修之,城始固。又即明伦、议道堂间建六经阁。”应龙还拨款修建石井书院。嘉定四年,石井镇镇官游绛应安海士民的请求,向当时的泉州郡守邹应龙申请建造书院。邹应龙欣然应允,拨公帑四十万用于修建书院,并令泉州漕司、泉州市舶司捐资相助,派朱在(朱熹第三子)主持建院工作。隔年,书院落成,称为“石井书院”,这是当时泉州地区县属建院最早、规模最大、设备最完善的学府,对于整个晋江文风的兴盛,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邹应龙在泉州还大力发展交通,于嘉定四年在德济门外修建顺济桥,可以说为泉州立下了丘山之功。

嘉定五年(1212年),应龙以祖母(江氏)去世为由“乞祠”(即自请退职),从而结束了其在泉州的任职。

1   2   3   4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